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岭南风格、水乡特色的中国园林式博物馆,沿荔枝湾涌三期分为南北两岸。南岸为主馆及仿古园林建筑,主要承载展览、演出、教育、研究、公共活动等功能,北岸为文物修复、粤剧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等配套区域。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7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7万平方米。于2016年6月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
粤剧艺术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原为恩宁路旧城改造地块,毗邻荔枝湾工程三期南侧。粤剧艺术博物馆分南、北两个地块。南岸地块为博物馆主场馆所在,布局为传统岭南园林建筑,主馆地下两层,地上三层,主要用作博物馆库房、展厅及剧院,周边布置亭台楼阁等建筑及约1500平方米的湖面;北岸占地约4600平方米,主要是为博物馆配套的餐饮茶座和文化活动室。
分为七个功能区域
广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建设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促进粤剧艺术事业发展的伟大举措,2012年3月,市政府牵头成立粤剧艺术博物馆筹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荔湾区政府,正式启动粤剧艺术博物馆项目筹建工作。
该项目是广州市的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此前只简单公布施工成本的粤剧艺术博物馆,还首度公布功能区块划分。
据介绍,粤剧艺术博物馆定址于荔湾区恩宁路以北、元和街以南、多宝坊以西地段,周边有八和会馆、泰华楼、宝庆大押、李小龙祖居等历史文物建筑。原规划博物馆占地约1.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于粤剧馆的选址位于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内,根据18米的限高要求,此前粤剧馆将建筑限高降为15米地上,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内。不久以后,根据实际需要,新的规划方案改成“主体阁楼局部不高于30米,展厅楼高计划为25.1米,其它楼层均为15米以下”。
博物馆在建筑风格上采用岭南园林风格,主要设置七个功能区域:
一、陈列区,分为基本陈列展区和临时陈列展区,主展厅室内设计及展陈设计将用“南国红豆主题”,将从“风雨历程”、“红豆飘馨”、“梨园异彩”和“名扬五洲”四个部分进行呈现,用红船模型讲述粤剧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红船年代。
二、演出区和剧场,设大、小两个剧场,大剧场可容纳250人,小剧场可容纳50人;
三、交流研讨教育区,设学术研究室、教育培训室等,主要用于本土粤剧专业人士的学术研究以及与其他区域粤剧相关人士的学术交流;
四、互动休闲区,设茶座、商店等;
五、行政管理区,含各行政部门办公用房、各协会及文艺单位办公场地等;
六、配套设施区,包括藏品库区、安全保卫区、设备区等;
七、地下停车场。
羊城晚报记者从荔湾区了解到,相关项目将结合荔枝湾三期改造工程同步实施。相关负责人希望,该项目能活化恩宁路荒地,带动恩宁路整个片区成为西关粤剧艺术文化大观园,形成一座展示粤剧艺术和岭南文化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从而在整体上提升粤剧艺术的文化含量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