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潭公园位于山东省济南旧城西门外,泺源桥北,因内有五龙潭而得名。占地面积5.44公顷,其中水面0.8公顷,是由潭、池、溪、港等景观构成,以质朴野逸为特点的园林水景园。园内的五龙潭泉系为济南四大著名泉群中水质较好的泉群,而建园风格兼具有南北造园之精华,风景幽雅独具特色。
五龙潭内与其附近的天镜泉(江家池)、七十三泉、潭西泉、古温泉(温泉)、悬清泉(贤清泉)、净泉、醴泉、洗心泉、回马泉、静水泉、濂泉、西蜜脂泉、东蜜脂泉、月牙泉、井泉、泺溪泉、虬溪泉、金泉、裕宏泉、东流泉、北洗钵泉、显明泉、晴明泉、聪明泉等28处名泉,共同组成五龙潭泉群。
园内还有静观亭、潭西阁、名士阁、潜确亭、得月亭等诸多亭台楼阁水榭、石刻碑刻,东流水街旧址、山东省领导机关旧址、秦琼故宅旧址、古历亭旧址及武中奇书法篆刻展览馆,则给公园又增加了浓郁的历史和人文气息。
古温泉位于五龙潭东南侧,因泉水温度较高,且历史悠久而得名。即使隆冬季节,大雪纷飞,泉中也热气蒸腾。
悬清泉又名贤清泉,位于五龙潭北侧。泉池深2.4米,呈不规则状,以自然石驳岸。泉水清澈,杨柳垂荫,景色怡人。清人沈廷芳在《贤清园记略》中写道:”济南名泉甲天下,旧传七十有二……其著者为趵突,为珍珠,而贤清实具二泉之体而微焉者也”。清代,悬清泉畔曾建有一处别致的水景园-朗园,后荒废,人们在其旧址上修建了揽泓榭,景色亦佳。
天镜泉又名江家池,位于五龙潭南端。因泉水清澈明亮,日月星云倒映水面如天垂镜而得名。清道光《济南府志》中载:“天镜泉……即江家池,方广一亩,可鉴须眉”。天镜泉是五龙潭泉群中第二大泉,水势甚好。池内青藻浮动,锦鱼穿梭,很是好看。七十三泉在五龙潭西南侧葡萄架下。泉池以自然石驳岸,玲珑别致,泉水从石缝中流出,汇入五龙潭。七十三泉的出现尚有一段佳话:清乾隆五十六年,著名学者桂馥命人在五龙潭西侧修建潭西精舍。孰料在挖地基时,挖出一个泉眼,泉水汨汨喷涌,水势甚佳。桂馥大喜,大宴宾客,请众人为此泉起名。众人七嘴八舌,所起的名字都不甚理想。最后桂馥灵机一动,为此泉起名为“七十三泉”,众人无不称妙,桂馥还赋诗一首:“名泉七十二,不数五龙潭。为劳算博士,筹添七十三。”
五龙潭池长70米,宽5米,水深4米有余,溢水标高25.80米,用水量达8600~43000立方米/日,在“四大泉群”中居第三位。潭水有五处泉水汇注而成主流,经北护城河,最后注入小清河。
五龙潭又名净池、乌龙潭、龙居泉,古时曾是大明湖的一部分。相传昔日五龙潭颇有灵性,每逢大旱,在潭边祈雨必灵。故元朝初年,在潭边建庙,内塑五方龙神,此后便称五龙潭。
秦琼故宅碑立于五龙潭内,相传唐时秦琼随太宗征战,累立战功,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名护国公,故在五龙潭侧建祠。祠内存有的“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石碑,为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省领导机关旧址是中共在山东省的第一个省委机关办公地,也是在这里共产党和“拯救劳苦大众”的思想生根发芽。
贤清泉旁曾建伊人馆、贤清园、朗园等园林名胜。经1986年整修,浚池砌岸,临水植花木,架石桥,建回廊水榭,是游人品茗赏泉的好地方。
潭西客夜碑上刻有清代著名书画家、桂馥弟子郭敏磐所绘制的“潭西客夜”图和潭西精舍主人桂馥与其友人吴友松、戴际源、徐明理、王继祖等的八首诗词。
七十三泉旁的潭西精舍旧址上又建起了园中园,1985年辟为武中奇书法展览馆。武中奇是山东著名的书法家,比较擅长草书,对篆、隶均有所涉猎。他是寿高、德高、艺高的“三高老人”,著有《武中奇书法篆刻集》。
免费
07:00-22:00
乘车路线:乘坐公交3、41、66、101、k109、k50、k54、k91、游777路等至西门站下,往北走170米即到公园东门;或乘坐5、104、k59路至趵突泉北门站下,再步行三分钟即到。
六朝时所谓“净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不是五龙潭?有不同看法。
传说之一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复龙祥观施田记》中说:"闻故老言,此唐胡国公秦琼第遗址,一夕雷雨,溃而为渊。"清代训诂学家桂馥在《潭西精合记》中写道:"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
传闻的源头追溯到唐朝玄宗李隆基时期,当时这里是唐朝名将秦琼的府邸,秦叔宝是唐开国名将,程咬金、罗士信都是唐初的英雄,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末期,朝政荒废,奸臣当道,秦琼之子在府里痛斥朝廷的腐败与奸臣的恶毒,结果被小人告发,玄宗大怒,派人来济南缉拿秦琼之子,并将秦府抄家,结果朝廷官兵刚来济南快到秦府时候,突然电闪雷鸣,有人见五条金龙闪现空中,随即秦府塌陷,塌陷处形成渗坑,大量水冒出,形成了今天的五龙潭,自此秦府便消失,被一池潭水取代。
1982年,当时济南市园林局工作人员对五龙潭进行两侧清理时,曾挖出一唐石碑,上书“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宅“,至尽保留在五龙潭公园内,多年来,有很多济南市民在潭边捡拾古物与器件,不知道从那里来的。
传说,每逢治极乱世与人心向恶的时代,此潭便会发生异相,最近的两次有明确考证的记载一是1908年清末,此潭在深夜突然沸腾,随即有一处唐代府院浮现,这在《山东志》有明确记录,还有一次是1938年,一夜之间潭中水声巨响,第二天早水面漂浮大量古书,目睹当时情况的是当时山东民办大学一李姓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