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夜生活
“吉庆街白天不做生意,就跟死的一样。”池莉在《生活秀》中如此直白描绘。吉庆街在白天就是一条普通、安静的小街,与近在咫尺、喧嚣繁华的中山大道比起来,实在是清冷寂寞、反差强烈。一到晚上,短短170米的小街在霓虹下顿然活了过来。十米宽的小街上,简易的圆桌板凳连绵排开,卖花的、卖唱的、拉琴的、吃饭的、擦鞋的……你还没搞清楚这些人是从哪个角落冒出来,而他们已经甩开嗓子吆喝着和你做起了生意。
转眼间,人潮暗涌,催促着你尽快落座,识趣的老板娘一边热情地张罗,一边和拉琴卖唱的艺人交流眼色,在一帮人的簇拥中迷迷糊糊坐定,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到底进了“芳芳”、“明明”、“顺记”、“园园”、“小妹”、“玲玲”、“歪歪”哪家排档,猝不及防,只能摇头一笑。几百个台位满满当当,灯火映红了一张张恣意满足的笑脸,各色菜肴任君选择,吹拉弹唱的卖艺人随你召唤。这些饱经世事沧桑、混迹于三教九流、游走于龙鱼之间的艺人,不仅可以为你演唱各种戏曲、民谣,还善于察言观色,在你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际,用最时尚的妙言谐语为你现编现演,一首首流行歌曲和民谣演绎得让你忍俊不禁、捧腹开怀。据说,吉庆街的艺人有艺术院校的学生,有音乐学院的教授,还有写字楼的白领。
午夜十二点,整个气氛达到了高潮。对吉庆街来说,夜是白昼,生活理所应当是从此刻开始的。买卖人不知疲倦地做生意,直至凌晨四点依旧精神抖擞、声音洪亮,食客们卸下白日里的憋闷,一口气兴奋到深夜,不知归去。这个不夜城给人的就是一个欢畅和痛快,难怪让人爱到了骨子里,美得妙不可言。
排档文化
吉庆街没有安静的茶庄,没有高档的餐厅,市井味道的排档是摆了一排又一排。席间的食客形形色色,大学教授、知名作家隐于其中,文艺界、体育界、政治界人士频繁捧场,各种口音的中国人,不同国籍的外国人更是流连忘返。排档将这种面对面的消费方式和平民化的表演方式浑然天成地糅合在一起,没有丝毫地矫揉造作,很是对了。
吉庆街,是全国惟一的可以占道经营的场所,这可以说是几经取缔又重生的吉庆街独享的特权了!
这就是吉庆街的文化大排档,它将面对面、开放式的消费方式与随意性、平民化的表演方式并浸润在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之中,构成了独具特色、远近闻名的饮食文化超市,吸引着上至白领官员、下至蓝衫小民以及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排档在很多很城市早已消失,但是在大武汉,还是经营得风生水起。还是汉味作祟,武汉的大热天,特别是晚饭后,硬逼着人们在家里呆不住。三三两两地,男人们打着赤膊,在外干什么呢?坐在竹床边吃毛豆喝啤酒最爽快。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一些勤快的嫂子、夫妇、父子从家里抬出竹床放在屋前临街的路上,竹床上放着凉面、米粉、米饭、鸡蛋、凉菜、自己卤好的牛肉、牛肚、牛筋、肥肠、鸡鸭等,旁边生一个小煤炉,炒点家常菜,支一、两个小桌小凳,人们就地坐,吃着喝着,“挖地佬壳”的每天都有钞票进账,那时,“下岗”一词还很少听见,那些有工作的嫂子们靠这种方式赚钱贴补家用。再后来,一拨人又来了,他们干脆租下门面,十几个、二十几个平方都能开店,几张桌面摆到街上,小家小菜的,号称“靠杯酒”,很符合武汉市民的口味。到九十年代初期,生意再次做大,门面大了,生意的规模大起来。1933年左右为吉庆街的最高峰时期,形成了以吉庆街为中心,包括邻近的交易街、瑞祥路、大智路在内的大排档市场。
吉庆民俗街
武汉,正迈出十二五规划的第一步,作为肩负城市使命的中坚力量,忽然意识到,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尊重不该是反复地修整、一味地改变,直到丧失过去的记忆,遗忘美好的当时,而该承担地是文明科学运营城市的同时,让悠久的汉文化深入建筑、景观的骨髓,让它得以传承、光耀。
