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在珠三角的东南,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部大鹏半岛中南部,是一个以中生代古火山和海蚀、海积地貌景观为特征的地质公园。大鹏半岛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里“山海相依、水火共融”的奇特景观,绵延67.8公里的海岸线,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是大都市中的生态绿洲,也是城市人身边的地学科普殿堂。
地质公园申报面积150平方公里,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范围50.87平方公里,园区南至怪岩,东抵海柴角一线,西面和北面均以水头沙英管岭化石群遗迹边线为界。包括大辣甲、双峰洲、七娘山、杨梅坑、王母圩、东冲、西冲沙滩等景区。大鹏山三面环海,由七座形态各异的山峰组成,其中最高的七娘山,海拔高度869m以古火山遗迹和海岸地貌为主体,兼有典型的火山岩相剖面,以及古生物产地(包括古文化遗址)、断层、褶皱构造、瀑布跌水、崩塌地质遗迹、海底珊瑚礁等。
地质公园以七娘山为主体,海岸地貌景观带为主要界面,融合旅游接待点、地质资源点、景观资源点,形成了“一核”、“一带”、“0”的“113”格局。公园现有穹丘行旅、海石奇观、鹿咀观潮、步溪杨梅、古物石纪和枫木断层共6个地质遗迹景观区,建有地质博物馆、地质景观长廊、七娘山主峰和大雁顶次峰两条登山科考线路、主副碑广场、海岸景观大道、红树林湿地景区等。地质博物馆坐落在深圳市第二高峰七娘山山麓,群山环抱,建筑造型极富艺术魅力,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荣膺多项国家级建筑设计奖项。
海石奇观景区位于国家地质公园南部,总面积约17.39平方千米,沿海山势陡峻,山脊狭窄,基岩裸露,多悬崖峭壁,近邻海滨,山坡陡然入海,是地质公园另一核心景区。景区内的海岸地貌是最为典型的里亚式海岸地貌类型,海岸类型多岬角、港湾,风光秀丽。景区内海岸地貌类型齐全,几乎覆盖了现今已知海蚀地貌的所有类型: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蚀穴等侵蚀海岸地貌类型齐全,同时巨砾滩、砾滩、沙滩以及泻湖沙坝等海积地貌也极具代表性。
步溪杨梅景区位于七娘山北部,总面积约10.74平方千米,以杨梅坑地质景观点位主体,包含部分古火山地质遗迹和高岭古村人文景观。景区内的古火山地质景观与穹丘行旅区共同构成完整的七娘山古火山遗迹。在杨梅坑口和响水坑集中展现了火山作用形成的石泡构造、熔岩球构造、揉皱状流动构造的景点。
古生物化石景区位于南澳街道水头沙社区,总面积约0.61平方千米。主要景观资源为植物化石。这里是早侏罗世化石埋藏地,在灰黑色的泥质粉砂岩中保存了大量的蕨类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鉴定为本内苏铁目。本内苏铁木亦被称为“中生代有花植物”,是已灭绝而在中生代分布很广的一类植物。本次发现的深圳本内苏铁是赋存在早侏罗世金鸡组,与其伴生的植物也比较丰富。在化石点的发现可以为广东省中生代早侏罗世的植物化石组合面貌及其所反映的古环境、古气候及古生态等科学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
枫木断层景区位于枫木浪水库外围,总面积约0.73平方千米,主要包含枫木浪水库、枫木浪断裂带及蛇引峡谷等景观地质资源,该景区主要特色为地质断裂景观。由于枫木浪水库为园区内最大水库,是一级水源保护地,现予以保护,限制开发,禁止游人入内。
鹿嘴观潮景区位于公园东南部,总面积约10.74平方千米,包括大雁顶古火山地质遗迹和鹿咀海岸地质景观2个主景点,是古火山地质遗迹与海岸地质景观共存的集中体现。
穹丘行旅区位于七娘山西北部,总面积约10.46平方千米,包括三个主景区:七娘山主峰地质景观点、七娘山溪地质景观点和地质博物馆。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坐落在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穹丘行旅景区,是地质公园核心景观之一。博物馆根据国土资源部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要求筹建,建筑面积5410平方米。
博物馆共设置六个展厅:序厅、地球探秘展厅、大鹏半岛展厅、矿物展厅、城市与地质环境展厅及临时展厅。同时还设有3D科普影院、多功能报告厅和恐龙室外展场。
公园内还设置了两个观景台,在海拔544米处建有第一观景台,可远眺大鹏、新大和枫木浪水库。海拔588米建有第二观景台,可见发育柱状节理的流纹岩陡崖、老汉歇脚、百年岭南青杠,可远眺南澳、大鹏湾、香港平洲岛海景。
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有新大-七娘山主峰-大雁顶-鹿嘴登山穿越、高岭-雷公打石-七娘山登山、杨梅坑河-七娘山溯溪登山、马料河-大雁顶溯溪登山、大鹿湖坑-大雁顶溯溪登山、东西涌岸线穿越等游览和科考线路。其中新大-鹿嘴线路建成具有安全设施的登山步道,沿途建有观景台、风雨亭、休避所等,也是目前建成的主要游览设施。
