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鲜族洞箫音乐(吉林省),编号:Ⅱ-124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吉市
(3)保护单位:延吉市文化馆
2、朝鲜族洞箫音乐(吉林省),编号:Ⅱ-124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珲春市
(3)保护单位:珲春市文化馆
3、洞箫音乐(高陵洞箫),编号:Ⅱ-124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高陵县
(3)保护单位:西安市高陵区文化馆
洞箫(亦有学者称筒箫)作为朝鲜族民间广为流传的乐器之一,以其独特的音调、演奏方式和艺术风采,在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从民族音乐学的学术研究角度来讲,长期以来却未引起充分的重视。 对此类音乐文化现象的音乐形态特征、社会功能及生成背景加以分析和总结,在尽可能广泛搜集资料与田野考察基础上,以民族学、音乐形态学等研究方法对朝鲜族洞箫及洞箫音乐做一番梳理和研究。 比较细致地考察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的珲春市密江乡洞箫音乐及其民俗活动的情况。通过考察与文献资料的综合研究,在寻溯朝鲜族民族渊源以及洞箫音乐,以密江“洞箫之乡”作为典型个案, 朝鲜族洞箫音乐的特点。
2008年06月,朝鲜族洞箫音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朝鲜族民间音乐以其鲜明的特点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独树一帜,它在良好地保存民族风格的同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同我国诸多其它形式的民间音乐一样,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珲春市密江乡是全国闻名的“朝鲜族洞箫之乡”。 朝鲜族洞箫艺术在2008年被列入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随后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朝鲜族洞箫艺术之乡”称号。
为了进一步提升密江乡的文化氛围和密江洞箫的影响力,推动全乡精神文明建设更加广泛深入开展,密江乡自发组织洞箫爱好者学习洞箫、练习脍炙人口的曲子、排练节目,并成立了由70多名会员组成的洞箫协会。 密江乡密江村有一个驻地部队,密江村的发展历史,无时无刻不与这个部队相联系着。1996年,该村和该部队正式结成了军民共建单位,齐心合力,积极开展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帮困等活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吉松老师走进了军营,组织部队官兵学习朝鲜族洞箫文化。部队官兵们对洞箫音乐从好奇转为喜爱,利用业余时间,勤奋练习,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演奏出一首脍炙人口的朝鲜族民谣“阿里郎”。该部队的洞箫爱好者表示,洞箫是极具魅力的朝鲜族传统乐器,大大丰富了部队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将继续练好洞箫演奏,精心排练节目,在节庆活动中表演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