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宫是天津市现存的著名道教宫观,主要是为了祭祀道教女神天后。它位于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中段,原名天妃宫、小直沽天妃宫、西庙、娘娘宫。天后宫坐西朝东,面临海河,初创建于元朝(1206-1368年)时期的1326年,后来的朝代又多次重修。从东向西,主要建筑包括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等。主体建筑是大殿,建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中间面阔3间,进深3间,7檩单檐庑殿顶,前接卷棚顶抱厦,后连悬山顶凤尾殿,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木结构建筑风格。该建筑群是中国三大天后宫之一,也是现存年代较早的天后宫之一。
天后宫的主要功能是企求航海安全,是历代海祭中心,也是古代船工海员娱乐聚会的场所,除了举行隆重祭祀海神天后的仪式外,还经常有各种中国特色的酬神演出。据说在每年农历3月23日为天后妈祖的诞辰,这里经常举办民间花会,吸引了很多游人。
天后娘娘最初是人。她姓林名默,是福建莆田县一渔家女子,生于北宋建国的建隆元年(960年),卒于雍熙四年(987年),只活了27岁。据1936年徐肇琼《天津皇会考》引《天后本传》及《天后传》说,林默生而神异,幼而聪颖,擅游泳,能乘席渡海,勇敢侠义,能为人治病,救助海上遇险船只,被众人尊称为“通元灵女”、“龙女”、“神女”。她死后还屡次显灵。海舟危难,有祷必应。洋中风雨晦瞑,夜黑如墨,每于樯端见神灯示祜,因而成为人们敬仰膜拜的护航女神。地方官多次褒奏,朝廷多次晋封。宋代封之为顺济夫人,元代封为天妃,清代封为天后,并且很早就在天津及东南沿海各地修庙供奉。
乘1、1区间、605、610、611、619、632、633、641、671空调、804、904、908、954、观光2路等公交车在东北角站下车可达。
天津天后官建立迄今660多年,一直香火很盛。船户来往必定祀祷,远近百姓多来祈福,热闹极了。有古人的诗可证。元代张翥有首诗《代祀天妃角次直沽作》描写了拜祷天后盛况:“晓日三汉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使臣三奠毕,喜色满宫袍。”元代朝廷封了天妃,又派官员代祀,可见上层人士对天后娘娘的尊重。来祭祷的人中更多的是船户,清人汪沆《津门杂事诗》有“天后宫前舶贾船,相呼郎罢祷神筵”的诗句。清人蒋诗《沽河杂吟》有“刘家巷里如云舶,部祷灵慈天后宫”的诗句。他们描写的都是江海船工祭祀天后的热闹情景。农民也来给天后娘娘进香。孟韫徽《津门杂咏》说:“三月村庄农事忙,忙中一事更难忘,携儿结伴舟车载,好向娘娘庙进香。”可见农民来进香时也是成群结队。清人崔旭《津门百吟》有首诗对祀奉天后的情形带有总结性:“飞翻海上著朱衣,天后加封古所稀。六百年来垂庙飨,海津元代祀天妃。”这首诗算是概括了600多年来从朝廷到民间敬奉天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