榜单搜索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每年到卢浮宫鉴赏《蒙娜丽莎》作品的人数,大约有600万左右。1952年,德国发行首枚《蒙娜丽莎》邮票。
目录
蒙娜丽莎介绍

画作内容

《蒙娜丽莎》原作的尺寸:纵77cm、横53cm,该作品画在一块黑色的杨木板上。《蒙娜丽莎》画像没有眉毛和睫毛,面庞看起来十分和谐。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会觉得她没怎么笑;然而当看着她的眼睛,感觉到她脸颊的阴影时,又会觉得她在微笑。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蒙娜丽莎,坐在一把半圆形的木椅上,背后是一道栏杆,隔开了人物和背景,背景有道路、河流、桥、山峦,它们在达·芬奇“无界渐变着色法”的笔法下,和蒙娜丽莎的微笑融为一体,散发着梦幻而神秘的气息。

创作背景

人文背景

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欧洲源自对基督教统治下中世纪的批判,产生了世俗价值观念。人的观念在达·芬奇等艺术家的观念里居于核心的地位,《蒙娜丽莎》也展现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辉,肯定了人从自然状态脱离而存在的意义。

草稿背景

在《蒙娜丽莎》创作之前,就有一幅,《艾尔沃斯·蒙娜丽莎》油画:《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出自达·芬奇,其创作时间远远早于《蒙娜丽莎》油画作品。《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绘画,人物的面色清新红润,不沾岁月痕迹,有着与蒙娜丽莎非常相似的长相、服饰、手势和神秘笑容,只是更为年轻。有专家还曾利用碳定年法对《艾尔沃斯·蒙娜丽莎》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幅画创作于15世纪。

创作过程

《蒙娜丽莎》油画:该作品经过了四个创作阶段:第一层,是一幅对未知对象的肖像草稿,从轮廓可以看出,有较大的头、鼻、双手和较小的嘴唇;在第二层里,达·芬奇用一幅《佩戴珍珠发饰的肖像画》覆盖了最初的草稿。第三层,是1503年创作的《丽莎·格拉迪尼肖像》,帕斯卡认为这才是蒙娜丽莎的原貌,也是他所认为的“另一幅女人的画像”。画中的蒙娜丽莎眼睛看向左边,面带微笑,这是当时标准的肖像画模样。第四层,是《蒙娜丽莎》油画作品:脸微微向右转了过来,就连目光也是向右的。

《蒙娜丽莎》创作时间,大约从1503年至1506年。该幅画创作于达·芬奇人生的转折点,即从服务了17年的米兰斯佛扎宫廷,回到了佛罗伦斯。很有可能在那段时间里,达·芬奇赢得了政治家马基维利的支持,他主要从事军事工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绘画作品。达·芬奇画完《蒙娜丽莎》之后,便投入到了亚诺河改造计划。

艺术鉴赏

作品主题

心灵回归者心中的崇高细致理想的显现

《蒙娜丽莎》的姿势,已经升华为一种神圣的符号,它不仅仅是艺术规律问题,不仅仅是对文艺复兴人文思想粗糙大潮的冲击,而是心灵回归者、觉醒者心中的一个崇高细致理想的显现。《蒙娜丽莎》具有另一种难以说明的象征意义,如佛的坐势、站势、讲道姿势,菩萨的动势,基督的几种象征性姿势:如两手摊开,一手持十字,一手指天,这有某种非世俗的意味,不是做作,而是不得不是如此,是最不自然最自然,最不简单最简单,最轻松最沉甸甸的样式,你无法赞美它,又无法挑剔它,它就是这样,原始的样子,人们只能沉醉其中,而不能有条理地褒贬它。

一切欺骗与神秘都集中在《蒙娜丽莎》身上,而令人们产生一种畏惧。《蒙娜丽莎》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形象,在该幅作品面前,不能说她是女人肖像,她穿越一切无所不见、又视而不见的空洞目光,想躲避是办不到的,而想迎接那目光同样也是枉然。奇异的前额,广阔得失去了一个平凡人的味道,弥漫在脸上的那种神奇表情,似笑、非笑使人们无法相信这是一张现实的脸,而它的存在,又无法使人们的怀疑进行得彻底。《蒙娜丽莎》的表情,像东方佛教中佛陀的表情一样,是非凡人所能做出来的。“蒙娜丽莎”不是因为了什么而微笑,她只是静静地在那,脸上是自然地出现的一种永恒的、无所谓表情的表情。《蒙娜丽莎》的美学意义,主要在于人物形象焕发出的人性的光辉;而在这之前,即使是人的形象,也带有或多或少的宗教气息。