吉庆民俗文化街正是在满足武汉人精神飞跃的同时,吸纳了上百年老武汉的历史文化因子,加以创意的聚合、活力的升华,未来它将呈现给武汉人的既是忘不掉的过去,又是更美好的未来,这样的情节才会沁透于心。
国粹发源地
武汉文化底蕴深厚,有"京剧之母"美誉的汉剧,便鼎盛于汉口, 最终与徽剧合流,诞生了国粹京剧。
特色文化
吉庆街位于汉口著名的老字号“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楼附近。东起大智路,西至江汉路。别看这条有名的吉庆街夜市大排挡宽不过十几米,路面凸凹不平,白天冷冷清清,可一到晚上,它的魅力便凸现出来,卖花的、卖唱的、拉琴的、吃饭的、服务的……几百个台位挤得满满的,热闹非凡,特别是在午夜12点以后,整个气氛达到高潮。
美食文化
传统汉味:小桃园鸡汤、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老通城豆皮、面窝
宵夜必备:精武路鸭脖子、虾球、毛豆
名扬全国:武昌鱼、臭桂鱼、鸭脖子
美食特区:户部巷、吉庆街、江汉路美食城
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三鲜豆皮"的"豆"必须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须是湘产糯米;豆皮的三鲜必须是鲜肉、鲜菇和鲜笋;豆皮的形,必须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须是金而黄;豆皮的味,必须是香而醉。
糯米鸡
有点像饭团,用糯米做的,煮熟,加入干子(切成丁)、肉末、榨菜丁等,再用手团成团沾点面粉走道油即可。
四季美汤包
武汉汤包很有名气,武汉人过早也格外钟爱她。说起汤包人们自然想到“四季美”,今楚汤包与四季美汤包不同,有些像淮安文楼汤包,汤多不腻,皮薄而有韧性。如今许多人都怕吃油腻食物,于是店主开发出“番茄汤包”、“草莓汤包”等“迷宗”品种,略呈红色,微酸中稍带甜味,直侵味蕾,让你吃了一笼还想再来一笼。老板说,吃这种汤包不需顾及会长胖,所以最受美眉和靓嫂欢迎。
旅游发展
曾经风景
吉庆街曾是享誉全国的夜市,在这里,美食和文化很好地融为了一体,客人们一边享受特色美食,一边欣赏以“四大天王”为首的民间艺人表演,再喝上一点小酒,这是武汉一道著名的风景。
全新面貌
两年多前,随着过江隧道江北出口施工的进行,吉庆街陷入了“半封闭”状态,前来光顾的食客越来越少。为求全新的发展,也是为使武汉这张特殊的名片能真正打出去,借着过江隧道开始贯通的东风,吉庆街期待重新开街时能以全新面貌示人。
旅游推荐
吉庆民俗街北至铭新街,东临大智路,西至黄石路,南临中山大道,一期美食生活区,分东西二区,东区为一栋7层简欧式“洋楼”:灰色水磨石墙面,弧形层顶,走廊配宝瓶柱造型。 西区为6栋三四层的楼房围成的“四合院”,墙面以红色为主,极具中国传统特色。一期9月建筑竣工,进入装修阶段,预计11开街。
届时,开街活动必定会热闹非凡,舞狮、亮灯、剪彩,湖北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民间技艺展示,各系菜品品尝。吉庆街永恒不变的热闹和人气扑面而来,身在其中必会乐不思蜀。“白天哪懂夜的黑!”正如池莉所说:吉庆街的一天是从夜开始的!除此之外,吉庆民俗街年度50场主题活动即将启动——老汉口风貌,新生活格调。欢迎八方游客来吉庆街体验汉味风情,共享美食、文化与艺术的全城盛宴。
交通信息
1路 电车2路 7路 电车7路 24路 24路
通宵线 38路 402路 520路 526路 548路 559路 581路 588路 598路 608路 707路 711路 727路 801路在中山大道南京路下车。
如果在司门口乘坐过江轮渡至汉口江滩,可在江汉路逛街,再步行200米至吉庆民俗街看表演,吃美食,享受武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