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大学共有7个校区,拥有罗马大学城校区作为主校区,并在拉齐奥大区拥有5个校区,以及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有1个校区。学校校徽为一个六翼智天使,下方注有罗马大学最古老的拉丁文名称“STUDIUM URBIS”;自办校以来,罗马第一大学培养了众多杰出人物,包括“无线电之父”古列尔莫·马可尼、“原子弹之父”恩里科·费米等13位诺贝尔奖得主,《末代皇帝》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法拉利公司前卢卡·克劳德洛·迪·蒙特泽莫罗、哲学家阿甘本、现任意大利银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基、意大利前总统塞尔焦·马塔雷拉都曾在罗马大学学习或者工作。
学校拥有教职员工19631人,学生107327。
罗马大学分为建筑学院、经济学院、医药学学院、法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学院、信息与数据科学学院、文哲学院、口腔医学学院、心理学与医学学院、数学,物理和自然科学学院、政治与社会学院11个学院,和1个航空航天工程研究院。
与意大利的其他大学相比,罗马大学不仅人数众多,规模庞大,而且它在校园建设和建筑方面也颇具特色,这里既有历史悠久造型古朴的雕塑,也有宗教气氛浓厚的建筑,而线条流畅造型简约的教学楼更为学校增添了许多现代气息。在教学方法上,建筑学院非常重视学生自己的实践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来亲自感受建筑学的魅力。并鼓励学生在校园里创建作品,展示才华,以使学生有机会在实践当中检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在罗马大学的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和学者来这里进行过教学和研究,其中包括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费米。费米被誉为“中子物理学之父”,他在现代物理理论和实验物理学方面都有重大贡献。罗马大学的物理系是意大利同类学科中规模较大、教学质量好的学系之一,这里不仅是一所教学机构,也是著名的物理学研究中心,其教学和科研领域包括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和生物物理等多种物理专业。
罗马大学重视与中国进行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现已与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建筑工程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等中国数所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协议。此外双方还就可行性研究领域、语言专业的合作以及利用新技术进行远程教育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的交流与合作。
凯撒·波吉亚、古列尔莫·马可尼、恩里科·费米、埃米利奥·塞格雷、达尼埃尔·博韦、贝纳多·贝托鲁奇、玛丽亚·蒙特梭利等。
1303年4月20日,教宗博义八世颁布使徒训令,在梵蒂冈城墙外的Trastevere地区建立罗马大学,用以加强教廷与世界各地到访罗马的学者们的联系。建校时为教会大学,比更早成立的博洛尼亚,帕多瓦大学更多受教廷的辖制。
1431年,教宗恩仁四世进行彻底改组,授予硕士和学生广泛的特权,并下令大学成立法律,医学,哲学和神学的四所学院。
1527年,罗马之劫时,大学被迫关闭,部分教师和学生被查理五世的军队杀死。直至1534年,才由教宗保禄三世复校。
16世纪初,文艺复兴著名家族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的支持推动了罗马大学的发展,教皇利奥十世、教皇克莱门特八世大力推动了罗马大学的发展,全面赞助了大学在人文、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发展,召集了欧洲各地的著名学者到罗马大学讲学。
1650年,学校开始被称为Sapienza,意为智慧。
1660年,罗马大学搬到由著名建筑师弗朗切斯科·博罗米尼设计的圣依华堂。
1670年,亚历山大七世在圣依华堂内创立亚历山大图书馆,当时,教廷学者前往巴尔干半岛、希腊、埃及和阿拉伯地区,以获取抄本、书籍、外语文献和语法。
1870年,意大利王国占领罗马,教廷退居梵蒂冈城,罗马大学由教会大学转变为意大利的国立大学。
1935年,墨索里尼独裁时期罗马大学迁至马切罗·皮亚琴蒂尼设计的大学城。这类建筑是简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因深受墨索里尼喜爱而被称为法西斯主义建筑。
1969年,意大利政府在压力下放宽了国立大学入学条件,推动了意大利高等教育的发展。
1980年,校名中的Sapienza被恢复,同时分设罗马第二大学。
1992年,分设罗马第三大学。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数据截至日期至2021年09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