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河北鼓吹乐

国家非遗
河北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地方传统音乐,在中国民族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其初常用鼓、角、箫(排箫)、笳等乐器,曲目中亦常有歌词,可供歌唱。鼓吹乐作为历史乐种,特指汉魏以来,宫廷、军府、官府中与仪仗、军旅、宴飨有关,并见于乐府或太常等机构编制的乐种。2006年05月20日,河北鼓吹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河北鼓吹乐介绍

相关项目

1、河北鼓吹乐(河北省),编号:Ⅱ-55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永年县

(3)保护单位:邯郸市永年区文化馆

2、河北鼓吹乐(河北省),编号:Ⅱ-55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抚宁县

(3)保护单位:秦皇岛市抚宁区文化馆

历史溯源

简介

鼓吹乐的初创阶段不晚于汉初。班氏家族称雄于西北时,班壹已经用了鼓吹乐(刘《定军礼》),它的来源就是西北民族的马上之乐。至汉武帝时,鼓吹乐中的"横吹",还从西域音乐《摩诃兜勒》中汲取创作素材;六朝时亦与"北狄乐"、"北方箫鼓"有关。

鼓吹乐作为在中原发展、成熟的乐种,与先秦"恺乐"(一种军乐)的关系无考;从两汉间,朝廷与军中习用中国民间音乐的传统来说,则与相和歌、清商乐有密切联系。《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小序:"长箫、短箫,《伎录》并云:孙(丝)竹合作,执节者歌";清商乐曲辞《黄鹄曲》小序:"按《黄鹄》本汉横吹曲名。"鼓吹乐与中国民间歌曲的关系十分密切,甚至在汉代军乐中也并不避免爱情和反战题材的民歌原词,如汉铙歌《上邪》歌唱爱情的永恒,横吹曲《紫骝马》歌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之类。只从《乐府诗集》中现存鼓吹曲辞的形式与内容上即可看出鼓吹乐与两汉魏晋以来中国民间音乐的密切联系。

汉魏间的鼓吹乐

汉魏间的鼓吹乐按用途区分,一般有下列几种类。

①、黄门鼓吹

由天子近侍掌握,主要列于殿廷,称为"食举乐"(宴席、饮膳时所用),亦称"长箫"。黄门鼓吹也用于天子专用的"卤簿"(仪仗)。《西京杂记》载:"汉大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有黄门前、后部鼓吹。"列殿廷与供卤簿,和后世鼓乐兼有坐乐、行乐颇为相同。

②、骑吹

用于卤簿,随行帝王、贵族等车驾,以用箫、笳、鼓、等乐器在马上演奏而得名。

③、短箫铙歌

指为军乐,主要用于社、庙、"恺乐"、"无会"、"郊祀""校猎"等盛大活动。

④、横吹

随军演奏,朝廷常以其赐予边将。《乐府诗集》卷21解释鼓吹与横吹的区别:"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有箫、笳者为鼓吹……;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之军中,马上所奏者是也。"《晋书·乐志》又说:"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有双角,即胡乐也。"由此可知"横吹"为后起,它的代表作品即著名的《新声二十八解》(《晋书·乐志》)。

隋唐鼓吹乐的变化

隋唐鼓吹乐仍由天子近侍及太常鼓吹署掌握。略同前代,但分部与名称有异,其礼仪用途则仍为汉代鼓吹的延续。

①前代黄门鼓吹用于宴享及天子专用卤簿者,相当于隋代"鼓部",或唐代"鼓吹部"。"鼓部"用鼓、金钲、大鼓、小鼓、长鸣角、次鸣角、大角。唐"鼓吹部"不用大角。

②前代短箫铙歌用于郊、庙及恺乐。相当于隋代"铙鼓部",用歌、鼓、箫、笳。唐代则分之为"羽葆部"、"铙吹部" 两部。《旧唐书?音乐志》载:"铙吹部"用于凯乐时,又别增乐器如筚篥、铙等,取骑吹形式。"鼓吹令丞前导,分行于兵马俘馘之前。将入都门,鼓吹振作,迭奏《破阵乐》等四曲"。

③前代骑吹、横吹兼用于卤簿与行军。略可相当于隋、唐的"大横吹部"(角、节鼓、笛、箫、筚篥、笳、桃皮筚篥)与"小横吹部"(大横吹减去节鼓)。

宋代的宫廷鼓吹乐

宋代的宫廷鼓吹乐称"随军番部大乐",用于贴近皇帝御驾的仪仗行列,多用禁军或内监掌握,而不属鼓吹署。据《武林旧事》,有拍板2、番鼓24、大鼓10、札子9、哨笛4、龙笛4、篥2,全乐队约50余人。规模较小的活动中,则由禁军选拔组成"马后乐"。明、清鼓吹乐中同类的卤簿乐,则由銮仪卫"掌握。清代宫廷鼓吹乐称为"铙歌乐",分卤簿乐、前部乐、行幸乐、凯旋乐 4类。卤簿乐用于祭祀、朝会及宴乐,名为"铙歌鼓吹"。前部乐又称"大罕波"。行幸乐不用于祭祀,用于出行及停留之时,也常在骑驾出入间用以引导卤簿乐,包含有"鸣角"、"铙歌大乐"、"铙歌清乐"诸曲。凯旋乐用于出师、报捷、凯旋的祀神、敬天行礼活动,其铙歌、凯歌乐曲至今有乾隆年间定的工尺谱留存。铙歌乐所用乐器,除保存汉以来鼓吹乐有鼓、有角的遗制外,又加用笙、篪、云锣、铙钹等金属打击乐器。