艺术特色

构图

在构图上,达·芬奇为了加强对人物时代特征,打破了打破了传统的构图方式,突破了对女性的刻画到了腹部。其实,中世纪教会认为,腹部以下为情欲,而禁止人物肖像画到腹部以下的荒谬规定。达·芬奇把人物画到腹部以下,是对中世纪观点的公开对抗。该画完全消除了中世纪绘画中的呆木僵硬表情,表现出一股活鲜鲜的生气;其美学价值首先就体现于这种先进的审美理想中。

技法

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绘画中,成功地运用了“渐隐法”绘画技法。“蒙娜丽莎”人物形象,与背景界限不太明晰,人物轮廓不那么明确,仿佛融人背景之中。尤其是在该人物形象的眼角和嘴角处,作者是着意使用了“渐隐法”绘画技法,让眼角和嘴角渐渐融人柔和的阴影之中,从而造成了含蓄的艺术效果,极大地丰富了形象的意蕴。

《蒙娜丽莎》幅肖像中,那双眼睛周围、那生动的红色小圈和毛发,不经过最精细的刻画,是无法表达出来的。眼脸也自然得体,睫毛浓密,每一根都经过细致的描绘,曲折自如,宛如出自皮下,极为逼真。鼻尖上那纯美柔嫩的粉色鼻孔真是栩栩如生。嘴唇微翕,从玫瑰红唇到鲜嫩的粉颈,无处不是生动的肌肤而非颜料堆砌。如果人们凝神观看喉头的凹陷之处,仿佛还能感受到脉搏的跳动。

法国工程师和发明家帕斯卡·科特,他用一种新的高科技多光谱相机发现,“蒙娜丽莎”曾有过眼睫毛、眉毛和更灿烂的微笑,而且,在其膝盖上搭了一件有毛皮内衬的外套。科特的红外线摄影也揭示了在好几层颜料的下面,藏有艺术家起草的素描。蒙娜丽莎本人的肤色应该是暖粉色,她身后的天空应该是生动的蓝色,而不是如今人们所看到的灰绿色。科特认为,画面如今展现出的深绿色背景是500年岁月中,油墨颜色沉淀的结果。原来达芬奇使出招牌绝技“晕涂法”(Sfumato),整幅画融合了共40层超薄油彩,每层厚度仅2微米(头发厚度的1/50)。油彩由些微不同的颜料组成,营造出蒙娜丽莎嘴角模糊和阴影效果,令人隐约感到她在微笑,但仔细看时笑容就消失无踪。

由于画作上没画笔的痕迹,科学家估计达芬奇是把油彩涂于手指上绘画。带领研究小组的沃尔特表示,纤薄油彩是画作引人入胜的关键。能使用如此纤薄的油彩,证明达芬奇功力极深厚。同时,由于每层颜料都要数月才能风干,估计这种特殊效果可能花了数年时间才能完成。

女性特点在“蒙娜丽莎”这里,已经消失得如风中的衰草无有踪影,只留下凝重的繁树一样的思想,更加深刻地渗透在“笑容”里。仿佛的手势,代表一种具体意思,但仔细看看,就明白这并不是一张肖像写生画,而是一个精神的投影,“女人”淡眉的消失,说明达·芬奇对性别的超越,所以该形象不存在男人、女人的问题,仿佛没有性别的天使,和二性兼有的神灵。“蒙娜丽莎”,代表了达·芬奇以基督的目光审视世道的含义,但这并不是说艺术的高境界是一种抽象精神,而令人摸不着头脑。恰恰相反,这种境界,正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显示出来的一种具体抽象。

“蒙娜丽莎”的眼睛、额头、嘴、绝无仅有的手,都是生动具体的,而不是简单概念的翻制,所以说,艺术将人的精神升华为一种可视的形象是必须的,将可视的形象纯净为宗教的境界是可能而必然的,美与神秘有着不解的因缘。

神秘字符

意大利国家文化遗产理事会主席西尔瓦诺·温切蒂借助显微镜观察油画中蒙娜丽莎的眼睛,发现微小字符。肉眼看不出来。她绿褐色的右眼球上画有黑色的LV字样,很明显这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姓名首字母。左眼球上的字符尚未辨明,但看起来是字母CE,也可能是B或者S。除眼睛外,画作其他位置也藏有字符,在背景中桥拱上可以看到数字72,也可能是字母L和数字2。

