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布老虎(黎侯虎)

国家非遗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工艺品,它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2008年6月7日,布老虎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布老虎(黎侯虎)介绍

历史源流

追根溯源,布老虎起源于虎图腾崇拜。原始社会,风雷闪电,猛兽出没,人类自身的脆弱,强大的老虎被人们看作是世界上的强者。而老虎不仅勇猛无敌,而且对自己的幼崽特别保护,民间有“虎毒不食子“的说法。因此,人们把虎作为生命保护神和繁衍生育之神。布老虎以双头虎枕为多见,是崇虎习俗在民俗中的表现形式,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双头虎枕是一个象征阴阳相合的母体,可以祛灾,保护娃娃的平安。而单头虎、直卧虎等则是作为全家保护神的镇宅图腾虎类型。

布老虎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布老虎的存在源于民间百姓对虎的崇拜。虎崇拜最早源于伏羲时期,著名民族学家刘尧汉在《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一书中讲到:“伏羲本为虎图腾,秦汉以后有史学家以龙为真命天子的思想。”由此可见虎图腾源自伏羲并早于龙图腾。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勇敢。

布老虎之所以成为布制玩具中的代表,是因为它与中国民间风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早在距今约六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部族在陶器、石器及玉器上,便有类似虎的图画,在河南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中,虎与龙分别居于死者左右,从中可以看出虎在先民心中的地位。近数十年陆续在全国各地发现的大量汉朝早期的岩画中,也充分表露出自然界猛虎的形象,画中的老虎正扑向羊群进行捕食。

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们对于自然和疾病都无法科学地去认识,只能归之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恶鬼。人们希望战胜它,于是便把这个希望寄托在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和老虎这种猛兽身上。老虎之所以成为百兽之王,自有其原因。从原始墓穴中的壁画到用丝绸、象牙和木头做成的艺术品,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都不约而同地赞美虎。虎拥有矫健的体态和高大的身躯,十分威猛。黄色的皮毛上配以一道道黑色条纹,额头正中那清晰的条纹像一个“王”字,更衬托出无比的勇健,因此人们便奉其为“百兽之王”。虎的形象,也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布老虎的最早形状已无从考究,但它的出现都是与我国民间所流传的某些习俗紧密相联的。在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的今天,人们依旧喜爱手工缝制的布老虎,因为在它的身上,不仅体现着中国妇女特有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更多的则是老一辈对新一代的期望与祝福。从一针针、一线线的缝制中,将满腔的爱意缝入其中。民间布老虎没有统一的规格式样,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因手头材料的不同,随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形态迥异的布老虎。

存在形式

对于虎的崇拜存在于各个民族宗教中。在道教中虎视天门的守护神,西王母、东王公是半虎半人的神仙,道教经典称为“龙虎经”,炼丹叫“龙虎丹”,在佛教中虎又成为听经修身,被佛教训化从而为宣传佛法服务,成为改恶从善的“禅虎”。

在彝族中,男人称罗颇(公虎),女人称罗摩(母虎)在举行祭祖大典时巫师都在葫芦瓢凸面绘一红底板绘黑虎头。纳西族也以虎为始祖,《东巴经》卷首多绘黑虎头,祭祖也供奉黑虎头。土家族崇白虎,

认为自己乃廪君之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便记载了廪君为族人和盐神斗争,射死盐神的故事。“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

虎是健康的象征,人们用“虎头虎脑”、“生龙活虎”比喻身体的强健;虎象征着威猛雄武,《诗经·鲁颂·泮水》称勇武之臣为“娇娇虎臣”,《尚书·牧誓》称武王有“虎贲三百”;

虎象征着权力,国家用兵兵符,使节出国所持之节都以虎字名称为“虎符”、“虎节”。“虎符”用铜制成,分为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付外官,朝廷有事遣使持半符,到外官处发令,半符合则真,即发令,可见“虎符”代表最高军事权威。

虎更是赈灾辟邪的象征,《风俗通》曰:“上古时有神茶、郁垒兄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桃树,下常简阅百鬼。鬼无道理着,神茶与郁垒持以苇索,执以饲虎。是故县官常以腊祭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以御凶也。”可见,从皇帝时期就画虎贴于门上以御凶护宅辟邪保平安了。

布老虎头颅硕大,尾巴颀长,造型雄壮。全身彩绘虎斑,头顶上饰“王”字,憨态可掬。其眼内原嵌有眼珠,现已脱落。这个布老虎白天能当玩具,晚上也可以用作枕头,既美观又实用。

