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马溶洞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南128公里,在磐石市东北烟筒山镇官马南7公里有一溶洞揽胜的古官马溶洞。官马溶洞景物奇特,巧夺天工,洞中有洞,敢与桂林七星岩媲美。
溶洞具有鲜明的中国北方型溶洞特征。洞体分为上、中、下三层,目前已经开发的是溶洞的中、上层,其它部分正陆续开发过程中。目前,这里已经开发的部分由6个景区组成,景观奇丽多姿,变幻莫测,共有4种类型和20多种形态的钟乳石。巨大的石花壁和露滴石国内罕见,堪称东北之最;地河水清澈见底,据传在“圣水仙河”里洗洗手、洗洗脸,会给游人带来好运气。还有“天府石林”、“仙人观瀑”、“玉树琼花”、“仙山佛塔”、“骆驼峰”等诸多景观,令游人遐想万千。
洞内空气畅通,常年恒温,四季凉爽宜人,一年四季都可以作为人们旅游的选择之地。
官马溶洞经专家考证,开发面积约3800多平方米,总长度490米,由5个大厅、一个水厅组成,每厅之间由走廊相连,最大的厅约600平方米,高达30米以上。官马溶洞是在大约一亿年前地壳运动时,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表熔岩洞,溶洞分布在古生代石碳系地层中,岩石多为石灰石和大理石,由于火山喷发的大量酸性物质长期侵蚀,地球内部的造山运动,形成了一个雄奇瑰丽 回曲折的地下溶洞。洞外酷热难耐,洞里凉气宜人,洞内深邃,色彩绚丽,景物奇特,一景胜一景,令游客叹为观止。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级景区。
官马溶洞位于吉林市辖内的磐石市境内。溶洞是惟妙惟肖的自然神奇造化,犹如瑶池仙境,让游人流连忘返。溶洞长约200米,最高处30米,低处在2米左右,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洞内可分为6个宽敞雄伟的大厅,厅内有支地托天的钟乳石柱,有7米宽、15米高的石岩瀑布,蔚为壮观。厅与厅之间以长廊连接,洞内有一条宽2米、深3米的暗河延伸至溶洞深处。各厅景观千姿百态,维妙维肖。人、兽、神佛、寿翁、宝塔、云梯、奔马、吼牛、卧狮、刺猬、花鸟、图案、蛇曲龙盘、各种形象跃然洞壁。
官马溶洞在磐石市城区东北三十千米处,掩映在环山抱水苍翠欲滴的画屏之中。她以优越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洞口碑石孑立,携以“官马溶洞”四字。洞内曲径盘桓,廊厅列布,错落有致,“仙人壁”“石花廊”“水晶宫”“洞天松茸”,缀以三十八景,景景各异。鬼斧神工,扑朔迷离。
沿着“仙狐指路”,进入第一厅——“仙人堂”。洞顶变化无穷,高低不平,突兀俏丽。其中一独立的石柱,像一只似坐非坐的狐狸,惟妙惟肖。一尊高两米许,腰围三米多的坐罗汉,似睡非睡,耳鼻俱全。头、腹、手裸露分明,栩栩如生。
拾级步入第二厅,仰望平滑洞顶,由三块巨石构成,像人工建造的屋顶。平视右侧,经过两亿多年溶积而成的“雄狮”,前爪搭在石壁上,后蹄踏在石壁下,扶壁昂首,威武雄壮。后面的景观“山中晨曦”,重重叠叠的钟乳石,突兀林立,那深处蓝色的光辉好像东方欲晓的曙光。转身看到的是“万古石龟”静卧那里,据史料记载,杨靖宇将军曾在龟背上挥笔疾书,在此召开过秘密的军事会议。开发此洞时,还发现了一支用弹壳做的毛笔。当我们联想抗日战争历史的时候,信步来到了令人眩目的石花廊。石花之多,形态之美,可谓溶洞景观之精粹。石花壁面积达三十多平方米。结构清晰,群体紧凑,形似葡萄,又如菜花,离奇新颖。由石花组成的另一组景观“玉树琼花”其形如树,更像一组美丽的珊瑚树,斑斑点点像颗颗珍珠,璀璨耀眼;似粒粒玛瑙,色彩斑斓。气魄宏伟壮丽的石花崖,人间罕见。
