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壮族歌圩

国家非遗
歌圩在壮族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但均有"坡地上聚会"、"坡场上会歌"或"欢乐的节日"的意思。它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人称之为"墩圩"。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歌圩期间,少则一两千人,多则万余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2006年05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申报的壮族歌圩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壮族歌圩介绍

历史起源

壮族歌圩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的祭祀性歌舞活动,但进入社会发展后期,这种祭祀性活动逐渐演变成以民众间的交流为主,并且多着重于歌唱活动而淡化“舞”的色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群体性的歌圩活动。按照壮学宗师黄现璠所言:“壮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唱山歌的民族,可说壮族山歌是壮族文明的源点和重要传播手段之一。壮话称山歌为‘家’或‘欢’。唱山歌叫‘唱家’。何为‘家’?古代女子无家,女以男为家,故女子的‘嫁’字即由‘女’和‘家’两字组成,表明女子与男子共同生活始有‘家’。如何‘嫁’人寻‘家’,壮族妇女即靠唱‘家’(山歌)来寻找中意男人成家,壮族古来‘倚歌择偶’的风俗即由此而来。同时,古代女子受封建礼教束缚,言行受到诸多限制,没有婚姻自由,无以为‘欢’,从而以唱歌来散发心绪或寻觅知心人结婚成‘家’来谋得‘欢’欣快乐。所以,壮族山歌的传统表现内容除神话、历史、政治、道德、地理、天文、传说故事、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外,绝大多数都是谈情说爱的,用以寻‘欢’作‘家’或成‘家’得‘欢’。逢有婚丧喜庆,亲朋好友来到家中举行‘家中歌会’,壮话叫‘欢江栏’。壮族历来具有定期集会唱歌的风俗,这种风习汉话称为‘歌圩’,壮话叫‘欢龙峒’(意为到田间去唱的山歌),或‘欢窝敢’(意为出岩洞外唱的山歌),或‘欢埠坡’、‘欢埠峒’、‘欢墟合’、‘欢出岩’、‘欢墟蓬’(埠与墟同义,即指圩市;坡指山坡、坡地;窝为出或去之义;埠坡指野地里的墟市)。” 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

歌圩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祭祀性的歌舞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原始仪式性的群体歌舞由"娱神"向"娱人"过渡,从"舞化"朝"歌化"发展,从而形成群体性酬唱的歌圩活动。具有特别的象征性和凝聚力,歌圩对壮族的每个成员、每个家庭都有影响。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如祷祝丰年、赛歌择婿、歌仙刘三姐传歌等法。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主要活动

凡是壮族较大的聚居区都有歌圩,举办歌圩的时间主要在春秋两季,春季歌圩以三四月间为最盛,农历三月初三举办的次数最多;秋季歌圩集中于农历八九月,尤以中秋节为最佳日期。歌圩的举办地点各处不尽相同,但每一处歌圩一般都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方举行。

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歌圩期间,少则一两千人,多则万余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歌节活动一般持续三五天。地点有固定的,如圩场、坡地等,也有不固定的,一般选择在离村寨不远的空地、山坡上举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壮族主要有以下形式:节日性歌圩,一般在农历正月至五月,秋季的八、九月间的节日里举行;临场性歌圩,在劳动场所、圩市、婚娶之时歌唱;竞赛性歌圩,包括"放球、还球歌圩"、"庙会赛歌"等。有的歌圩则节日性、纪念性、祭祀性兼而有之。农历三月三的歌圩最为隆重。

主要内容

歌圩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歌场交情,即倚歌择配。二是赛歌赏歌,有盘歌、猜歌、对子歌、连故事和别具特色的抢歌、斗歌等。三是文体自娱歌圩,圩期伴有抛绣球、抢花炮、斗蛋、博扇活动等,甚至还有壮剧、师公戏、采茶戏等文艺演出。

歌圩以青年男女交情即倚歌择配和赛歌赏歌为核心内容。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寻找别村的青年,三五或群,结队前往歌圩场地对唱山歌。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才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有些歌圩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彩蛋碰姑娘手中彩蛋,姑娘如愿意和他做朋友,就露半边蛋让他碰;不愿,就整个握住。还有的是甲村向乙村送去彩球,相约还球时举行山歌比赛,如乙村输了,彩球不准送还,来年继续比赛,直到唱赢为止。

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所唱涉及到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岁时农事、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恋爱婚姻等各个方面,几乎无事不歌。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兼有戏剧、曲艺、体育等文化娱乐活动,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祭奠布洛陀

广西田阳被认为是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的发祥地,敢壮山则是布洛陀文化圣山。根据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十九是布洛陀的生日,历史上的壮族群众从这一天开始到农历三月初九都会自发前往敢壮山祭奉,前来拜祭的壮族群众要唱山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广西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歌圩,三月三歌圩也包含其中。

传承意义

凡壮族聚居地区均有歌圩的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640多个歌圩点。歌圩是壮族民歌的自然载体,它已成为壮族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代表形式,造就了壮族特有的"歌圩文化",对于壮族各类传统民歌的产生、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又是壮族民间文学的宝库,对了解和研究壮族古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歌圩还为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提供了学习山歌和展示歌才的场所,满足了他们崇尚山歌、诗性思维的心理需求。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歌圩活动也逐渐减少。不少歌圩因为老歌手退出后没有中青年歌手参与和接班而消亡。应迅速采取措施,对这一古老民族风俗进行抢救和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0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族歌圩相关榜单
广西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名单如下:壮族歌圩、桂剧、刘三姐歌谣、彩调、那坡壮族民歌、采茶戏、壮族织锦技艺、壮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布洛陀,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中国十大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著名传统民俗非遗项目
中国十大传统民俗非遗项目名单如下:庙会、灯会、春节(传统节日)、黄帝陵祭典、抬阁、端午节(传统节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习俗、三月三、婚俗,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地方风俗
  • 语言
  •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型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年夜饭
  • 国粹
  • 方言
  • 传统舞蹈
  • 传统戏剧
  • 传统美术
  • 传统技艺
  • 传统医药
  • 传统民俗
  • 赛马会
  • 灯会
  • 庙会
  • 街拍
  • 公共服务
  • 城市景观设施
  • 热门文章
  • 中国十大传统民俗非遗项目
  • 河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安徽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
  • 湖南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海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浙江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广西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世界十大最好听的语言
  • 湖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贵州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中国十大著名灯会
  • 广东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云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西安十大适合街拍的地方
  • 热门词条
  • 1
    端午节(传统节日)
  • 2
    锡伯族西迁节
  • 3
    珠算
  • 4
    婚俗
  • 5
    蒙古族服饰
  • 6
    苗族服饰
  • 7
    秦淮灯会
  • 8
    藏族服饰
  • 9
    秀山花灯
  • 10
    全丰花灯
  • 11
    哈萨克族服饰
  • 12
    侗族服饰
  • 13
    朝鲜族花甲礼
  • 14
    小榄菊花会
  • 15
    柯尔克孜族服饰
  • 16
    彝族服饰
  • 17
    傣族泼水节
  • 18
    厂甸庙会
  • 19
    维吾尔族服饰
  • 20
    妈祖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