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店镇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是县政府所在地,位于潘河、赵河交汇处。截止2010年,辖10个(社区)村,19个自然村,53个村(居)民小组,辖区面积23.12平方千米(2017年),赊店总人口69712人(2017年)。赊店镇是社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潘、赵二河交汇,三面环水,镇贯三岗。交通便利,南(阳)驻(马店)公路、方(城)枣(阳)公路十字相交于此。经济实力连续九年居全县乡镇之首,位居全市乡镇第六名。
2007年,有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入选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4年,赊店镇入选全国十大“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镇”;2015年1月赊店古镇成功入选“2014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景区”。
社旗山陕会馆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竣工,共历六帝136年。主体建筑呈前窄后宽之势,东西最宽62米,南北长156米(现存),总占地面积12885.29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196平方米。社旗山陕会馆在全国现存80余座同类建筑中,首家于1988年元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业内专家公认为"中国第一会馆"。
药王殿与马王殿位于会馆主体建筑大拜殿之两侧,其间以高架过道相连,形成会馆之神殿区。史载,清代客居赊旗镇的山陕商贾中,以药材商居多且实力雄厚,又因商运陆行靠马帮车载,故集资于主殿区两翼建此二殿,殿内分别供奉唐代出名医药家--"药王"孙思邈及汉武帝之马监金日禅--民间神话传说中的"马王爷"。
药王殿、马王殿坐北朝南,自南至北由月台、拜殿、座殿组成。二殿之体量、结构均相同,唯细部装饰有别。
道坊院位于山陕会馆西北隅,西跨院之最北端,其东傍春秋楼遗址,西邻绿布场街,为管理会馆之道士起居兼接待往来官府显贵之所。因关羽被历代皇帝封"帝",会馆主院为其宫殿,故道坊院又名曰"掖垣"。道坊院东西宽15.23米,南北深21.46米,总占地326.84平方米。
福建会馆兴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会馆位于全镇地势最高点南瓷器街南端,坐西向东,其格局为集茶楼、饭庄、客房、娱乐为一体的一进二群楼庭院,整体建筑布局为“日”字形,寓“日日高升”之意。上下层均有檐廊、明柱,额枋、雀替雕饰简练,古雅清秀。上层明柱围栏相连,楼内靠两山设木制扶梯。西楼五间为主楼,前设棂花格扇,明柱围栏,顶部两山风火墙高耸。楼下供妈祖、关帝牌位,以祈佑行船风顺,利市生财;二楼为会馆同乡公议之所。中院过厅楼五间,前后壁有木隔扇花格亮窗,檐廊、明柱,围栏与前后陪楼相通,楼下为宴会厅,楼上为茶园堂戏怡乐园。前后院南、北各有陪楼三间,为接待旅客的客房。临街楼五间,下层中为过厅,两边为饭庄,楼上为餐厅。上层楼檐下悬一匾额,浮刻“福建同乡会馆”六个斗方金字;下层中间楼檐下也悬一匾额,浮刻“普海春饭庄”五个大金字,其意为“四海为友,万家皆春”。
社旗县赊店镇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社旗县距二广高速G55、沪陕高速G40、南兰高速S83三大高速入口、南阳机场均在30分钟车程以内;S333、S239、S240三条省道贯穿县境,西邻焦枝铁路,南毗宁西铁路。距省会郑州220公里,距南阳40公里。距郑州、武汉车南阳市中心城市组团发展规划,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县域内路网不断完善升级,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县乡公路交通网络。
赊店镇由来已久。由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地赊酒旗起兵而得名,民间俗称赊店。汉以后属宛县,明清属南阳府。
清时为河南省四大名镇(朱仙镇、回郭镇、荆紫关镇)之一。
据清光绪三十年《南阳县志》载:“育水以东唐泌之间赊店亦豫南巨镇也,在城东北九十里。”清乾隆、嘉庆年间商业兴隆,繁荣异常。水运发达,南通荆楚,北达幽蓟,东连闽浙,西接雍凉,为中原、江南数省货物集散之商埠。
乾隆二十年,建赊店巡检司、设营讯、把总署。鼎盛时期,镇内流动人口达十三万之众。
1988年,被国务院山陕会馆被定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见证了赊店镇昔日的繁华与兴盛。
1949年,成立南阳县赊店镇人民政府;
1965年,建立社旗县人民政府,驻社旗镇,谐原赊旗之音,寓社会主义旗帜之义;
1975年,更名为城关镇;
1981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复名社旗镇;
1989年,被河南省政府定为历史文化名镇;
2004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复名为赊店镇。
行政区划编辑
截止2010年,赊店镇下辖地区包括:泰山路社区、尚营社区、周庄村、彰新寨村、东裕社区、牌坊社区、老街社区、兴隆社区、永安社区、福寿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