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少年都不贱》讲的是两位女孩恩娟、赵珏之间的情谊沧桑。故事开端于两人在上海重逢叙当年。恩娟嫁了位犹太人汴·李外,后来移民美国华盛顿,汴·李外成为第一位入阁移民,赵珏则境遇不如恩娟。因是多年后重逢,两人相对当年平等的身世,便见出高低。或者这正是取名《同学少年都不贱》的深意。言语间充满张爱玲式一贯的讥诮,人物刻画鲜明、情节铺叙细腻,在轻快的故事节奏里,透着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沧桑凄凉感。
序 (陈子善)
同学少年都不贱
无头骑士
爱默森的生平和著作
梭罗的生平和著作
海明威论
附录
《同学少年都不贱》这个书名出自杜甫的《秋兴八首》的第三诗中的一句:“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作了一点小修改。而杜甫的“五陵衣马自轻肥”也是有出处的,出自范云的《赠张徐州谡》这首诗中的一句话“裘马悉轻肥”,杜甫引用时也作了一点小修改,把“裘”改成了“衣”。
《同学少年都不贱》这个书名,其中的“贱”从书中的含义来讲是指在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等各个方面比别人差、比别人低了一个档次的意思——“都不贱”就是:谁也不比谁差。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煐。
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09月0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据人民网转引南方都市报消息: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都与别的作家笔触不同。这一次也不例外,除了芷琪、仪贞,还有赵珏和恩娟,关系微妙的四个女子,住在上海一所教会中学的同一间宿舍,在东三省丢了的年代里开始了她们朦胧的情愫。
小说大胆地触及同性情愫,仍是张氏笔法,无人能模仿。写到赵珏倾慕赫素容时,赵在纸上写满了她的名字,“左手盖着写,又怕人看见,又恨不得被人看见”,不着一形容词,但入骨三分极为传神。赵瞥见赫素容上厕所,候着赫素容出了厕所,仍去坐她坐过的马桶,“空气中是否有轻微的臭味?如果有,也不过表示她的女神是人身”。相思抵达如此细微处,女子真是心细如发。
小说通篇不见伤感呀、惆怅这些死去活来的字眼,但这些情绪早已生在她的文字里,像叶的清香,慢慢地弥散开去,不过分张扬,又久久地挥之不去,读者的身心都会被这种味道包裹。张爱玲文字蕴含的暗香如同书中林黛玉的体香,乃天生而成,静静散发,毫无匠人的痕迹,更没有“又红又专”的说教。
在文字里用眼神说话、用表情说话,提及女子的体形,也屡有惊人之笔。即便触及性事,也是言谈几句话带过,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惊世骇俗,女子在室外的收敛、在室内的肆无忌惮,几句话便一览无余,且不觉得猥琐,如吃饭穿衣般自然,但又不能回避。
生活走过万水千山,其实最终沉淀到心底的,是一种粗糙的痛感,深藏不露,在特殊的场景才跳出来刺人的眼,在同学得意两相忘的时候才疼痛。这是晚来的心境,每一个从同学少年的年纪里走过来,渐老去的人,都绕不过逃不过的心境,如此这般,才有偶尔的惆怅。《同学少年都不贱》所淡淡刻画的那种粗糙,爱了又不点破,欲说还休时最是动人。(来源:人民网,编辑:禹娟,作者:十三弦)
小说中对三四十年代教会女生性心理的露骨展示,对五六十年代海外知识分子人生选择的逼真刻画,在张爱玲以前的小说中都是从未出现过的。小说无疑带有某种程度的自传色彩,同时也巧妙地穿插了美国左派女记者史沫特莱、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等情节,显示张爱玲力图开拓题材,在更广大的背景上反映风云变幻中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塑造女主人公的独特性格和命运,从而也就使小说具有了时代风尚史和心态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