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一中始建于1952年,原名莱芜中学,1956年更名为山东省莱芜第一中学,1962年被确立为省重点中学,1993年被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1988年至今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的称号。建校60余年来,共培养出合格毕业生5万5千余人。
莱芜一中原址位于凤城西大街196号,2005年,整体迁入现在的新校。新校占地602.36亩,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设计规模120个教学班,由同济大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于2003年规划设计,2004年开工建设,累计投资2.99亿元人民币。
历经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莱芜一中形成了“治学严谨,务实民主,宽严相济,大气谦和”的一中精神和优良传统,凝聚成了“明德尚实”的校训。多年来,莱芜一中坚守教育理想,尊重教育规律,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育人之路。
2005年迁入新校以来,学校坚持“德育引领、机制保障、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文化底蕴深厚,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全省先进、全国现代化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2006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 “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山东省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和“莱芜市基层党建红旗党委”等荣誉称号。
“机制” “民主”是莱芜一中的管理理念。为适应学校学生多、规模大的特点,莱芜一中实行年级负责制和级部小型化管理,每个年级由一名年级委员会主任全面负责,下设三个平行级部,加上艺术级部,全校10个平行级部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在内部管理机制上,实行任务目标考核制、双向选择聘任制,建立了师生全员参与的广泛的民主评议体系。每年暑假的考核聘任,程序公开,依据透明,不看学历资历,只看成绩和态度表现。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体系创造了教师自我发展的良好环境。广大教职工积极争取到教学一线,不计报酬,不惧辛苦,个个热情高涨,人人创先争优。迁入新校以来,莱芜一中有4人获全国级综合荣誉,4人获省级综合荣誉,15名教师获山东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省教学能手,获奖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靠机制创造公平,以民主促进发展”,莱芜一中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全面” “特长”是莱芜一中的育人思路。迁入新校以来,莱芜一中提出并落实了“良好的习惯 扎实的学科知识 开阔的视野”的学生培养模式,坚持“宽严相济”、“习惯育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适合的发展。2008年开始,以奥赛辅导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学生特长培养,2009年以来,已有48名同学获全国五大学科奥赛一等奖、300余人获二三等奖;151名同学获全国作文、英语、地理等学科大赛一等奖,近500人次获二三等奖;有1155人次获全国小发明小制作专利证书;16名同学在全国创意大赛、创新大赛等科技实践类大赛中获一等奖。2015年2月,由中国名校自主招生网和紫光教育集团合作推出的国内较早以“自主招生”为标准的中学排行榜——2014自主招生百强中学排行榜正式发布:莱芜一中以630分的得分,位列全国第十一位,山东省第三位。“多渠道培养学生特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已成为我校近年来鲜明的办学特色。
“启智求思”是莱芜一中的教学理想。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积极建设高效课堂和校本课程,落实“教学为中心,把教学变成研究”,课堂效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在2006年我校高考本科录取人数超过千人的基础上,我校高考本科录取人数年年攀升。
目前,莱芜一中正以“德育为先,以德从教,特色办学,科研兴教,以人为本,创新施教,科学管理,质量立教”为总要求,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践人文办学思想,为把学校建成育人特色鲜明的、全国现代化学校而努力奋斗!
目前,学校有132个高中教学班,在校生8820人,教职工546人,专任教师482人。
1952年10月——1956年7月——建校
定名“山东省莱芜中学”,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艰苦创业,
学苏联经验,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民主治校,奠定学校发展基础
1956年7月——1966年5月——突起
更名为“山东省莱芜第一中学”,被指定为省重点中学
名师荟萃,以教为本,务实求真,优胜劣汰,质量造就名校
1966年5月——1978年7月——磨难
文革爆发,“停课闹革命”,一度更名“矿山中学”,
忍辱负重,努力恢复教学秩序,迎来拨乱反正
1978年8月---1985年12月——振兴重新公布为省重点中学,人本管理,打造优质队伍
德育为首,质量为本,廉洁奉公,再现名校风采
1986年1月——1992年12月——名扬
实行“四制改革”,创新自主教育形式
优异的办学成绩,引来各方关注,声名远扬
1993年2月——2001年7月——昌盛
坚持完善“四制改革”,注重突出民主管理
“一严两全三突出”,总结办学特色,学校持续发展
1997年8月——2001年7月——砥砺
注重人文关怀,关心师生生活
实施“科研兴校”,在扎实苦干中奋力前行
2001年7月——2005年9月——转折
完善老校,开发新校,为学校发展搭建起新的平台
“双轮并进”,“双轨运行”,学校发展思路实现重大转折
2005年9月——今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践人文办学思想
在建设优质特色学校的道路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