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图书馆成立于1976年10月,历经原四川省涪陵地区图书馆,涪陵市图书馆,重庆市直辖后,改为涪陵区(地级)图书馆。涪陵区图书馆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涪陵区支中心,同时承担着全区共享工程基层点和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2013年11月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一级(地级)图书馆”,今年再次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一级(地级)图书馆”。
涪陵区图书馆新馆位于城区滨江大道二段555号,占地15亩,现有建筑面积14084平方米(其中新馆8600平方米,原老馆5484.84平方米,不含直接管理的8个分馆800平方米),免费开放设施场地23个,基本服务项目20个。新馆交通便利,位置居中,是重庆市一家亲水临江的区级公共图书馆。新馆分为主楼和附楼,主楼为阅读阵地和服务窗口,附楼为教育培训中心和志愿者服务站。涪陵区图书馆人才济济,现有职工31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6人。
涪陵区图书馆结合当今大数据信息化为着眼点,在资源配置上,以动静分区、布局科学、功能齐全为前提,内设读者接待大厅、读者存包区、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老年阅览室、期刊借阅室、少儿阅览室、地方文献室、工具书查阅室、视障读者阅览室、经典读物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综合展厅、健康主题图书馆、涪州人文馆、读者自修室、古籍查阅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体验区、读者综合活动室、馆史陈列室和党群活动中心。
涪陵区图书馆同时承担全区文化共享工程涪陵支中心工作职责,肩负全区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共享工程建设,在数字化服务上,有门户网站、古籍地方文献资源查询平台、手机移动图书馆、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建有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和24小时城市书房,27个乡镇(街道)分馆实现“一卡通”通借通还管理,一条覆盖城区、乡镇、社区的阅读覆盖链基本成型。新馆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开发有读者阅读导览分析大数据平台,开辟了手机移动、触摸屏三维动态导览系统,以方便读者进馆阅读学习和查询使用。
为将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实现城乡无差异化服务,以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为出发点,力求实现全区知识全覆盖,2008年5月1日首开全市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先河后,大胆践行分馆制建设尝试,2009年6月1日建成全市一个社区移民图书分馆即“嘉兴敦仁顺江移民图书分馆”;2010年6月建成全市一个留守儿童图书分馆即“山窝水源村留守儿童之家图书分馆”,2011年11月建立同乐解放村图书分馆,2012年10月建立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与读者实现了24小时无缝对接;2014年11月建成秋月门社区移民图书分馆和群兴社区图书分馆;2016年3月建成南湖图书分馆,2017年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通过这些举措,为助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实现图书馆资源效益大化,一条覆盖城乡的图书馆服务链正在形成。图书馆用自己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使全区市民感受到强烈的文化获得感,增强了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