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中等长,侧扁,甲壳较厚。额角略呈正弯弓形,上缘有8— 10齿,下缘1—2齿。头胸甲背面额角后脊有中央沟1条,伸至头胸甲中部以后,两侧各有1条很深侧沟,伸至头胸甲后缘。尾节末端呈尖细刺状。附肢齐全,第1触角甚短,短于头胸甲之半。第1对步足无座节刺。雄性交接器中叶顶端有非常粗大的凸起,雌性交接器呈长圆柱形。体呈浅黄色,具有蓝褐色横条斑花纹。附肢黄色。尾肢后部呈鲜艳的蓝色和黄色,边缘毛为红色。成虾雌大于雄,体长可达12—20厘米。
分布极广,我国沿海、日本北海道以南、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非洲东部及红海等均有分布。中国沿海1~3月份及9~10月份均可捕到亲虾,产卵盛期为每年12月~翌年3月份。虾汛旺季为l~3月份。常与斑节对虾、宽沟对虾混栖。
1、栖息与活动
自然栖息于水深10~40m的海域,喜欢栖息于沙泥底,具有较强的潜沙特性,白天潜伏在深度3cm左右的沙底内少活动,夜间频繁活动并进行索饵。觅食时常缓游于水的下层,有时也游向中上层。其适温范围为25~30℃。最适盐度范围为25~30。主要摄食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兼食底层浮游生物。产卵盛期为每年12月至翌年3月。
2、对环境的适应性
①对盐度的适应:日本对虾为广盐性虾类。对盐度的适宜范围是25-30‰,但高密度养殖时适应低盐度能力较差,一般不能低于7‰。
②对温度的适应:日本对虾属亚热带种类,最适温范围为25-30℃,在8-10℃停止摄食,5℃以下死亡,高于32℃生活不正常。
③对水中溶解氧(DO)的要求:日本对虾在池养中忍受溶氧的临界点是2mg/l(27℃时)低于这一临界点即开始死亡。耐干能力强,是较易长途运输的种类。
④对海水pH值的适应:海水pH值较稳定,一般在8.2左右,但虾塘pH值多数变化较大。日本对虾对pH值适应值为7.8-9之间。
日本对虾含肉率为39.21%,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77.16% 和1.79%,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17.74% 和2.08%。肌肉(干样)中18种氨基酸总量(TAA)为70.68%,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0.72,其构成比例低于鸡蛋蛋白标准,但高于WHO/FAO标准。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计算结果,得出日本对虾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5 种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35.71%(干样)。日本对虾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占脂肪酸总量的64.04%,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分别为1.70% 和10.92%,多不饱和脂肪酸和EPA、DHA含量高于其他几种经济虾类及淡水鱼类。铁和锌含量丰富,镉、铬、镍等有害元素含量低。表明日本对虾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日本对虾是日本最重要的对虾养殖品种,在日本养到25克左右出售价格最高,主要销售活虾。养殖180天体重可达20~25克。产卵群体体长为12~20厘米,体重为20~95克。日本对虾也是我国重要的对虾养殖品种之一。该虾甲壳较厚,耐干露,适于活体运销,利润较高。营养价值与其他主要虾类相近。
日本对虾养殖池池底以沙泥底质为最好,水深应在1米以上,盐度要求在15‰以上。
⒈虾池消毒。在虾池进水前15天~20天,用生石灰对虾池彻底消毒,杀灭池中全部野杂鱼类和有害病菌、病毒,生石灰用量为75公斤/亩~100公斤/亩。也可用30ppm~50ppm漂白粉进行清塘消毒。
⒉虾池进水。放苗前10天左右,经过水滤网向虾池内注水。滤网用60目网片制成,水位应视天气状况而定,如果天气稳定,宜进水50厘米~60厘米,便于水温上升,促进虾的生长,如天气不稳定,则应深一些,减少水温波动。
⒊虾池施肥。一般应在放苗前7天~10天选择晴天进行施肥,虾池进水50厘米~80厘米,每亩施氮1ppm、磷0.1ppm。如果是新塘可适当混用一些鸡粪等有机肥,加速浮游藻类的繁殖,鸡粪用量为3公斤/亩~5公斤/亩,以后每周视池水肥度情况进行追肥。天然基础饵料繁殖较好的虾池,对虾在养殖前期体长3厘米以内时基本可以不投饲料。
投放虾苗应在水温稳定在13℃以上时进行。虾苗以就近购买为宜,如果是必须空运的虾苗,应在运苗前做好充分准备,要求快装、快运、快放,尽量控制运输时间在10小时以内。就近购买的虾苗体长在1厘米以上为好,空运的虾苗体长在0.8厘米左右为好。虾苗的体质应健康活泼、规格整齐。
放苗时尽量选晴天无风的日子。风不大时也可放苗,但必须在上风处放苗,育苗池水盐度和虾池水的盐度差不大于3‰,水温差不大于2℃,如大于上述数值,应经过缓苗处理后再将虾苗放池中。放苗密度在1万尾/亩~1.5万尾/亩。
1.水质管理
养殖初期以肥水为主,视水质肥度情况和水色的变化,逐日向池内添水,每日添加3厘米~5厘米或3日~4日加水15厘米~20厘米,保持池内生态平衡。到虾体长达到5厘米以上时,将池水添到1米以上,养殖中期由前期的“肥水”转为“活水”,一般日换水量15%~20%。养殖后期视水质污染情况,可适当加大换水量。
2.投饵
(1)投饵方法 :虾苗前期生长主要靠池内的天然饵料来维持,中、后期投料以人工颗料饵料为主,无论是自制还是外购的饵料,其蛋白质含量均应高于中国对虾用配合饵料,最好在50%以上,以确保日本对虾正常生长。投饵时间应在晚上,以每晚8时和凌晨1时为最佳。一般情况下可在晚上8时投日投饵量的70%,凌晨投30%。
(2)日投饵量的确定 :养殖前期可用小吊网,中、后期可用旋网定量法测定池中虾的总重量,然后确定日投饵量。一般情况下,虾体重1克~5克时投饵量为体重的7%~10%;5克10克时为4%~7%;10克~20克时为3%~4%。
3.日常观测
日常观测是日本对虾养成过程中的基本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对虾摄食情况:摄食情况反映饵料是否适当,底质和水质是否正常,将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与健康。
对虾生长情况:生长情况的观测主要有成活率和平均体重的估测、体重测定和蜕壳情况等。
对虾活动情况 :根据日本对虾生活习性观察其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如对虾不潜沙,活动力下降,反应迟钝,浮头或在水面打转等,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虾池底质和水质情况 :包括池底颜色和气味,水质指标和日常检测等。
4.防病
日本对虾养成中后期,每10天~15天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1次,改善池水的理化因子。预防病害发生,生石灰用量为15ppm~20ppm。在饵料中添加土霉素制成药饵,可预防细菌病,添加量一般为配饵的1‰。近年来,在日本对虾的养成过程中病毒性白斑病也时有发生,对病毒性疾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能通过预防的手段来减缓发生,如投喂优质饵料,增强对虾体质,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人参皂苷等免疫增强物质,提高对虾的免疫能力。
虾长到80尾/公斤~100尾/公斤时,可以出虾。收获的方法采用插陷网的方法收虾,陷网插入池内后,应及时检查陷网内虾的密度,防止虾密度过大造成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