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家公馆位于界首市城区新华街中段,占地919平方米,具有典型的清末民初北方大宅院建筑风格。是臧致平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在家乡建造的府邸。
2004年,公馆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格局
臧家公馆坐落于界首市城区新华街中段,是臧致平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责专人在家乡建造的。臧致平不仅是为了改善家人的居住环境,也有光宗耀祖之意。
公馆占地919平方米,具有典型的清末民初北方大宅院建筑风格。该公馆面南临街、二进院落,有上房、厢房、腰屋、倒座共33间(现存30间),建筑继承了清朝的建筑风格,是青砖为主的结构,上面点缀有一些砖雕。整座建筑高大、简洁、厚重,虽历经沧桑,但依然能让人感觉到它曾经的恢弘气势。
公馆的大门整体偏东,西边的房子比东边的房子多,这包含有太阳出升、欣欣向荣的寓意。而大门与主房的大门相对错开,也体现了主人财不外流、风水不外流的心态。
公馆除了整体布局、结构方面有它的自身特色以外,在一些局部呢,也有它一个非常独到的地方。比如墙体看起来是非常厚的,但是并不是实墙。中间呢,留出来空隙,空隙可以用一些土啊、碎砖进行填补,起到防盗、保温保暖的作用,住起来冬暖夏凉。
在臧家公馆的二院门,记者看到,房屋的木质柱子下面都有一个石质的东西。据介绍,这个东西叫柱础。原来,木质的柱子直接与地面接触会因为长期的潮湿腐烂,而影响整个建筑的结构和安全稳定,所以古人就在木柱根部加一个石头质的柱础。
臧家公馆不仅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在界首市历史沿革中还有特殊的地位。1947年,界首在豫皖苏边区率先解放,也由此成为豫皖苏边区的一个直属市,并成立了豫皖苏边区界首市人民民主政府,而臧家公馆就是当时的人民民主政府最早的办公之地。
公馆建筑现保存比较完整,包括大门楼、二门楼及西院墙外的房屋,共计30多间,均高大宽敞、庄重质朴、简洁浑厚,具有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 据界首市文物管理所负责人马文娟介绍。
文物保护
1985年,界首县人民政府将臧家公馆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列入界首市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它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因保护不当,住内居民粉刷了一部分臧家公馆,造成破坏。
臧致平简介
臧致平(1869年~1944年),安徽省太和县(今界首市城关)人。幼年家贫,成年后因生活所迫,投身清军,后在清末民初的军阀混战中,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被选送到吉林讲武堂学习,肄业返部后,从一名普通军官先后晋升为北洋政府十四旅旅长、漳汀镇守使、福建建国军第三军长等职,最终他以厦门为中心,占据金门、同安、海澄、尤溪和长泰等十多个县,成为左右闽局的重要人物。
臧致平在近30年的军事生涯中,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拥护民主,积极响应孙中山的进步主张,却遭到孙传芳、林虎和王永泉等反动军阀的多面围攻。失败后,他退隐江苏常州。抗战时期,臧致平不畏强暴,严辞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表现出应有的民族气节和民族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