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腩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处的松软肌肉,以新鲜黄牛的牛腩为好。
2)牛腩是指带有筋、肉、油花的肉块,这只是一种统称。若依部位来分,牛身上许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国外进口的部分是以切成条状的牛肋条为主(又称条肉),是取自肋骨间的去骨条状肉,瘦肉较多,脂肪较少,筋也较少,适合红烧或炖汤。另外,在里脊肉上层有一片筋少、油少、肉多,但形状不大规则的里脊边,也可以称作牛腩,是上等的红烧部位。牛腱也可以算是牛腩的一种,筋肉多,油少,甚至全是瘦肉。因此一般用来卤,不适合炖汤,更不适合红烧。 牛腩:切成丁、块、或条状,尺寸按个人嘴的1/3-1/4为宜。切后放入盘中用冷水冲洗2遍,再放水浸泡。
白萝卜:冲洗干净、切成块状,大小同上也可略大。注意不要削萝卜皮。
1)牛腩(一斤半左右)要先切成四五厘米见方的小块,锅中放凉水,把牛腩放入锅中煮,水滚后五分钟捞出,必须用凉水,如果用热水,牛肉表皮会很快变白变硬,里面的血水出不来。牛腩取出后,用温水洗干净。加生抽、料酒及胡椒粉稍微腌一下。
2)将萝卜加水大煮(不要盖锅盖),持续滚5分钟左右,煮掉萝卜的辣气。
3)炒锅上火,加入烹调油(2Tbs,30ml),在油五成熟时,放入蒜蓉(大约两瓣蒜)、姜片几片,把锅爆香,(这时锅应该离火,否则蒜蓉会焦)放柱侯酱(2tsp,可选),磨豉酱(2tsp,可选),放两块腐乳(可选)在锅中炒碎炒香,把牛腩放入锅中翻炒到有熟色。
4)在牛腩挂匀腐乳后,炒锅加温水,水量以没过牛腩两指为宜,再加入拍裂的姜一块(乒乓球大小即可)、料酒(2Tbs,30ml)、八角三只、桂皮一小块、陈皮一小块(小指甲盖那么大即可,陈皮一定不能放多)、甘草片两片、小茴香一小把(大约三十粒)、少量老抽上色,
这时候不要放盐,盐要快熟的时候放(提前放盐,肉不容易熟)。开大火,开锅后(水滚后)转小火,(火一定不要太大,锅中不能有太多白烟冒出,只有小火慢慢炖肉才会软)。
5)牛腩炖一小时后,加入煮去了辣气的萝卜,并放糖(3Tsp,25ml,可选)。再炖大约四十五分钟,不要盖锅盖,不然会成萝卜牛腩汤。
6)在牛腩炖到够软烂 且汤水收到只剩1/3的时候,放入盐(2Tsp,15ml)和葱段,翻匀。起锅并点上一点香油。这样一道牛腩就做好了。
1)香料一定不能多放,否则弄巧成拙,会出怪味。
2)一定要用文火,大伙炖不软。
3)如果想吃土豆,在起锅前20分钟左右放入土豆块(时间视土豆块大小决定),这样牛腩熟时,土豆刚刚好。
5)糖、盐、味精的比例可以自由掌握,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可以作的时候尝一尝。味精过量加热会产生有害物质,如果一定要放,建议起锅的时候放。
6)所以调味料和香料都可以根据个人嗜好增减。
牛腩(腰窝): 牛肉富含丰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该季节的补益佳品;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白萝卜:白萝卜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一道美食,含有丰富的维A、维C、淀粉酶、氧化酶、锰等元素。另外,所含的糖化酶素,可以分解其他食物中的致癌物亚硝胺,从而起到抗癌作用。对于胸闷气喘,食欲减退、咳嗽痰多等都有食疗作用。
牛腩性温,吃多了容易上火;而白萝卜性偏寒,两者一起炖正好起到寒热中和的效果,而且“香”得益彰,产生妙不可言的香味,炖久弥香,只要保证牛肉不被炖碎 炖得越久越入味、越好吃。
牛腩(腰窝):牛肉不宜与板栗、田螺、红糖、韭菜、白酒、猪肉同食。
白萝卜:白萝卜忌人参、西洋参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