名家点评

19世纪英国批评家华德·派特:“《蒙娜丽莎》比环绕她的岩石年纪还要老,她像吸血鬼似的死去很多次,所以知道世界上许多重大的秘密,她也能潜进深海带走她所生活过的日子。”

《达·芬奇》传记作者吉尔吉奥·瓦萨里:“《蒙娜丽莎》作品,技艺精湛,令观者叹服。”

后世影响

作品反响

17世纪中期,达·芬奇的名字和《蒙娜丽莎》出现,曾经在枫丹白露宫编纂艺术品目录的班尔·汤,把《蒙娜丽莎》称为“画中之画、首屈一指”。 每年到卢浮宫鉴赏《蒙娜丽莎》作品的人数,大约有600万左右。

衍生作品

1919年,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20世纪的艺术家马歇尔·杜尚开启了带胡须《蒙娜丽莎》肖像的无限重复创作。并且,这一改造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杜尚也成了“恶搞”《蒙娜丽莎》的“始作俑者”。

1965年,马歇尔·杜尚在作品《拉西》中去掉了蒙娜丽莎的小胡子,以这种方式宣称“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和杜尚跨越文艺复兴和20世纪两个时期,在新艺术史中共同创作的作品。

1954年,美国肖像摄影师菲利普·哈尔斯曼将达利双目瞪圆、胡子翘起的怪异面孔挪用到了蒙娜丽莎的脸上,并在她青筋凸起的手中塞满钱币,用以讽刺达利晚年欺骗式的赚钱方式。

20世纪50年代,电影《蒙娜丽莎》出品,荣获195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1965年,巴黎举行“《蒙娜丽莎》艺术节”,29位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带着标新立异的《蒙娜丽莎》齐聚于此。

1972年,弗兰克·福斯创作《蒙娜丽莎的可视基因》作品,该作品是一种原生、创新和超前的视觉效果。

2009年,法籍华人画家严培明在卢浮宫展出巨幅油画《蒙娜丽莎的葬礼》,画面中的蒙娜丽莎眼里含着泪水。

历史传承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喜爱的作品,作者生前一直把它留在自己的身边。直到达·芬奇去世后,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用了一万二千里弗(法国金币名),才从达·芬奇的弟子手中买下。从此,该作品被收藏于法国罗浮宫。

1911年8月22日星期二,以游客临摹名画为生的巴黎艺术家路易·贝何德走进了卢浮宫内的方形大厅,他发现,挂《蒙娜丽莎》作品的地方,只剩下四根铁钉。事实上,在星期一的早上,有博物馆的雇员注意到该幅画不在原处,但他们以为是馆内的摄影师把它取了下来,拿到工作室去拍照。博物馆的官员接到通报,《蒙娜丽莎》作品被盗。

盗窃《蒙娜丽莎》的是一位30岁的意大利人,卢浮宫油漆匠温琴佐·佩鲁贾。这位后来被证明患有轻度精神病的民族主义者早就处心积虑地想把本国的国宝迎回家。1911年8月19日,他装成游客进入卢浮宫参观,并找了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展室躲了起来。等到夜静无人的闭馆之时,他才现身潜入《蒙娜丽莎》所在的展厅,轻易地解除了安装的玻璃罩,取下画像,来到一个小门,破坏了门锁后逃之夭夭。

直到两年后的1913年11月29日,佛罗伦萨古董商阿尔弗雷德·杰里收到一封署名“列昂纳多”的信,他声称要把画“归还”意大利,前提是必须支付他5万里拉的费用,并暗示他是受爱国心的驱使,产生了归还被外人盗走的意大利国宝的愿望。他们接头后,杰里通过对照手上原件的照片,以及原画上的龟裂纹(即颜料上的裂纹,往往被当作画的“指纹”来鉴别真伪),结果证明这正是《蒙娜丽莎》真品。很快,他说服“窃贼”回酒店等候奖金,然后就报了警,将这位原名叫温琴佐·佩鲁贾的窃贼抓获。最终,窃贼仅仅被判了一年零十五天的监禁。意大利议会在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之后,将《蒙娜丽莎》画作送还给了法国。

