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初名“甘肃高等学堂”,1903年更名“甘肃省文高等学堂”,是甘肃第一所新式学府,1912年更名为“甘肃省中学校”,1936年改名“甘肃省立兰州中学”,1953年改为现名。除了“文革”时期外,历史上一直是属甘肃省教育厅直接领导。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自创办一百多年来,虽数易校名,几度衰荣,但始终弦歌不辍,薪火不熄,根植陇上,为国育材。在历史上率先开办过俄文班、师范班、商科班、民族班、数学奥林匹克班、音体特长班、理化实验班、国际班等,在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道路上,始终走在甘肃中学教育的前列,为社会培养出了千千万万的高素质的人才,为甘肃发展、祖国建设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仅在恢复高考后的三十多年来,培养出14名省文理科状元。
2014年,兰州第一中学有高级教师80名,中级教师70名。学校有特级教师(化得福),省级学科带头人(冯永宁 、金兆骊、 谢艺平、傅龙骧、任云等);省级骨干教师(20人);省级教学能手(20人)。此外还有甘肃省学科教学研究专家和甘肃省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组成员数十人。
校训
“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由时任校长的水梓先生确立的校训,源自《论语·泰伯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
校歌
作词冯永宁作曲张小平
歌词
滔滔黄河,源远流长
兰州一中,百年流芳
弘毅精神,永志不忘
求实作风,光大发扬
莘莘学子,健康成长
兰州一中,百年流芳
理想远大,意志坚强
科学春风,校园荡漾
啊!兰山巍巍啊!陇原荡荡
师生携手共进
永创辉煌
啊!兰山巍巍啊!陇原荡荡
面向美好的明天
播种阳光
学生组织
兰州一中最忆潇湘红学社;
兰州一中北词堂;
兰州一中辩论社;
兰州一中桥牌社;
“最忆潇湘”红学社;
兰州一中合唱团;
兰州一中学生交响乐团;
模拟联合国协会;
校园广播站;
“弘毅采风”文学社;
“九思”文学社;
学生活动
3~4月:科技节 体育节(球类联赛);
5~6月:校园文化艺术节(班际文艺汇演、英语晚会、课本剧大赛);
9~10月: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11月:校运动会;
12~1月:校园十大歌手比赛;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甘肃文高等学堂”成立,刘光蒉任总教习,不久改名为“甘肃省高等学堂”刘光蒉逝世后,刘尔炘继任总教习。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学校一度停办。
民国元年(1912年),一度停办的学校复再兴办,学校更名“全省中学堂”,附设师范简易科,原学校总教习刘尔炘任校长。
民国二年(1913年),学校改名为“甘肃省立第一中学校”,为四年制普通中学。
1949年8月,兰州解放,军事接管组接管了兰州一中,学校工作走上正轨,教学秩序恢复正常。
1952年 学校改名为兰州第一中学,并被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
1954年—1965年“文革”前,华遵舜任校长期间,学校发生较大变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办学成绩显著。
1966年6月,“文革”狂潮席卷学校,整个学校停课,校名多次更换,学校遭到严重破坏。
1980年学校改由省教育厅直属,为全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
1981年又被确定为由省教育厅直接领导的一所重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