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率众反清
董福祥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生于环县毛井,其父董世猷为当地“哥老会”首领,为人直爽,打抱不平。董福祥自小受家风影响,嗜好练武而不喜读书,青年时代喜欢结交绿林中人,经常往来于帮会,因而地方绅民对其皆存畏惧之心。
同治初年,董福祥利用其父与“哥老会”的关系组织地方团练,建立强大的汉族武装,护陵卫民,保卫地方安宁,一时追随者络绎不绝。势力不断壮大。当时安化县把总王蔼臣看到董福祥影响力不断扩大,遂以莫许有罪名将其逮捕,押在囚笼中施以沸水烫顶之刑,禁卒同情董福祥,偷偷将其释放。董福祥大难不死,遂重整旗鼓,在安化县发动起义。他的部队既要对抗回军的掠杀破坏,又要抵抗官兵的进剿,力不从心。
同治三年(1864年),董福祥接受环县县令翁健邀请,防守环县城。不久,又倒戈反清,他联络回军与捻军在金积堡大败清军,缴获无数。同治六年(1867年),董福祥势力已控制陕甘10余州县。
反正平乱
同治七年(1868年),董福祥自封为陕甘自卫总团大元帅,手下号称30万,控制区域南及延安,北达伊克昭盟,东起绥德,西至环县、固原。
原在陕西境内活动的捻军西入山西,清朝政府遂命令尾追而来的湘军北上攻打董福祥。董福祥率部围攻绥德数次均失败,被迫转入防御。1869年,湘军将领刘松山任陕西各部清军总指挥,以一点开花,中心突破的战法直接突破董福祥的外围防线,大胜董军于瓦窑堡。同年十二月,董福祥全军投降清军刘松山部。
董福祥投降清军后,刘松山赏识其军事才能,委以前敌总指挥。董福祥所部经过精减,被编为“董字三营”。董福祥率领“董字三营”,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很快打消了左宗棠、刘松山等人对其的疑虑。
同治八年(1869年)12月11日,董福祥在攻打吴忠的战斗中亲身肉搏,虽受伤不下火线,为夺取吴忠立下头功,左于是同意正式将董字三营编入官军序列,成为刘松山手下的一支劲旅。
同治九年(1870年)2月,在金积堡战役中,刘松山不听董福祥的劝告,亲自前往马化龙营中受降,不料中弹身亡。此后,董福祥忠心辅佐刘锦棠。
同治十年(1871年)3月2日,马化龙在被围将近两年后投降,被刘、董以藏匿武器的罪名处死。董福祥其后受命镇守金积堡,将其改建成董部的大本营。同年,董福祥用开花炮猛轰马家滩回民军堡寨,回军死伤惨重,一日之内回寨尽毁。
同治十一年(1872年),董福祥率部随同刘锦棠进军西宁,战斗中董福祥屡挫禹得彦、白彦虎等回民军,升任游击将军。在战斗中对待敌军十分凶残,“以鲜血染红顶子”这句名言便是出自董福祥之口。
同治十三年(1874年),董福祥参与平定河州回民叛乱。积累军功,官至提督。
历史评价
光绪帝:“他日闻鼙鼓思将帅,舍尔其谁属哉?”
载漪:“汝真好汉,各大帅能尽如尔胆量,洋人不足平矣!”
马元章:“君是丈夫身,位泰山而立;我有英雄泪,向黄河以洒之。”
赵尔巽:“初讨陕回,福祥以降军效力,名震西域,何其悍也!运昌统卓胜军,万鹏领旌善营,与虎恩、锡桢、友升转战宁、肃,皆以骁勇名,各著奇绩,其勇略亦有可传焉。其后福祥终以骄妄败,助乱启衅,竟免显戮,岂非幸欤?”
