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托·柏辽兹(Hector Berlioz)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浪漫乐派,1803年12月11日出生于法国南部小镇拉科特-圣安德烈,1869年3月8日逝于法国巴黎,终年66岁。
1803年生于格勒诺布尔的拉科特-圣安德烈,早年学过长笛和竖笛,后来又学吉他,但从未学过钢琴;
1821年他遵从父命赴巴黎进医科学校;
1822年申请学习音乐并开始创作歌剧;
1823年成为勒絮尔的私人学生后,又创作了一部清唱剧;
182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雷哈和勒絮尔;
1827年在奥德翁剧院观看英国肯布尔剧团上演的《哈姆雷特》;进而迸发出对剧中扮演奥菲利娅的爱尔兰女演员哈里特·史密森狂热的爱情;
1830年创作的《幻想交响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它体现了音乐与文学、音乐与戏剧结合的理想,副标题为“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自传式地描叙他对于史密森小姐的爱情,此交响曲于同年12月5日演出;这部交响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追随标题的五个乐章,交响曲提供了一个代表所爱的人的“固定乐思”,它以不同的形式贯穿于整部交响曲的各个乐章之中。
1832年12月他终于见到了史密森小姐,10个月后同她结了婚。在此后的几年中创作了一些他笔下最伟大的作品,其中包括《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是柏辽兹在游学意大利期间构思创作的交响曲,它同样运用了“固定乐思”的手法)、《葬礼与凯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纪念亡灵大弥撒曲》等;
1841年他的婚姻破裂后,与歌唱家玛丽·雷西奥同居。随后的几年中他经常旅行,访问过俄国、英国、意大利;
1856年开始歌剧《特洛伊人》的写作,是晚期最重要的做作品;
1858年完成歌剧《特洛伊人》,这部歌剧是柏辽兹的杰作,因规模过于庞大,在剧院上演的种种努力未能实现;
1860-1862年完成他的最后一部歌剧《比阿特丽斯和本尼迪克》后就再没写作;
1869年柏辽兹在巴黎去世。
代表作有《幻想交响曲》、《葬礼与凯旋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1830年: 《幻想交响曲》作品号第十四
1831年: 《李尔王》(Le roi Lear),为管弦乐队所作的序曲
1834年: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Harold en Italie),以中提琴为主音的标题交响乐
1839年: 《罗密欧与茱丽叶》(Roméo et Juliette)为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合唱团和管弦乐团所作的交响乐。
1840年: 《葬礼及凯旋大交响曲》(Grande Symphonie funèbre et triomphale)
1841年: 《梦幻随想曲》 (Rêverie et caprice),为小提琴和管弦乐队所作的浪漫曲
1843至1844年: 《罗马狂欢节》(Le Carnaval romain),序曲
1834年–1837年: 《本韦努托·切利尼》 (Benvenuto Cellini)
1846年: 《浮士德的天谴》,传奇音乐戏剧,原设定为演奏会音乐
1856年–1858年: 《特洛伊人》
1860年–1862年: 《比阿特丽丝和本尼迪克》(Béatrice et Bénédict)
1824年: 《庄严弥撒》(Messe solennelle)
1827年: 《莱利欧》(Lélio, ou Le retour à la vie)
1827年: 《奥菲欧之死》(La Mort d’Orphée)
1828年: 《艾米尼亚》(Herminie),康塔塔
1829年: 《克利奥帕特拉之死》(La Mort de Cléopâtre)
1830年: 《沙达纳帕之死》(Sardanapale)
1831年–1835年: 《五月初五》(Le 5 mai),悼拿破仑皇帝驾崩之合唱曲
1837年: 《纪念亡灵大弥撒》或《安魂曲》(Grande Messe des morts ou Requiem)
1840年–1841年: 《夏夜之歌》(Les Nuits d’été)
1849年–1851年: 《伤感之歌》(Tristia)
1850年–1854年: 《基督的童年》,宗教三部曲
1849年–1855年: 《感恩赞》(Te Deum)
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责罚》等。所著《配器法与管弦乐队研究》被世人推崇为近代作曲技术理论的典范。
书作有《配器法与管弦乐队研究》(1842年出版)、《音乐的怪诞》(1859年3月出版)、《回忆录》(1870年出版,1878年发行第二版,1881年再版,2017年再版)