重要展览

20世纪60年代,该画作为法国政府借给美国肯尼迪总统夫妇个人的特殊物品,出人意料地横跨大西洋,于1962年12月19日抵达美国,并在华盛顿特区和纽约展览了52天。该画美国之旅,攫住了全世界的想象力。将近二百万的美国人,亲睹这件16世纪早期创作的杰作,仿佛是朝圣一般。由此,《蒙娜丽莎》作为具有超越意义的新时代先驱之作,也再次焕发出超凡的力量,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人们对单幅艺术品倾注无与伦比的激赏的空前盛况。《蒙娜丽莎》的展览,恰逢美国历史上的关键时刻,成为了冷战高峰时期重要的一种外交利器,发挥了极为独特的作用。

《蒙娜丽莎》作品,于1974年再度离开卢浮宫:先是借给日本东京的国立艺术博物馆,展期从4月开始,一直到6月2日结束。接着,转至苏联莫斯科的普希金美术博物馆。

作品争议

真伪之谜

某些收藏家声称他们藏有真正的《蒙娜丽莎》,数量达60幅之多。美国缅因州伯特兰美术馆在1984年收到一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经测定,此画确实是当年达·芬奇的手笔,画中的人物除了不微笑以外,其余都酷似蒙娜丽莎本人。

专家揭秘蒙娜丽莎隐藏四种动物

背景之谜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证据是,达·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约100公里的芬奇镇,并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

英国《卫报》网站2011年1月9日报道: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卡拉·格洛里说,画中蒙娜丽莎肩上方的背景大桥和一条道路属于意大利北部小镇博比奥。

原型之谜

500多年来历史学家们一直为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原型争论不休。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教师吉乌塞普·帕兰蒂提出,蒙娜丽莎是一位有5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帕兰蒂对佛罗伦萨市档案进行了长达25年的研究,得出结论:《蒙娜丽莎》原型是达·芬奇父亲一位朋友的妻子丽莎·格拉迪尼,她是一名有5个子女的家庭主妇。

据帕兰蒂考证,丽莎在1495年16岁时嫁给佛罗伦萨丝绸商人弗兰西斯科·吉奥康杜,而吉奥康杜则是达·芬奇父亲皮耶罗的好友兼邻居。丽莎是吉奥康杜的第二任妻子。这对夫妻的感情很好,育有5个子女。吉奥康杜在自己的遗嘱中称,丽莎是他“心爱的”和“忠实的”的妻子。帕兰蒂认为,《蒙娜丽莎》的画像完成于丽莎24岁那年。达·芬奇的父亲安排了一切,自己花钱让儿子为朋友的妻子画了这幅画。

