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笋又名涂笋,据《闽小记》载:“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生于海滨,形似蚯蚓,即沙巽也。”历史上较出名的要数晋江安海的土笋冻,味美甚鲜,在《闽杂记》也记载:“涂笋生于海滩沙穴中,今泉州海崖有产。”今安海产量较多。土笋冻呈灰白色,晶莹透明,香嫩清脆,富有弹性,和其它调料配食,风味尤佳,是福建泉州乃至泛闽南地区一带冬春季节的时令佳肴。
迄今,关于土笋冻的起源有2种流传很广的说法
一是郑成功发明土笋冻说。郑成功在攻打台湾之时,曾经有一段时间粮草紧缺。而郑成功治军严明,坚持不接受老百姓的任何资助。驻军当时所在地离海滩很近,将士们到海边挖出来大量的“土笋”,而郑成功每日仅食用以土笋煮成的汤。
忧国忧民的郑成功为了早日收复台湾,经常忘记用餐,而其下将士经常要再次温热土笋汤。
某日,郑成功不想让手下将士为他温热,直接食用凝成冻的土笋汤,没想到这味道比土笋汤要好,无意中郑成功发明了土笋冻!土笋冻逐渐流传开来,经后人不断改进制作方法及佐料,形成了广为人知的土笋冻!
二是与戚继光有关。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戚继光率兵抗倭。因粮食紧缺,便下令捉滩涂上的跳跳鱼、小虾、小蟹、螺贝一起下锅煮汤,而在滩涂上捉螃蟹的时候无意间捉到了一种海蚯蚓,士兵将之单独放进锅里煮汤。在戚继光最后用餐时,只剩下冰冻成块的海蚯蚓,他也只好拔剑取下一块品尝,没有想到这美味比鱼、蟹更鲜美,从此土笋冻便流传开来。据《泉州历年大事年表》记载:“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正月,倭寇入泉州郡境涧埕、湖美等处杀男女而去。又至安平攻城三日不克,闻总兵戚继光兵,遂逃窜。”可知,戚继光在公元1564年到过安海抗倭,因此,其发明土笋冻有其历史依据。
关于土笋冻的较早的书面记载。能找到的是清代周亮工所著《闽小记》中有述及:“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其生于海滨,形类蚯蚓,终不识作何状。后阅宁波志,沙噀,块然一物如牛马肠脏,头长可五六寸许,胖软如水虫无首无目,无皮骨,但能蠕动,触之则缩,小如桃栗,徐复臃肿,其涎腥,杂五辣煮之,脆美为上味,乃知余所食者即沙噀也,闽人误呼为笋云,予姻有肥而无骨者,子以沙噀呼之,众初不解,后视此咸为匿笑,沙噀性大寒,多食能令人暴下,谢在杭作泥笋,乐清人呼为沙蒜。”
周亮工是目前发现较早述及“土笋冻”一词的人。
土笋的吃法也是很多的,除了制成“土笋冻”外,还可以炒食、煮汤,也可以跟洋参、瘦肉等一起煲来做药膳,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从前到了大热天,“土笋冻”不好冻结,有了冰箱,大热天也可以做,一年四季都有“土笋冻” 吃。醋溜醋溜的,再加上蒜蓉,配上冰凉有嚼头的土笋冻,一个接着一个,让人欲罢不能。
漳州浮宫土笋冻
福建省龙海市浮宫镇一带的海滩出产土笋。土笋是一种星虫动物,肥圆细长,状如蚯蚓。土笋营养丰富,煮菜时加入少许,其汤味美清甜。但受称道的却是“土笋冻”。“土笋冻”制作方法是:将鲜土笋放于石板上,压出土笋的内脏和杂质,洗净后加水入锅,以烈火猛烧,至其汤成胶状为止,然后盛于容器里,冻结即成。土笋冻如调以盐渍酸茶、蒜白、酥脆溪苔或酸辣、酱油等佐料,味道更佳。
烹用前,先把从沙子里逮出的鲜活土笋放养一天,吐清杂物,然后用石槌不断碾磨,使其滚出全部内脏杂物,再放入清水中,将其体内泥土漂洗干净,呈白亮时捞起。取凉井水,与土笋一起熬煮,身上的胶原蛋白溶化入开水中成粘糊状,盛出分别置入小盏,冷却后成冻,即为“土笋冻”,放置在冰箱里,冻结后食用。
主料(制20块)新鲜海土笋500 克,精盐10克。
辅料香醋4克,酱油6克,蒜泥10克,姜丝3克。
制法
用石槌不断碾磨海土笋,滚出全部内脏杂物。把土笋放入清水中,将其体内的泥土漂洗干净,呈白亮时捞起;
锅置火上,把750克的水和海土笋一起倒入锅中,放入盐,熬至沸熟,胶质渗出后连汤舀起,分装在小瓷碗中,静放在露天过夜,自然冷却凝成固体物(夏天要放入冰箱才会凝结);
用竹签挑出,配以陈香醋、酱油、蒜泥、芹菜、姜丝等佐料,即可上席。
特点
晶莹透明;
鲜嫩脆滑;
清热补脾润肺。
制作要领
煮土笋冻的过程中要经常开盖搅动,煮至土笋胶质溶于水为宜;
土笋冻要放入保温箱内并加以冰块保冰,以免融化。
营养价值
我国多种药典中记载了其食用和药用价值,星虫性寒、味甘、咸,具有滋阴降火、清肺补虚、活血强身及补肾养颜等功能,可治疗骨蒸潮热、阴虚盗汗、肺虚喘咳、胸闷痰多以及妇女产后乳汁稀少等症,对治疗肺痨咳嗽、神经衰弱、小儿脾虚与肾亏而夜尿频繁等症均有效果。
同时星虫是一种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能够调节大脑功能的牛磺酸多种成分,加上星虫是一种含有多种氨基酸的高蛋白海产食品,故有“海滩香肠”的美誉,深受厦门地区及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山里有冬虫,海里有星虫”体现了土笋冻极高的营养价值。所以在土笋冻的源产地的泉州经常能看到小孩子吃土笋冻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