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骡峰的南麓的悬崖陡壁之下,有一座唐代古刹-----圆通寺,其建筑风格集唐代建筑之精华,别具一格,亦是城区内最大的佛寺,寺内有一座四方大水池。池中有一岛,岛上有清初所建的两层八角亭格,前后两桥相连,殿厅亭格,布局雅致。亭内名帖佳画布满壁间。过亭北接引石桥,是富丽堂皇的圆通宝殿。大殿正中内柱上,彩塑两条盘龙,龙头伸向释迦牟尼佛,作聆听佛祖读经状,颇生动,在中国佛寺中属上乘泥塑作品,工艺高超,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孔雀园格外引入注目。为云南"动物工国"的缩影。还有水族宫,陈列各种鱼类,供人们观赏。园中种植的花木有樱花、海棠花、梅花、茶花、桂花、桃花、杏花、兰花及松、柏、竹等,四时名花相继开放,争奇斗艳。特别是每年阳春三月海棠花盛开之时,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绚丽多姿,游客如云,赏樱花是昆明人的一大乐趣,"圆通花潮"是昆明胜景之-。
圆通山上还建有亭、台、楼、阁、苑、囿及水族馆、游乐场等设施,其特色为以展示动物为主,兼有各类花卉的综合性园林。圆通山位于市区中心,游览方便,游客众多,成为昆明市区的重要旅游热点。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大和尚……”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童谣。如果将“圆通”放到里面去,则成为“从前有座圆通山,山里有座圆通寺,寺里有个圆通和尚……”这用来描述我国许多名山古刹倒也贴切。上杭县珊瑚乡有座圆通山,探究它的由来,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珊瑚乡的圆通山,当地人原来并不如此称呼,而是观其形呼其名为“圆桶山”,也就是说,整座山看上去像个圆形木桶,四周长满树木的一座座小山就像一块块木桶板,木桶板围起来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木桶底——小盆地。
“圆桶山”的称谓本意没有错,但又是如何演变成“圆通山”的呢?圆通和尚解释道,“圆通”是观音三十二名号之一,观音又称为“圆通大士”。所以,“圆通寺”通常就是供奉观音的寺院。佛教称观世音为大慈大悲的菩萨,有多种化身,苦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观世音“观其音声”,即时前往拯救,所以很受信众的欢迎,如此一来,“圆通”也就成为放之四海皆准的称谓了。“圆桶山”原本没有圆通寺,后来,一位高僧觉得这里是一个做“圆通道场”的好地方,于是向信众募集资金。很快,道场建起来了,道场就称圆通寺。
“圆桶山”的名称俗是俗了点,原来人们称呼它也是约定俗成,但是“圆桶山”正应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自从山上有了圆通寺之后,到这个寺庙朝拜的人也就多了起来,自然而然,就有了“圆通”的名称。“桶”和“通”音相近,“圆通”的名称更有灵气,于是“圆通山”就代替了“圆桶山”。
历史悠久、名扬中外的“圆通花潮”景观位于圆通山(昆明动物园)中部,分布在高低错落的山麓之上,由樱花区和海棠区组成,连片成林。由于樱花和海棠的花期、花色较为接近,所以大家都习惯统称为樱花。
圆通山自上个世纪20年代起就在山上种樱花、海棠。樱花、海棠已具较大规模地面积达18000平方米,总占,云南樱花有480余株,日本樱花200余株,垂丝海棠1200余株。阳春三月,登临圆通山,踏春赏花,是昆明人的传统习俗。尤其在“三八”妇女节期间,昆明人倾城出动,涌向圆通山,形成了蔚为大观的花潮人海。著名散文家李广田先生于1963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著名散文《花潮》,留下了“春光似海,盛世如花”的名句,使“圆通花潮”更加享誉海内外。
全世界有50多个野生樱花品种,圆通山的樱花多为云南樱花,是由原生腾冲、龙陵一带的苦樱桃演变而来,2-3月开花,先花后叶,花为重瓣,花径2.5厘米左右,7-9朵形成伞状花序,簇拥成团,色为深粉红。
交通指南: 乘坐4、59、74、78、83、100、101、129、234、A2等路公交车,到圆通山站下。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价格: 15元
最佳时间: :"圆通樱潮"是昆明最热门的景观。每当阳春3月,北面上下三块樱花区内,数千株云南樱花、日本樱花和垂丝海棠竞相开放,红白交映、灿若霞海。甚是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