子孙后代
董福祥无子嗣,所过继其胞兄董福寿之子董天纯为子,董恭为孙。1930年,董府遭劫后,董天纯一家随董福祥四姨太搬至固原,不久董天纯的三姨太和四姨太因土匪和战乱辗转至西安、兰州两地。董福祥之侄董天佑和董天裼及其后代在宁夏吴忠、永宁等地居住至今。
据永宁回民中学的董文伦介绍,董之后裔现在有第七代,总计在宁夏吴忠、永宁、青铜峡及北京、甘肃兰州、山西临汾、西安及四川绵阳等地有董氏后人约百十口。董家第四代中,除了永宁的董文伦、吴忠的董乃伦外,还有:董明伦(又名贺霖)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解放前,随刘、邓大军参战大江南北,曾任少将军衔,现居北京;董毓麟,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现在兰州,任兰州教育学院教师;董徽伦(又名明吾),毕业于华北军政大学,抗美援朝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团副营长,因伤转业到山西省工业厅。
史书记载
《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二》
参考资料
1. 《清史稿》:董福祥,字星五,甘肃固原人。同治初,回乱作,凤、邠、汧、泷寇氛殆遍。福祥亦起安化,与其州人张俊、李双良蹂躏陕、甘十数州县,窃据花马池,犯绥德,窥榆林,溃勇、饥民附之,众常十馀万。嗣为刘松山所败,其父世猷降,福祥亦率众乞归款。乃简其精锐者,编为董字三营:福祥居中营,俊居左,双良居右。从攻金积堡,福祥袭卡后,被创不少却,破其礼拜寺。顿板桥,寇来争,与萧章开夹击败之,金积堡平,超授都司。十一年,从刘锦棠至碾伯,趋峡口,与陕回禹得彦、雀三大战,破之。进击白彦虎於高家堡,焚其垒而还。已而伪知府高桂源构彦虎围西宁,扑双良营,福祥又大败之,围解,迁游击。徙守向阳堡城,复讨平河州叛回,积功至提督。
2. 《左宗棠国史本传》:八月,补东阁大学士。十一月,河州抚回闵殿臣复叛,檄刘锦棠讨平之。
3. 《清史稿》:光绪元年,从出关,战天山,会大风昼晦,吏士弗敢进。福祥率众先登,一鼓歼之,又破之木垒河、古牧地,进复乌鲁木齐诸城及玛纳斯南城。是时彦虎犹据开都河西岸,觊入俄。福祥自阿哈布拉缘涂置哨垒,至曲惠而营,士卒储薪草,濬井泉,以俟锦棠军至,破之,复喀喇沙尔。是冬,克和阗,南疆西四城告宁。繇是董军名震西域。论功,赏黄马褂、世职,赐号阿尔杭阿巴图鲁。安夷既就抚,布鲁特酋阿布都勒哈诱之,复入寇色勒库尔,北走库伦,福祥驰之,抵空谷根满,步卒足重茧,乃遴健者乘骡队,从骑旅及之木吉。寇方解鞍秣马,惊起,依山而阵,俊败之,福祥纵兵搜捕,复斩三百馀骑。自此寇不敢犯边。授阿克苏总兵,驻防喀城。未几,而所部索饷哗变,戕营官胡登花,或请击之,福祥曰:“营勇与叛勇有约,如昏夜响应,将奈何?不如闭城守,彼势孤必自毙也。”越三日,悉为兵民擒献,乃分别诛宥之。事定,领俊及夏辛酉移驻叶尔羌、和阗。
4. 沈传经 刘泱泱.左宗棠传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389
5. 《清史稿》:安夷既就抚,布鲁特酋阿布都勒哈诱之,复入寇色勒库尔,北走库伦,福祥驰之,抵空谷根满,步卒足重茧,乃遴健者乘骡队,从骑旅及之木吉。寇方解鞍秣马,惊起,依山而阵,俊败之,福祥纵兵搜捕,复斩三百馀骑。自此寇不敢犯边。授阿克苏总兵,驻防喀城。未几,而所部索饷哗变,戕营官胡登花,或请击之,福祥曰:“营勇与叛勇有约,如昏夜响应,将奈何?不如闭城守,彼势孤必自毙也。”越三日,悉为兵民擒献,乃分别诛宥之。事定,领俊及夏辛酉移驻叶尔羌、和阗。
6. 《清史稿》:十六年,擢喀什噶尔提督。二十年,加尚书衔。会德攘胶澳,命率甘军入卫。明年,西宁、碾伯又告警,督师还抵狄道。河州马永林叛,渡洮战却之,连破高家集、三甲集,道始通。事宁,调甘肃。福祥自请援西宁。又明年,克上下五庄,乘胜复大通、多巴。朝命驻西宁专剿抚,以魏光焘二十七营属之。会巴燕戎格、刘四复奔关外,福祥亟遣骑踵之,拔卡尔冈,先后夷海城、冶诸麻、甘州南山寇堡,关内外及青海悉平,加太子少保。
7. 柴萼《庚辛纪事》
8. 《清史稿》:二十三年,入觐,命领武卫后军,召对,福祥曰:“臣无他能,唯能杀外人耳。”荣禄颇信仗之。拳乱起,日本书记杉山彬出永定门,福祥兵杀之。於是董军围东交民巷,攻月馀不下。敌兵自广渠门入,福祥走彰仪门,纵兵大掠而西。两宫西幸,充随扈大臣。和议成,外人坚欲诛福祥。李鸿章曰:“彼绾西陲军寄久,虑激回变,当缓图之。”乃褫职锢於家。
9. 《清史稿》:荣禄在西安综大政,福祥移书让之,略谓:“辱隶麾旌,任公指使,命攻使馆,祥犹以杀使臣为疑。公言‘僇力攘外,祸福同之’。祥本武夫,恃公在上,故敢效奔走。今公执政而祥被罪,祥死不足恤,如军士愤懑何!”荣禄得书,置不答。三十四年,卒。其子天纯,输银四十万济帑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