右转弯,进入第三厅。这一厅,厅内有厅,洞中有洞。色彩透明的乳花,像宝石一样布满洞顶。丛丛石笋形成的“天府石林”,有的拔地而起;有的倒挂下垂,如棒如锤、如剑如锥。笔直的通天洞,洞内飞流直下,千古涛声铸成宏观的景色(千尺崖瀑布)。“仙翁渡海”“观音阁”“滴露佛”“蘑菇石”“地下洞”,组组景观都极有特色。景奇任遐想,状异动魂魄。走向下面的石谷,同过“涧谷门”,左侧是熔岩形成的“石竹”,有如一片幽静的茅竹林;右侧是“石瀑洞”,景观险峻。
援石壁渐进,清爽袭人。来到第四厅,如入痴迷梦境。该洞有“涧谷”“小天池”“石溪”“仙人观瀑”……。“钟乳瀑”如巨大的帷幕徐徐下落,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幅雕塑画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左顾“擎天柱”,正与它的孪生兄弟“巨首猿人”连袂而立,伫立称雄,令人深感叹止奇观。右盼“仙人观瀑”,一位“仙人”静静地坐在起伏迭翠的峰巅之上,举目眺望对面的飞瀑,聆听浩瀚的涛声,令人产生净化超脱之情。
顺着四十九级云梯廊道而下,在踏上高悬的云梯,向前眺望,是一个巨大的峡谷。向下看,有如万丈深渊;向上看,陡峭一线。走下云梯,来到第五厅“凌霄宝殿”,面积约四十多平方米。全洞呈锥状,殿高数十丈,可容千余人,雄浑俊俏,紫气氤氲,景色奇特,层层绕壁的横纹像树木的年轮,它生动地记录了当年这里地壳变迁的历史。
通过浮桥,来到地河“水晶宫”,这条清澈的地下河流,洞水相连,冥冥一色,静影沉壁,清晰可辨。但它究竟多深多场,流向何方,令人叵测。另一景观“仙人谷”,该洞曾是水下洞,经过地壳沉降后露出水面。那被水浸蚀的痕迹,就像大海的礁石被波涛冲击而形成的各种高低不平的石窝,起伏变化,妙趣横生。这样的奇观,不仅使人们联想起那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
便游官马溶洞,尽得奇情雅趣。溶洞的景观千姿百态,神韵风采。她美在不加修饰,不经雕琢;而在质朴归真。如果说名扬天下的本溪水洞好似一位秀丽的少女,那么,这座神采飘逸的溶洞更像一个英俊的少年;如果说桂林的七星岩景观好似少女经过梳妆打扮,而这溶洞的瑰丽却浑然天成,更富有大自然的灵气。
官马溶洞的范围很大,洞连洞,洞中有景,景景传神,游人进洞将在洞中走平洞、上天洞、下地洞,弯弯曲曲,直下20米的地洞进入水洞,全长480米,全洞有6个展洞几十个景观。溶洞中有“仙人壁”、“石龟静卧”、“夫府石林”、“仙翁渡海”、“水晶宫殿”等形状奇异的各式景观。所有这些形象生动的景观,都是经过千万年一滴滴形成的,水滴到地面,就变成了石笋,石笋和石钟乳最终连在一起,就变成了石柱、石花、石幔等神奇瑰丽的景观。
溶洞的范围很大,洞连洞,洞中有景,景景传神,游人进洞将在洞中走平洞、上天洞、下地洞,弯弯曲曲,直下20米的地洞进入水洞,全长480米,全洞有6个展洞几十个景观。溶洞中有“仙人壁”、“石龟静卧”、“夫府石林”、“仙翁渡海”、“水晶宫殿”等形状奇异的各式景观。所有这些形象生动的景观,都是经过千万年一滴滴形成的,水滴到地面,就变成了石笋,石笋和石钟乳最终连在一起,就变成了石柱、石花、石幔等神奇
溶洞里有一条地河,名为小天池,其水清澈、甘冽,水深数十米,在一个面积约为800平方米的大厅中缓缓流过。地河岸边,有一尊慈眉善目、面带笑容、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这是工匠在开凿隧道时偶然发现的。他笑容可掬,可那双睿智、深邃的目光,却似乎穿越层层叠叠的岩石,看透世事的变幻、人间的冷暖。
