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轫抗战烽火,办学危难之际。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爆发。国立一中至国立四中系抗日战争期间为接纳流亡青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创办并管理的学校。抗战初筹建的四所国立中学,惟国立三中(现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完整留存西部。
国立一中:1938年建于河南淅川,后迁陕西城固,1949年城固解放停办。
国立二中:1938年建于重庆北碚,抗战胜利回迁江苏,现江苏省常熟中学。
国立三中:1938年建于贵州铜仁,现铜仁一中。
国立四中:抗战初建于四川阆中,1946年撤销。
1938年,全民抗战,东校西迁,国民政府决定建校于黔东铜仁,初为“国立贵州中学”,不久正式定名为“国立第三中学”,简称“国立三中”。
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由贵州省接办,更名为“贵州省立铜仁中学”,简称“省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贵州解放后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贵州省铜仁中学”,简称“铜中”。
1973年,定名“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简称“铜仁一中”至今。
1963年,学校被定为贵州省中学。
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1999年,通过贵州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并获优秀等第。
2001年,学校成为全省示范性高级中学。
2009年,学校新校区建设工程在贵州铜仁碧江川硐教育园区启动。
2014年8月,2014级新生入驻川硐新校区。
2015年8月,2013级、2015级入驻铜仁市川硐教育园区新校区,学校完成整体搬迁。
2016年8月31日,贵州省教育厅正式签发《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6年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名单及收费标准的通知》(黔教基发〔2016〕219号),同意铜仁一中升为“贵州省一类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学校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川硐教育园区内,占地500亩、投资6个亿、建筑15万平方米。设计规模在校生7200人。1998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2年成为贵州省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学校环境优美,设施:有教学楼、录播教室、科技楼、体育馆、图书馆、标准塑胶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公寓式学生宿舍、营养食堂、舞蹈室、钢琴房、通用技术教室、心理咨询室等,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发展提供了的硬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