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最大体长可达19cm。近岸浅海虾类,它具有杂食性强、广温、广盐和生长迅速、抗病害能力强等优点,而且能耐低氧,具有潜底习性。因壳薄体肥,肉嫩味美能活体销售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是目前“海虾淡养”的优良品种。
体淡棕色,额角上缘6~9齿,下缘无齿。无中央沟,第一触角上鞭约为头胸甲技的1/2,腹部第l~6节背面具纵脊,尾节无侧刺。第一对步足具座节刺,末对步足不具外肢。近缘新对虾的形态特征与刀额新对虾相似,不同的是其腹部游泳肢鲜红色、雄性交接器为“Y”形,雌性交接器为“C”形,中央板呈台状。
广温广盐性虾类。广泛栖息于沙底、沙泥底、泥底的海区,在沿海50米等深浅范围内均有分布,而以10米内数量较多。刀额新对虾水温适应范围很广,在海区8~29°C均有分布,养殖水温以18-25°C为宜。刀额新对虾是广盐性种类,盐度范围可在0‰一34‰间。食性很杂,以捕食底栖生物为主,兼食底层浮游生物及游泳生物。
原产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及澳大利亚一带,主要分布于日本东海岸,中国东海与南海,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及澳大利亚一带。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山东半岛以南沿岸水域。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及澳大利亚一带也有分布。我国沿海5~8月为产卵盛期。
刀额新对虾和近缘新对虾均为经济虾类中的中小型对虾。刀额新对虾体长一般为 7.5~16厘米,近缘新对虾体长为8~15厘米。两种虾体重均为4~50克。广东沿海的河口海区产量较高,且体肥壳薄,是新对虾属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两种虾。目前广东已开始养殖。在香港养两个月左右即可上市。捕捞成活率高,较耐于运,是珠江口一带渔民向港澳出口活虾的重要品种。营养价值与其他虾类相近。
1.投饵:虾苗下塘后一个月时主要摄食稻田中浮游生物,一个月后生长到2~3cm,投喂细微人工配合颗粒饵料(对虾饵料)为主,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5~6%;如水温达到24~30℃时,基围虾摄食旺盛,日投饵料增加到8~10%。每天投3~4次,傍晚一次饵料多投占全天的40%,有条件的地方从外部废坑或稻田捞取浮游生物和野杂鱼做辅助饲料。每次投饵以虾2~3小时吃光为宜。
2.水位控制和水质管理:虾苗早期饲养水位保持在5cm左右,以后随着稻苗的生长水位逐渐加深。中期水位不得低于10cm。水质清新、肥度适中,养虾沟透明度在35―40cm之间,水色为淡绿色为好。每隔20一25天施生石灰一次,每亩7.5―10kg。
水质清新和理化因子相对稳定是基围虾蜕皮生长的重要保证,对虾与鱼类相比,水质条件要求高于鱼类,它们对水质污染反应较敏感。已知每升水溶氧在8―9mg时,可促进基围虾脱皮生长,而低于3―4mg时,则不利于生长。基围虾适宜pH值在7―9之间,低于7以下时,不利于蜕皮变态。在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稻田的1/2,特别在雨季里日交换水量要达1/3以上,严防缺氧。
3.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整个养殖期间定期泼洒生石灰5次,每次用量10―15ppm,以杀灭病菌和驱除敌害。同时,还需及时补充钙质有利于虾蜕皮生长。
4.做好记录:从放苗到捕捞建立档案记录,管理制度。每天对气温、水温、换水和注水及虾生长速度,摄食情况等搞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可选取冻干、烘干、虾丸化以及油炸4种加工方式处理刀额新对虾。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后,分子量为35 ku左右的主要过敏原蛋白仍然存在,免疫印迹显示其免疫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虾丸化处理对免疫活性的降低程度最大,达87%,冻干处理的影响最小,仅达6.8%;而主要过敏原蛋白抗酶解能力变化不明显。不同的加工方式对虾过敏原活性的降低有比较大的差异,但对于抗酶解能力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