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大桥是位于广州珠江主航道上方的一座大型跨江桥梁,在长洲岛的下游、东江汇入口的上游,距离下游的虎门大桥约35公里。桥梁工程项目由广州市公路开发公司、照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按6:3:1投资建设,属非财政性资金投入,其中65%为银行贷款,已于2008年建成通车,现由广州珠江黄埔大桥有限公司管理运营。
桥梁简介
黄埔大桥位于珠江主航道上方、长洲岛和东江汇入口之间,是一座大型斜拉索桥兼悬索桥,为京珠高速广澳段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属于广州绕城高速的一部分。大桥北起广州市黄埔区官田立交、接广州绕城高速江北段和广深沿江高速,南至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草堂村、接广州绕城高速江南段和广明高速。主桥全长7.0165公里,按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100公里,设计日通行量为8万量,总投资超过41亿元。
工程技术
黄埔大桥南桥为主跨1108米单跨钢箱梁悬索桥,北桥为主跨383米独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在当时塔高位居国内第二、岭南第一的黄埔大桥北汊斜拉桥主塔自承台顶起高226.14米,相当于80层楼高度,并由88根斜拉索将吊起长705米、重1.5万吨的“华南第一桥”。主塔在施工时就在塔心预埋了避雷针,连接大桥和塔的88根斜拉索采用减震设施,可以抗12级大风。
通航设计
黄埔大桥三个主塔桥墩的防撞设计能力都可达到5000吨。
根据航道的设计,超过1000吨的船开不进这个航道区域,因此,珠江黄埔大桥的安全性能非常有保障。大桥设计初期原本的跨度仅为900多米,但在随后的调研中,有关工程专家们考虑到大桥的安全性能和防撞能力,将跨度调整到1108米,塔高193米,通航净空60米,可满足5万吨级海轮通航要求。通航标准:南汊桥469m×60m;北汊桥净宽不小于280m,净高不小于55m。船舶的撞击力:南汊桥为横向50 000kN,顺水方向25 000kN;北汊桥为横桥方向18 000kN,顺挤方向9 000kN。地震基本烈度Ⅶ。
结构参数
南汊桥全长1 748m,主跨为1 108m的单跨钢箱梁悬索桥,桥宽34.5m(不含布索区),跨径布置为290m 1 108m 350m=1 748m,两边跨均为跨径62.5mPC连续箱桥梁。
北汊桥全长2467.5m,主桥为独塔双索面四孔连续钢箱梁斜拉桥,桥宽34.5m,斜拉桥部分宽(含风嘴和锚索区)。采用半漂浮体系,桥跨布置为383m 197m 63m 62m=705m,边跨设两个辅助墩。斜拉索索距按扇形面布置,扇面由22对斜拉索组成。为克服过渡墩和辅助墩负反力,在锚跨设置3 092t压重。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抗风安全,在边跨距塔121m处设置临时墩一个。桥面铺装采用6cm环氧沥青混凝土。
对接公路
北端:广州绕城高速(G1501)、广深沿江高速(粤高速S3)、沈海高速广州支线(粤高速S15)、广深高速(G4)、广园快速、京深线国道G107(黄埔东路)
南端:广州绕城高速(G1501)、广明高速(粤高速S5)、广澳高速(G4w)、新化快速、金山大道东
宏伟壮观
黄埔大桥是广州最宏伟壮观的桥梁建筑,一桥飞架、气势磅礴,宛如游走的巨龙、蜿蜒曲折。高大雄伟的三座桥塔、无数有力的钢索、笔直坚韧的桥身,加之桥下波涛汹涌的珠江、昔日热血奋勇的黄埔军校以及周边一批星罗棋布、繁华昌盛的现代化工业城市,这一切景观象征着广州这座在近代战争史中历经沧桑而屹立不倒的古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下走向前沿、迸发活力、崛起腾飞。
工程意义
从黄埔区到番禺区,乘车10分钟就能抵达。
珠江黄埔大桥与北二环、西二环及广明高速(广州段)连成一体,连接包括京珠、广深、广惠、广清、新机场等八条主干高速路,彻底打通了珠江西岸的沿江高速通道。大桥和广园高速、南部高速、新光高速三条城市快速干线及G105、G106、G107、G324四条国道一级公路,直接沟通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番禺区和南沙开发区,填补了广州东部和南部地区没有跨江大桥的空白。作为广州绕城高速的关键性工程,黄埔大桥的竣工贯通对缓解广州市区交通压力、促进省内东北部地区与珠江西岸之间的物流、加快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完善国家高速路网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收费问题
黄埔大桥自完工通常之日起,就一直因高昂的过桥费备受争议,全长8公里左右的高速公路,一类车过江费高达30元,被广大网友吐槽为“全国最贵收费公路”,导致很多过境车主依然选择新光快速、新化快速、南沙港快速以及广州环城高速东南段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