作者简介

达·芬奇(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意大利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画家、雕刻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家、建筑家、植物学家、数学家、科学家。1452年4月15日(公元4月23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因此取名叫芬奇。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逝于1519年5月2日。主要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蒙娜丽莎相关榜单
世界名画中的十大美女 名画里有哪些美女
世界名画中的十大美女名单如下:披纱巾的少女、蒙娜丽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泉、大宫女、画家和她的女儿、骑马的女子、月夜、康达维斯小姐的画像、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夫人,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世界十大名画 世界有名的画作盘点 最该了解的世界名画
世界十大名画名单如下:向日葵(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由引导人民、呐喊、星月夜、日出·印象、创造亚当、无名女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人物油画十大代表作品 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幅人物油画
人物油画十大代表作品名单如下:无名女郎、沉睡的维纳斯、蒙娜丽莎、女占卜师、海伦娜·弗尔曼肖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吹笛少年、大宫女、亚当与夏娃、西斯廷圣母,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卢浮宫十大馆藏名画 卢浮宫最经典的10幅画 法国卢浮宫有哪些名画
卢浮宫十大名画名单如下:蒙娜丽莎、迦拿的婚礼、自由引导人民、大宫女、路易十四肖像、梅杜萨之筏、方块A的作弊者、蓬帕杜侯爵夫人像、萨宾妇女的干预、花边女工,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世界十大传世国宝排名 全球最珍贵的国宝级文物盘点
世界十大传世国宝名单如下:蒙娜丽莎、商后母戊鼎、图坦卡蒙黄金面具、英国王室珠宝、商周太阳神鸟金饰、西周利簋、四羊方尊、舞王湿婆青铜像、东汉铜奔马、法贝热彩蛋,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达芬奇最有名的10幅画 达芬奇十大名画赏析 达芬奇代表画作有哪些
达芬奇十大名画名单如下: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救世主、岩间圣母、莉妲和天鹅、维特鲁威人、圣母子与圣安妮、抱银鼠的女子、施洗者圣约翰、拈花圣母,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卢浮宫博物馆十大藏品 卢浮宫镇馆之宝有哪些 卢浮宫值得看的馆藏文物
卢浮宫十大镇馆之宝名单如下:蒙娜丽莎、米洛斯的维纳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汉谟拉比法典、书吏凯伊像、自由引导人民、弓箭手檐壁、苏杰尔之鹰、塔尼斯的斯芬克斯像、被缚的奴隶,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10幅关于沐浴的世界名画 世界著名美女沐浴油画 油画中的出浴美人
世界十大沐浴名画名单如下:土耳其浴室、大浴女、芙林达、后宫露台、沐浴的希腊贵妇人、沐浴中的戴安娜、林中浴女、浴中的苏珊娜、沐浴的拔士巴、沐浴的放鹅少女,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静物油画十大代表作品 静物油画大师作品欣赏
静物油画十大代表作品名单如下:鳐鱼、向日葵(名画)、静物苹果篮子、花瓶中的蜀葵、蓝色花瓶里的花束、有奶酪的宴席、春天的花、苹果和梨、剑兰、百合和雏菊、静物、桌上的白兰地酒瓶和吉他,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抽象油画十大代表作品 抽象油画大师作品精品 十大著名抽象派油画
抽象油画十大代表作品名单如下:亚维农的少女、红、黄、蓝的构成、构图八号、女人I、白色中心、至上派构图:飞机飞行、在光之中,第559号、格尔尼卡、至上主义之构成:白上白、百老汇爵士乐,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油画十大代表作品 中国十大油画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油画作品
中国油画十大代表作品名单如下:开国大典(油画)、音乐家、愚公移山图、塔吉克新娘、父亲(油画)、太湖鹅群、瓶菊、南京大屠杀(油画)、西藏组画、舞(油画),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印象派油画十大代表作品 世界印象派油画作品名画精品
印象派油画十大代表作品名单如下:红磨坊的舞会、日出·印象、女神游乐厅的吧台、舞蹈教室、芭蕾舞女演员、洪水泛滥中的小舟、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草地上的午餐、威尼斯大运河-莫奈、蒙马特尔大街的傍晚,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风景油画十大代表作品 世界风景油画名画 世界经典油画风景
风景油画十大代表作品名单如下:日出·印象、仲夏夜、星月夜、金色的秋天、树间小道、林中雨滴、白嘴鸦飞来了、蒙特枫丹的回忆、牛轭湖、干草车,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人物油画十大代表作品 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幅人物油画
人物油画十大代表作品名单如下:无名女郎、沉睡的维纳斯、蒙娜丽莎、女占卜师、海伦娜·弗尔曼肖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吹笛少年、大宫女、亚当与夏娃、西斯廷圣母,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油画
  • 人物油画
  • 风景油画
  • 印象派油画
  • 抽象油画
  • 静物油画
  • 国画
  • 名画
  • 壁画
  • 版画
  • 禁画
  • 名人画作
  • 画家
  • 画家村
  • 油画博物馆
  • 绘画作品
  • 书法作品
  • 书法家作品
  • 艺术家作品
  • 牡丹国画
  • 山水国画
  • 热门文章
  • 世界十大沐浴名画
  • 风景油画十大代表作品
  • 人物油画十大代表作品
  • 中国油画十大代表作品
  • 抽象油画十大代表作品
  • 印象派油画十大代表作品
  • 静物油画十大代表作品
  • 十大经典碑帖
  • 冷军十大名画
  • 十大篆书名帖
  • 中国水墨画十大代表作品
  • 张旭十大书法作品
  • 马蒂斯十大名画
  • 十大隶书名帖
  • 热门词条
  • 1
    劫夺吕西普的女儿
  • 2
    白色中心
  • 3
    土耳其浴室
  • 4
    构图八号
  • 5
    沐浴的希腊贵妇人
  • 6
    海伦娜·弗尔曼肖像
  • 7
    后宫露台
  • 8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 9
    静物苹果篮子
  • 10
    芙林达
  • 11
    林中浴女
  • 12
    剑兰、百合和雏菊
  • 13
    舞蹈教室
  • 14
    大浴女
  • 15
    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
  • 16
    女人I
  • 17
    林中雨滴
  • 18
    无名女郎
  • 19
    西斯廷圣母
  • 20
    吹笛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