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力学小学的前身是南京市私立力学小学校,创办于1947年春,由近代教育家爱国和平老人、民国政府中宣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委员的邵力子先生及其夫人傅学文筹资创办了“南京市私立力学小学校”,傅学文女士任校长,诞生之初有六个班级并附设幼儿园,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民族小学,成立之初的“南京市私立力学小学校校董会”由时任民国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担任。1951年,二位老人将学校赠予南京市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局,正式更名为南京市力学小学,1953年,改称南京市育红小学,1981年5月,学校恢复原名,1988年,南京师范大学与力学小学实行联合办学,在使用原名的同时,命名为“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这是一所非常独特的学校,在这片土地上,曾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情的足迹,建校初期,周恩来总理、董必武主席在梅园新村与国民党谈判期间,曾踏访这里,拜望邵力子先生。“五十年代初,刘伯承、陈毅两元帅曾先后到校视察,给予赞誉和支持”。这片土地,镌刻了伟人的足迹,定格了伟人的音容,他们对师生的亲切关怀,对祖国未来的殷殷期望,这一切都化为了学校无法改写的历史,也铸就了她独特的文化。力学小学得天独厚,人杰地灵,如今的她坐落在由东至西的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一脉相承的龙脉腹地。三所高等学府,亲切地拥抱着这所充满童趣、活力、希望的小学,并以其文化、学养、精神、品格氤氲着,浸润着她。
校名“力学”,傅学文校长说:“取“致力于学习”之意,以勉励学生,其次,正巧各取我们名字中的一字,可以作创建人的永久纪念”。“力学”,既为校名,也是校训,改革开放后,力学人提出“努力学会做人·努力学会学习·努力学会生活”的教育主张,努力践行素质教育。2000年,新课程改革伊始,范云良同志担任校长,确立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成功发展”的双主体办学理念,学校迈上了内涵发展的崭新教育旅程。历经“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三个五年的改革创新与实践磨砺,凝炼出“努力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师生教学与研究的新主张,拓展、丰富、深化了“力学”校训,成为力学新文化的核心元素。“十二五”期间,学校“研究性课堂”主课题暨国家级规划课题、省级重点课题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特等奖的殊荣,标志着力学小学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已位于全国和江苏的前列。
2009年力学小学教育集团成立,以力学小学为龙头学校,与凤凰花园城小学、财经大学附属小学、龙江小学组成,2014年,原下关复兴小学作为力学小学分校进入集团,成为新鼓楼教育融合的第一举措;与此同时,学校还与与金地房地产集团、金浦房地产集团合作开办金地自在城力学小学分校、金浦海德北岸力学小学分校两所分校;2011年,学校动议发起成立“全国小学研究型文化名校联盟”,首批结盟五家学校:重庆市中华路小学、大连市实验学校、东莞莞城中心小学、琼海市第一小学,缔结为颇具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的小学教育共同体。
2015年秋季,力学小学为期两年的改建扩建工程全面竣工,新校园占地面积为7450平方米,目前拥有57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近150名教师,其中特级教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1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54人,高级教师11人。
力学小学得天地之厚泽,胸怀理想,不懈追求,坚持创新,文化底蕴日渐丰厚,教育硕果挂满枝头,“研究性课堂”和“小公民教育”是学校两张烫金的名片。
新世纪之初,力学人树起了“研究性课堂”这面教学创新的大旗,猎猎迎风,飒飒飘扬,为新课程改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研究性课堂是一名校长“十年磨一剑”的孜孜追寻,是力学人执著坚守的教育梦想和课堂理想,它建构了力学小学崭新的话语体系和文化框架。2010年3月,42万字的《研究性课堂实践论》课题研究学术专著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标志着课题研究完成了理论建构,创造了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和学说。
2005年,力学小学作为江苏省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首批实验学校首开江苏公民教育先河。学校放眼学生的生命成长,把培养小公民的责任感、中国公民的使命感、打好人生精神底色作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重点,以“童心看生活,童语话社会”系列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口,深入探求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我们的小公民教育重点在以“我们感”为情感基石的儿童心灵建构上,从“我”走向“我们”,从小范围的“我们”走向大社会的“我们”。从“我们”的归属走向“我们”的参与,“我们”的建构。小公民教育一步一步引领着孩子走向心灵的更高境界。
漫漫峥嵘六十余载,悠悠沧桑力学情怀,力学小学的社会美誉度和教育影响力日趋攀升,受到业内认可和百姓赞誉。未来,力学人将满怀教育激情,用行动和智慧追逐我们共同的教育梦想,携手抵达美好的教育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