沿石阶、铁梯而上,远远地传来巨大的流水轰鸣声。一道八九米宽的瀑布,从30多米高的钟乳石上奔涌而下。细流如丝如缕,飘逸潇洒,被誉称“淑女浣纱”;湍流似银帘垂挂,水珠飞溅,蔚为壮观。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为官马溶洞增添了神秘色彩——长眉大仙曾隐居于此,修炼成仙,并以琼浆圣水普救众生,所以人称此洞为“仙人洞”。“仙人洞”是此洞原名,因地处原官马乡,故又称“官马溶洞”。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让人对官马溶洞肃然起敬——杨靖宇将军与他的抗联战友,曾在此召开过秘密会议。一个石龟的脊背,曾做过将军的写字台。开发此洞时,有人发现一只用弹壳做成的毛笔,印证了这段历史的真实性。
官马溶洞中,有一处露滴岩石,极象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如何形成这般形状,尚待研究;由此而构成的地下溶洞,也尚待开发。神奇的官马溶洞哟,你究竟还有多少秘密要告诉世人?
一、官马溶洞大约是一亿年前地壳运动时,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表熔岩洞。溶洞分布在古生代石炭系地层中,岩石多为石灰岩和大理岩,由于火山喷发的大量酸性物质长期侵蚀,地球内部的造山运动,形成了一个姿态万千,雄奇瑰丽、晶莹奇特,萦回曲折的地下溶洞。
二、民国初年曾有人探过此洞,由于未被当时政府重视,这颗璀璨的溶洞明珠一直沉睡在地下。直到“文革”后,经吉林市第一建筑公司和当地政府联合开发,终于在1989年6月第一次面向世人开放。由于位于磐石市官马镇,故取名官马溶洞。
三、抗日战争时期,官马溶洞曾经是抗日英雄杨靖宇战斗、学习、办公的地方。当时盛传杨靖宇将军住在仙人洞,受仙人指点,指挥抗日联军打了不少胜仗。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受党组织委派到东北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亲自创建东北抗日联军,并任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转战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除汉奸、打日寇,威名远扬。特别是多次到磐石、官马一带活动,打得日本鬼子闻风丧胆。后因叛徒出卖,牺牲在蒙江县,用一腔热血谱写了抗日救国的壮丽篇章。在恢复修整溶洞时,曾经在淤泥中发现了用弹壳做成的毛笔。经专家考证和史料证实,杨靖宇将军的确在溶洞住过,而且这支笔就是当年杨将军使用过的自制毛笔,是非常珍贵的文物。1996年,吉林市政府正式确定官马溶洞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传说1
官马溶洞不但是一个神奇的洞、神秘的洞,而且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据说很多久以前,在官马山下住着一个朴实憨厚的农民,他有妻子和一双儿女,还有一个老父亲,一家人勤劳耕作,日子非常红火。农民既爱妻子、儿女,更孝顺老人,而且乐善好施,肯帮助别人,受到四邻的称赞。一天,老父亲病了,四处抓药不见起色。父亲的病使儿女愁眉不展。这种孝敬的心情感动了山洞里的仙人,仙人就托梦这位农民,告诉他赶快上山取泉水给老父亲喝,三天就能病愈。农民上早就进洞取来泉水给老父服用,老父的病果然好了,消息传开,附近村民纷纷上山取水,方圆百里的老百姓由于喝了洞中泉水,一个个体格健壮很少患病。从此,人们称此山洞为“仙人洞”,洞中泉水为“圣水”。由于每天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进洞必须举着灯笼、火把照明,久而久之,将洞顶都熏黑了。