相关种类

布老虎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情侣虎、布老虎枕头、套虎等。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人们便以虎为型缝制成虎头帽,希望孩子像头戴虎头盔甲的将士一样的勇敢威猛。缝成虎头鞋,让孩子一出生就穿上有虎眼的鞋,一生走正道、顺道。用布缝成布老虎装上桃木屑做成乖乖虎,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样健康勇敢,保佑孩子一生平安。有时把鼻子做成瓶子状,因“瓶子”代表“平安”称为“平安虎”,希望老虎保佑家庭平安。有时把老虎做成元宝状,装饰鱼和铜钱,希望老虎帮其看护家财,有时加入朱砂放入家中,镇宅辟邪。

布老虎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玩具。因为老虎被认为可以驱邪避灾,带来平安吉祥,所以当孩子出生时赠送布老虎就寄予了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人们还认为虎食五毒,所以在端午节时也有送布老虎的习俗,表达了人们驱邪、祛病和祈福的愿望。

主要特点

神似

这些布虎,黄布包皮,人工缝制,扭曲了老虎原形,把其身躯和尾巴都大幅度地收缩了,四肢也变短了。然而,老虎的主要特征却丝毫没有忽略。而且,虎头更给予着意的刻划。它那又圆又大的眼睛和龇牙咧嘴的形态,都十分地夸张。除了形象夸张之外,老虎的神态夸张得更为准确生动。正象我国传统艺术追求的那样,“不肖形似,而求神似”。这种老虎形象,把现实中的虎和幻想中理想化了的虎交融在一起,具有人的性格,满含人的感情,因此显得格外可爱迷人,憨态可掬。这些俗雅并存的艺术品,大都出自乡村农妇之手,是民间艺人勤劳智慧的结晶。

夸张变形

如果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这些虎的造型有很大的差别,有的稳重而宁静,有的活泼而乖巧。这些风格各异的老虎造型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以夸张、变形为基础,用不同的方式对老虎的外形进行处理,而这一特点也融入了民间布老虎的身上。由于我国各地区、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必然会带来不同的地方特色,但不论形态上怎样变化,民间布老虎遵循着夸张变形这一基本特征。不同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便会形成千姿百态、造型各异的布老虎。

制作方法

制作布老虎的材料及工艺也各不相同,较常见的是把棉布、丝绸缝制成形,内部装填锯末、谷糠、棉花或香草,表面用彩绘、刺绣、剪贴、挖补等手法描绘出虎的五官和花纹。布老虎以头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的造型来突出勇猛的神态,虎头及五官显示出天真和稚气,透露出儿童一样可爱的憨态。

1、剪出布样。大小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小片的是耳朵,长片的是肚子。

2、将布的正面相对缝合,注意

3、在肚皮下面剪开一个长口。

4、将布翻到正面,添入蓬松棉。

5、把开口缝合起来。

6、缝耳朵的时候将布正面相对,缝合上边,然后再翻到正面缝合底口,抽线拉出褶皱。

7、最后给布老虎装饰脸面,缝上眼睛、鼻子,用毛线做胡须,再把耳朵缝到头上。

制作布老虎的材料及工艺是各不相同的,我教大家的这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您可以依据这种方法做出更夸张的造型,还可以选择更艳丽的布来做可爱的布老虎。

布老虎(黎侯虎)相关榜单
十大具有山西特色的手工艺品 10种山西传统工艺产品盘点
山西十大特色工艺品名单如下:平遥推光漆器、绛州澄泥砚、潞绸、山西剪纸、山西面花、山西琉璃、布老虎(黎侯虎)、平定砂器、大同铜器、山西木版年画,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中国十大传统美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内著名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十大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名单如下:汉字书法、刺绣、剪纸、中国篆刻、木雕、木版年画、泥塑、竹编、热贡艺术、灯彩,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地方风俗
  • 语言
  •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型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年夜饭
  • 国粹
  • 方言
  • 传统舞蹈
  • 传统戏剧
  • 传统美术
  • 传统技艺
  • 传统医药
  • 传统民俗
  • 赛马会
  • 灯会
  • 庙会
  • 街拍
  • 公共服务
  • 城市景观设施
  • 热门文章
  • 中国十大传统美术非遗项目
  • 河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安徽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
  • 湖南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海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浙江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广西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世界十大最好听的语言
  • 湖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贵州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中国十大著名灯会
  • 广东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云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西安十大适合街拍的地方
  • 热门词条
  • 1
    剪纸
  • 2
    汴绣
  • 3
    满族刺绣
  • 4
    武强木版年画
  • 5
    汉字书法
  • 6
    苏绣
  • 7
    布老虎(黎侯虎)
  • 8
    软木画
  • 9
    泥塑
  • 10
    徽州三雕
  • 11
    椰雕(海南椰雕)
  • 12
    曲阳石雕
  • 13
    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
  • 14
    粤绣
  • 15
    湘绣
  • 16
    蜀绣
  • 17
    萍乡湘东傩面具
  • 18
    惠安石雕
  • 19
    青田石雕
  • 20
    梁平木版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