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版《叙州府志·物产志》中记载 “葱韭蒜白菜青菜蔓菁(即大头菜)各厅县志皆有”。清同治十二年(1872年),翠屏区近郊的乡农以大头菜去叶留根,佐以红糖、食盐及多种天然香料,巧制入坛腌储。起坛后的大头菜色泽诱人,咸甜适度,嫩脆爽口,香鲜尤绝。1913年废叙府改称宜宾后,为避免与其它地方大头菜混淆,正式定名为宜宾大头菜。(记载于《宜宾市志》)。可见,宜宾大头菜的种植历史悠久。
据《食疗本草》记载,大头菜具有“辛甘苦,可下气、治黄疸、利小便,根可主消渴、治热毒风肿”的药用价值,又由于大头菜易种植,生长期短,产量高,用途广泛,加之宜宾金沙江、岷江河谷多为偏酸性和天然富硒土壤,常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大头菜种植和腌制,故而普及到千家万户。
100多年后,这种被腌制过的蔬菜成为了宜宾人民的土特产、家乡菜,无论是超市、还是宜宾特产专卖店,更是在宜宾大街小巷,都能随处可见大头菜的身影。
“每天都有人来买大头菜,袋装和盒装的都好卖。”宜宾鲁家园一家土特产店老板说,有的在外地工作的宜宾人每次出门时都会去他店里买些大头菜带走。大头菜成为了宜宾人思乡情的寄托物。
截至2017年8月,该区有宜宾大头菜规模生产企业3家、大头菜农业专业合作社5家,手工作坊式生产近200家,年产销大头菜3.5万余吨,产值达3亿多元。目前该区种植面积达到5万余亩,并于2007年先后建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大头菜年产量达4万余吨。
“除了市内市场,我们的大头菜还销往昆明、成都、重庆等全国各地,很受顾客喜爱。”宜宾市蜀戎坊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大头菜产品,其负责人施正琴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公司在宜宾县、筠连县等区县都有大头菜基地,按照“公司 专合社 农户”的模式,每年农户利用冬闲土地种植大头菜每亩至少能增收1000元以上。
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每100克芥菜的营养成分为热量24大卡、胡萝卜素310微克、钾281毫克、钙230毫克、维生素A52微克、磷47毫克、维生素C31毫克、钠30.5毫克、镁24毫克、碳水化合物4.7克、铁3.2毫克、蛋白质2克、膳食纤维1.6克、维生素E0.74毫克、硒0.7微克、锌0.7毫克、烟酸0.5毫克、锰0.42毫克、脂肪0.4克、维生素B0.14毫克、铜0.08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