传说2
据说很久以前,杨木顶子山下住有一个朴实憨厚的农民,他有妻子和一双儿女,还有一个老父亲,一家人勤劳耕作,日子非常红火。农民既爱妻子、儿女,更孝顺老人,而且乐善好施,肯帮助别人,受到四邻的称赞。一天,老父突然患病卧床不起,而且越来越重,四处求医问药,不见起色直到耗尽家资。父亲的病不但没有好转且病入膏肓,骨瘦如柴,眼看就要离开人世,农民整日愁眉不展。他的孝顺之情终于感动了住在山洞里的仙人,他就托梦给这位农民,告诉他赶快上山去洞中泉水给老父亲连喝三天就会好病。农民一早就进洞取来泉水给老父亲服用,老父喝完就感到浑身轻松,能下地走路,而且要东西吃,全家人非常高兴,这样连服三天果然病体痊愈。消息传开,附近村民纷纷上山取水,方圆百里的百姓由于喝了洞中泉水,一个个体格健壮很少患病。从此人们称此山洞为“仙人洞”,洞中泉水为“圣水”。由于每天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进洞必须举着灯笼、火把照明,久而久之将光洁的洞顶都熏黑了。
传说3
在百姓中还流传关于“狐仙洞”的传说。很久以前,洞中住有一只狐狸,经过五百年的修炼已成仙得道。但是这个狐仙却非常善良,不但不危害相邻,而且还保护四方百姓,不管谁家有个大病小灾,只要上山求狐狸帮助,它都不推辞。突然有一年流传一种恶疾,来势凶猛,附近百姓纷纷病倒病死,庄稼无人耕种,牛羊无人喂养,到处一片凄凉景象。狐仙非常着急,就动用五百年练就的真气将洞中的泉水变成“圣水”让百姓服用,果然奇效,起死回生。不久,方圆百里又恢复了生气,家家安居乐业。人们为感谢狐仙的大恩大德,在洞前修了“狐仙堂”,每日香火不断,并将洞称为“狐仙洞”。
传说4
据说唐朝名将薛礼征东时,听说这里有座仙人洞后,曾到洞里察看,并被洞内的奇异景观深深吸引,望着如诗如画的石笋、石花、石柱、石幔和形态各异的洞景,竟然如痴如醉,久久不肯离去。由于神情过于专注,武功盖世的大将军那只扶壁而有力的大手竟在石壁上深深地印下了五个大指印,至今仍清晰地留在“仙人壁”上。
人们在过去认为,溶洞是地下水溶蚀和沉淀的结果。溶洞都是由碳酸盐质的石灰岩形成,十分坚硬,但长期沉浸在地下水中而被溶解,尤其当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岩石的溶解速度更快。这样年复一年,在坚硬的岩层中便被溶蚀出一个个洞穴。当溶有碳酸盐质的地下水重新滴入洞中时,由于环境中温度降低、压力减小,水中的二氧化碳又溢出,于是水对石灰岩的溶解力降低,于是原本溶解在水中的部分碳酸盐因过饱和而沉淀析出,日积月累,一根根形态各异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便形成了。
但是近年来,这种传统的观点受到了我国溶洞科学家的质疑。他们经过5年的考察研究发现,藻类生物与溶洞的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而提出了“生物建造学说”,即溶洞形成的新理论。
这种学说认为,藻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至今仍广泛分布的一种原始植物,它们虽然低级,但和其他植物一样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和趋光生长的特点。由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它们会分泌钙质,还能收集、粘接微细的碳酸盐质颗粒,并且一般营集群生活,一代又一代的藻类共同生长在一起,许多海洋生物礁因此形成。