历代鼓吹乐的分析

历代鼓吹乐的种类、形式、用途大体如上,无严格界限,每随时代而异。一般情况下宋以前的鼓吹乐,共同点较多,宋、元以后则变化较大,愈近后世,鼓吹乐各种类就愈加失去其间的区别,逐渐混一,统称为鼓吹。但即使是汉魏六期间的鼓吹乐,其种类、用途之间的关系也未可执一而论。陈后主遣宫女学来的"北方箫鼓"(实即"长箫")却不限于黄门鼓吹的原有用途;将鼓吹用于游乐活动直至"百戏"的伴奏,将鼓吹场合自亭台而至楼船、楼车等,也是汉画像砖中常见的传统。《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小序:"周武帝每元正大会,以梁案(梁时鼓吹称"熊罴十二案")架列于悬间(钟、磬"乐悬"之间),与正乐合奏",更是一种俗乐雅奏。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虽在理论上将鼓吹乐所用乐器排斥在雅乐诸器之外,但与鼓吹乐的历史相始终,自西汉王朝直至清末,从号称神圣的郊庙祭祀活动直至隆重的军事大典,都有大量应用鼓吹乐的事例存在。

鼓吹乐的发展

鼓吹乐的初期阶段,采自中国民间而供奉官府。其后,至南北朝时如邓县画像砖所示,则又流入中国民间并为豪富之家使用。明、清以后,作为宫廷与官府使用的鼓吹乐,已成古代史上这一乐种的余波;反之,流入民间的鼓吹艺人及其技艺,却在商业经济的影响下取得新的进展,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各以"鼓吹"、"鼓乐"、吹打"为名的近世中国民间器乐合奏诸乐种,逐渐进入形成或发展的新阶段。

艺术特色

鼓吹乐有"一曲多变"的特点,从总的方面来讲,在乐曲情绪和表达意境方面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其特点主要是展现民间艺人在演奏家喻户晓的民间曲牌时表现出来的高度灵活性、创造性。鼓吹乐"一曲多变"的手法主要有技巧变奏、板式变奏、移调指法变奏、借字变奏四种。

乐曲在变奏时往往曲式结构、节拍没有变化,而是突出演奏技巧的变化来推动乐曲的发展,是中国民间鼓吹乐演奏中运用的最广泛的变奏手法之一,多用于只曲或套曲中之某一部分。如山东鼓吹乐曲《开门》、河北音乐会的《小二番》等等。

板式变奏手法的运用,相对而言,鼓吹乐没有丝竹乐运用的那么广泛,但在运用上也是很有特点的。如河北音乐会乐曲《小二番》原曲是2/4节拍,板式变化后是4/4节拍,称《大二番》,情趣亦有不少变化。

移调指法变奏是吹奏类乐曲最有特点的变奏手法之一,该变奏手法是在一件乐器上将同一首乐曲以不同的指法进行演奏民间成为"翻调"。如山东鼓吹乐《开门》可以在五种不同指法上进行演奏,从而形成五首旋律各具变化特点的乐曲,这五种不同指法形成的曲目多以其调名命名。

虽然一首乐曲可以翻四、五个调进行演奏,但旋律对比变化较大的是相距四、五度的翻调演奏。如河北音乐会乐曲《小二番》的《正宫调小二番》(第3孔作do),演奏时,旋律上下波动较大,显得格外活泼,在演奏上突出了"上跨五音""打音"的运用;《上字调小二番》(第5孔作do)由于旋律移高四度,情绪更为明朗,整个乐曲中突出了长、短颤音的演奏,很有特色。

借字手法主要运用于吉林、辽宁、冀东鼓吹乐中。借字是在五声音阶乐曲的反复演奏中,有规律的变动旋律中的某些按指(即某些旋律音)而达到改变乐曲调式调性的目的。由于唢呐乐器本身转换多种调式调性的不便,因此,使用借字手法,要求演奏者具有较高的演奏技巧与音乐素质。

传承意义

永年鼓吹乐主要以家族方式传承,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五大家族流派。永年鼓吹乐是河北省极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是研究学习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珍贵资料,其传统演奏方式、演奏技巧及演奏风格对我国当代民族吹奏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河北鼓吹乐相关榜单
河北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名单如下:井陉拉花、河北鼓吹乐、河北梆子、蔚县剪纸、太极拳、武强木版年画、耿村民间故事、衡水内画、石家庄丝弦、吴桥杂技,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地方风俗
  • 语言
  •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型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年夜饭
  • 国粹
  • 方言
  • 传统舞蹈
  • 传统戏剧
  • 传统美术
  • 传统技艺
  • 传统医药
  • 传统民俗
  • 赛马会
  • 灯会
  • 庙会
  • 街拍
  • 公共服务
  • 城市景观设施
  • 热门文章
  • 河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安徽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
  • 世界十大最好听的语言
  • 湖南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西安十大适合街拍的地方
  • 广西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海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湖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贵州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成都十大适合街拍的地方
  • 中国十大著名灯会
  • 浙江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云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广东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 热门词条
  • 1
    河北鼓吹乐
  • 2
    崖州民歌
  • 3
    蒙古族长调民歌
  • 4
    川江号子
  • 5
    蒙古族呼麦
  • 6
    维吾尔族鼓吹乐
  • 7
    陕北民歌
  • 8
    侗族琵琶歌
  • 9
    花儿
  • 10
    南音
  • 11
    泉州北管
  • 12
    儋州调声
  • 13
    武当山宫观道乐
  • 14
    黎族竹木器乐
  • 15
    左权开花调
  • 16
    彝族海菜腔
  • 17
    蒙古族民歌
  • 18
    兴国山歌
  • 19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 20
    南溪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