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虹桥,又名蒲江东门桥,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东门,跨蒲江河。原为木桥,以济行人,不久水毁。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重建,经“三度春秋,费逾万金”建成。桥体古朴浑重,结构宏伟缜密。桥长107.8米,宽5.9米,高10米,形似长虹卧波,故名驭虹。民国37年(1948年)秋,蒲江河洪水暴涨,冲毁石桥1孔,当年冬季修复。建国后,石桥加固整修,通行汽车近30年。1981年10月,新建蒲江大桥竣工通车后,该校只供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通行。
据刘文翎先生撰写的《蒲江驭虹桥逸事》: 蒲江老东门桥,又名驭虹桥,兴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早于邛州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修建的老南门桥。
据传,两桥竣工后都奏请皇上封为“川南第一桥”。邛州的奏折把“川南第一桥”的“桥”直接写为“桥”,而蒲江却把“桥”写成“硚”,并奏明开桥之日天空突现彩虹,故名驭虹桥。结果皇帝颁下金口玉言:邛州南桥,乃木桥,可经六十年风雨;蒲江驭虹桥乃石头建造,可永垂不朽。邛州老南门桥果在六十年后被洪水冲垮,而蒲江的驭虹桥至今犹存。
1948年的农历7月13日,山洪暴发,东门坝上水深数尺,一片汪洋。就连城内东南二街,也水深数尺。结果,驭虹桥从东起的第五、六洞之间的桥身被洪水冲毁。同年冬天,东门大桥维修工程动工。
由于资金不足,施工无法正常进行。当时的开明绅士、县副参议长戴成章慷慨解囊,典当了二十亩田,请了二十担(4400市斤)黄谷的谷会,一并捐给修桥开支,大桥维修工程才得以完工。美中不足的是,重建的两孔桥洞,造型上不如原来的刚健有力,桥栏杆上龙头和龙尾的造型也不如原来的那般神韵了。
当然,现在蒲江河上,已修建了几座现代化的新桥。昔日勾通两岸的交通要道——驭虹桥,它本身的功能,也就显得不很重要了。但作为见证蒲河两岸古时繁华的历史遗迹,依然静卧在蒲河上,任人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