溶洞中的石钟乳几乎都是冲着光线向上弯曲生长,这与藻类趋光生长的特性吻合;石钟乳、石笋内部还有类似树木年轮的同心圆状构造,这是藻类逐年生长、分泌、收集和粘接碳酸盐质微粒的结果。还有,在有些溶洞的岩石中,科学家们发现了类似古代藻类的层状化石结构;在有些溶洞的表层,则找到了仍在生长的多种多样的藻类。
所以,生物建造学说认为,溶洞的洞穴空间的形成虽与水的溶蚀作用有关,但溶洞中那些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的形成,应该主要是藻类生物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建造起来的,然后经过石化作用,最后才呈现出今天的面貌。
吉林地方风味以三套碗、清蒸白鱼、人参鸡、鹿茸三珍汤、荷花田鸡油、白肉血肠、庆岭活鱼为主,其中尤以人参鸡和鹿茸三珍最为有名。这些特色菜肴是每一个到吉林旅游之人必尝之美味。
吉林市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主要产地之一,在市内河南街上集中了多家这样的商店。
吉林市的东方商场、 吉林百货大楼都是大型的百货购物中心,此外,市内还设有专门旅游购物商店,在这些商店中游客可以比较低廉的价格买到正宗的人参、鹿茸等吉林特产,还可以买到当地的一些民间艺术品。
吉林还盛产野中药材,多达70 余种,有党参、黄柏、贝母等。当地著名的土特产品还有:红景天、林蛙、不老草、灵芝、蕨菜、薇菜、黑木耳等。而当地的手工艺品:松花湖浪木根雕、松花湖奇石、树皮画、满族剪纸、吉林彩绘雕刻葫芦、黄柏木刻象棋、泥玩具、绢花、吉林手工彩绘木雕等也不妨看看选选,都是很不错的馈赠亲朋的小礼物,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游览各厅景观千姿百态,维妙维肖。人、兽、神佛、寿翁、宝塔、云梯、奔马、吼牛、卧狮、剌猬、花鸟、图案、蛇曲龙盘、各种形象跃然洞壁。
洞口碑石孑立,携以“官马溶洞”四字。洞内曲径盘桓,廊厅列布,错落有致,“仙人壁”“石花廊”“水晶宫”“洞天松茸”,缀以三十八景,景景各异。鬼斧神工,扑朔迷离。沿着“仙狐指路”,进入第一厅——“仙人堂”。洞顶变化无穷,高低不平,突兀俏丽。其中一独立的石柱,像一只似坐非坐的狐狸,惟妙惟肖。一尊高两米许,腰围三米多的坐罗汉,似睡非睡,耳鼻俱全。头、腹、手裸露分明,栩栩如生。
官马溶洞拾级步入第二厅,仰望平滑洞顶,由三块巨石构成,像人工建造的屋顶。平视右侧,经过两亿多年溶积而成的“雄狮”,前爪搭在石壁上,后蹄踏在石壁下,扶壁昂首,威武雄壮。后面的景观“山中晨曦”,重重叠叠的钟乳石,突兀林立,那深处蓝色的光辉好像东方欲晓的曙光。转身看到的是“万古石龟”静卧那里,据史料记载,杨靖宇将军曾在龟背上挥笔疾书,在此召开过秘密的军事会议。开发此洞时,还发现了一支用弹壳做的毛笔。当我们联想抗日战争历史的时候,信步来到了令人眩目的石花廊。石花之多,形态之美,可谓溶洞景观之精粹。石花壁面积达三十多平方米。结构清晰,群体紧凑,形似葡萄,又如菜花,离奇新颖。由石花组成的另一组景观“玉树琼花”其形如树,更像一组美丽的珊瑚树,斑斑点点像颗颗珍珠,璀璨耀眼;似粒粒玛瑙,色彩斑斓。气魄宏伟壮丽的石花崖,人间罕见。
右转弯,进入第三厅。这一厅,厅内有厅,洞中有洞。色彩透明的乳花,像宝石一样布满洞顶。丛丛石笋形成的“天府石林”,有的拔地而起;有的倒挂下垂,如棒如锤、如剑如锥。笔直的通天洞,洞内飞流直下,千古涛声铸成宏观的景色(千尺崖瀑布)。“仙翁渡海”“观音阁”“滴露佛”“蘑菇石”“地下洞”,组组景观都极有特色。景奇任遐想,状异动魂魄。走向下面的石谷,同过“涧谷门”,左侧是熔岩形成的“石竹”,有如一片幽 官马溶洞静的茅竹林;右侧是“石瀑洞”,景观险峻。