柏辽兹生前经常被批评为情感泛滥,乐曲效果过于嘈杂,事实上今天看来,正是柏辽兹开发了管弦乐团的丰富表现力,他把配器法提高到了一门艺术的高度。虽然在柏辽兹去世一百年之后,人们仍然主要关注他创作中“浪漫主义”的部分,甚至他的崇拜者如李斯特,瓦格纳,也主要关注的是他风格中超前于时代的戏剧性力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乐队丰富的表现力,事实上,柏辽兹的创作受古典主义的影响非常深,他的作品曲式严谨,即使长如歌剧《特洛伊人》(五幕,全本演出近五个小时),仍然保持着紧凑的结构和呼应。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音乐学者们和指挥家们不断地指出,在柏辽兹丰满华丽的音响当中,永远不缺少典雅纯正的旋律和对于强大的戏剧性力量的控制,柏辽兹的风格充满诗意,他极富创造力,大大改革了管弦乐作品的创作方式以及管弦乐队的编制和表现力,他的作品具有贝多芬式的辽阔刚健的气魄,复调写作技巧精熟,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有他极其出色的配器法,
柏辽兹对浪漫主义音乐影响深远,他的《幻想交响曲》指明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创作道路,可以说是后来的标题交响曲和交响诗的样板;柏辽兹喜欢从著名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这也契合并影响着当时音乐家对于选材的偏好,他的管弦乐序曲《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喜歌剧《比阿特丽丝和本尼迪克》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剧作,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劫罚》的灵感来自歌德,管弦乐序曲《海盗》,中提琴和乐队作品《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取材于拜伦的作品,歌剧《特洛伊人》根据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自撰脚本等等;柏辽兹写了一本经典著作《配器法》,被称为是这门艺术的第一本和最重要的一本专著;除了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就之外,柏辽兹也创作散文和音乐评论,并且受到广泛的称赞,他著有自传,如他在自传中所说,就如同一本小说一样曲折精彩,不过虽然他的经历的确非常丰富,他在写自传的时候也常有夸大之处。
柏辽兹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但他的一生却是在贫困饥寒中度过的,老年时又不幸丧妻丧子,终于悲惨地病逝于巴黎。但柏辽兹的名字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及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相提并论,堪称法国浪漫主义三杰。
柏辽兹身上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性衰颓时期的精神面貌,但这并不占主导地位。柏辽兹作品的主导方面是他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和对革命的炽热感情。
当然,对柏辽兹来说,理想和生活的前途毕竟是渺茫的,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对丑恶现实的不满、怀疑、愤慨以及对黑暗的揭露和讽刺。柏辽兹是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浪漫派作曲家和优秀的指挥家之一,他在评论工作中也显露出卓越的才华。但是,柏辽兹的一生是在物质生活困难和精神上极为悲惨中度过的。
出色的配器法
柏辽兹生前经常被批评为情感泛滥,乐曲效果过于嘈杂,事实上今天看来,正是柏辽兹开发了管弦乐团的丰富表现力,他把配器法提高到了一门艺术的高度。虽然在柏辽兹去世一百年之后,人们仍然主要关注他创作中“浪漫主义”的部分,甚至他的崇拜者如李斯特,瓦格纳,也主要关注的是他风格中超前于时代的戏剧性力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乐队丰富的表现力,事实上,柏辽兹的创作受古典主义的影响非常深,他的作品曲式严谨,即使长如歌剧《特洛伊人》(五幕,全本演出近五个小时),仍然保持着紧凑的结构和呼应。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音乐学者们和指挥家们不断地指出,在柏辽兹丰满华丽的音响当中,永远不缺少典雅纯正的旋律和对于强大的戏剧性力量的控制,柏辽兹的风格充满诗意,他极富创造力,大大改革了管弦乐作品的创作方式以及管弦乐队的编制和表现力,他的作品具有贝多芬式的辽阔刚健的气魄,复调写作技巧精熟,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有他极其出色的配器法。
开创浪漫主义
柏辽兹对浪漫主义音乐影响深远,他的《幻想交响曲》指明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创作道路,可以说是后来的标题交响曲和交响诗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