援石壁渐进,清爽袭人。来到第四厅,如入痴迷梦境。该洞有“涧谷”“小天池”“石溪”“仙人观瀑”……。“钟乳瀑”如巨大的帷幕徐徐下落,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幅雕塑画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左顾“擎天柱”,正与它的孪生兄弟“巨首猿人”连袂而立,伫立称雄,令人深感叹止奇观。右盼“仙人观瀑”,一位“仙人”静静地坐在起伏迭翠的峰巅之上,举目眺望对面的飞瀑,聆听浩瀚的涛声,令人产生净化超脱之情。
顺着四十九级云梯廊道而下,在踏上高悬的云梯,向前眺望,是一个巨大的峡谷。向下看,有如万丈深渊;向上看,陡峭一线。走下云梯,来到第五厅“凌霄宝殿”,面积约四十多平方米。全洞呈锥状,殿高数十丈,可容千余人,雄浑俊俏,紫气氤氲,景色奇特,层层绕壁的横纹像树木的年轮,它生动地记录了当年这里地壳变迁的历史。
官马溶洞通过浮桥,来到地河“水晶宫”,这条清澈的地下河流,洞水相连,冥冥一色,静影沉壁,清晰可辨。但它究竟多深多场,流向何方,令人叵测。另一景观“仙人谷”,该洞曾是水下洞,经过地壳沉降后露出水面。那被水浸蚀的痕迹,就像大海的礁石被波涛冲击而形成的各种高低不平的石窝,起伏变化,妙趣横生。这样的奇观,不仅使人们联想起那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
便游官马溶洞,尽得奇情雅趣。溶洞的景观千姿百态,神韵风采。她美在不加修饰,不经雕琢;而在质朴归真。如果说名扬天下的本溪水洞好似一位秀丽的少女,那么,这座神采飘逸的溶洞更像一个英俊的少年;如果说桂林的七星岩景观好似少女经过梳妆打扮,而这溶洞的瑰丽却浑然天成,更富有大自然的灵气。
官马溶洞不但是一个神奇的洞、神秘的洞,而且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据说很多久以前,在官马山下住着一个朴实憨厚的农民,他有妻子和一双儿女,还有一个老父亲,
一家人勤劳耕作,日子非常红火。农民既爱妻子、儿女,更孝顺老人,而且乐善好施,肯帮助别人,受到四邻的称赞。一天,老父亲病了,四处抓药不见起色。父亲的病使儿女愁眉不展。这种孝敬的心情感动了山洞里的仙人,仙人就托梦这位农民,告诉他赶快上山取泉水给老父亲喝,三天就能病愈。农民上早就进洞取来泉水给老父服用,老父的病果然好了,消息传开,附近村民纷纷上山取水,方圆百里的老百姓由于喝了洞中泉水,一个个体格健壮很少患病。从此,人们称此山洞为“仙人洞”,洞中泉水为“圣水”。由于每天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进洞必须举着灯笼、火把照明,久而久之,将洞顶都熏黑了。
在抗日战争时期,官马溶洞曾是抗日英雄杨靖宇战斗、学习、办公的地方。当时,盛传杨靖宇曾住在仙人洞,受仙人指点,指挥抗日,连续打了不少胜仗。在恢复和整修溶洞时,曾经在淤泥中发现了用弹壳做成的毛笔,经专家考证和史料证实,杨靖宇将军确实在官马溶洞住过,而且这支笔就是当年杨靖宇使用过的自制毛笔,是非常珍贵的文物,洞内有当年杨靖宇将军率领部下开会时用的石桌。几十年过去了,石桌依然光润平滑,默默地为后人见证着中国人民不屈的战斗历史。洞外巨大的“将军壁”依然巍峨耸立,它已经成为无数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献身的英雄的纪念碑。
1996年吉林市人民政府正式确定官马溶洞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抗日英雄杨靖宇在敌人的穷追不舍中躲入了官马溶洞,因为洞中没有食物,所以他以吃棉衣中的棉花度日,最终因无法消化与敌人的逼迫而牺牲。最后敌人在洞中找到了他的尸体,并埋葬了他。传说当时连敌人都被他坚强的精神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