地质公园:全天开放
地质公园博物馆:周二-周五9:30-16:30(16:00停止入馆),休息日、法定节假日9:30-17:30(17: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登山道:6:00-16:00(为保障游客安全,台风、雷雨天禁止登山)
博物馆每天10:00、11:00、12:00、13:00、14:00、15:00有讲解员免费讲解。
自驾路线:广州方向游客:广深高速—机荷高速—长深高速—盐坝高速至葵涌出口转大鹏方向;深圳市内游客:东部沿海高速—盐坝高速至葵涌出口往大鹏方向。
公交路线:E11、833路到南澳总站或乘坐H92、818路到大鹏汽车站,转M274到新大村委下,沿地质公园路步行即可至地质公园。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部大鹏半岛中南部,与市区相距约50千米,西与香港隔海相望,北与惠州海域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6′00′′~114°37′20′′,北纬22°27′00''~22°36′20′′,总面积达150平方千米,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范围50.87平方千米,海岸线67.8千米,园区南至怪岩,东抵海柴角一线,西面和北面均以水头沙英管岭化石群遗迹边线为界。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以七娘山为主体,海岸地貌景观带为主要界面,融合旅游接待点、地质资源点、景观资源点,形成了“一核”、“一带”、“三点”的“113”格局。园区地形地貌类型丰富,从海洋到高山可以划分出海底、滨海沙滩、泻湖平原、冲积台地、丘陵和低山区。园区地貌以丘陵为主,森林茂密,山峰层峦叠嶂,山岭临岸陡立,七个山峰错落排开。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特色是1.45亿年—1.35亿年前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多次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中生代火山地质遗迹和2万—1万年前形成的典型海岸地貌景观。根据地质环境、火山形成方式、岩石类型及与火山机构的关系等,地质公园内中生代火山岩相基本为陆相喷发。喷发方式划分为爆发相、爆发—崩积相、爆发 溢流相、溢流相、侵出相(包括岩流自碎角砾岩相、爆发角砾岩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相等7个火山岩相。
园区内岩石类型多样,包括流纹岩、凝灰岩、集块岩等各种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是进行火山地质知识科普的天然课堂;沙滩、砾石滩、海蚀崖、海蚀柱、海底珊瑚礁等海岸地貌景观种类齐全、发育完整,是中国典型的岬湾式海岸地貌。大鹏半岛海岸共包括大小沙滩18处。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亚洲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空气湿润。春秋冬三季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22.3℃,最高气温为36.6℃,最低气温为1.4℃。分干湿二季,干季短、湿季长,受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每年5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2000毫米。无霜期长,风随季节变化,气候垂直差异大。
大鹏半岛植物生长茂盛,自然植被成分和群落特征表现出热带与亚热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性植被代表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林。自然植被以植物群落划分,主要有六大类型:常绿阔叶林群落,终年常绿,枝叶繁茂,林冠稠密,覆盖面大,组成种类丰富,但优势数种不明显;常绿季雨林群落,为小片零星分布的次生林,组成种类以常绿种为主,有榕树、鸭脚木、五月茶、土沉香等;低山丘陵松树、灌丛、芒箕群落;低丘台地稀马尾松、稀灌丛矮有草群落;低山山顶中草群落,以茅草、鹧鸪草、飘拂草为主;红树林群落,属热带海岸潮滩上特有一种森林植被类型,组成种类较丰富,包括有海滩红树林及海岸半红树林两类。以桐花树、老鼠筋、秋茄、银叶树、海芒果、海莲等为主。株高一般15-3米,密集丛生。另有17种起源于2亿多年前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濒危植物,包括桫椤、金毛狗、毛茶、乌檀和粤紫萁等,其中,粤紫箕曾被专家断言作为一个植物物种已在地球上灭绝了。
截止2014年,大鹏半岛分布有鸟类230多种、兽类37种、两栖类18种、爬行类40多种。
踱步登山道,发现景区最大限度保持了原貌,设施合理便民。登山科考路线分别为主峰线和鹿雁线,主要满足游客游览古火山地貌的需求。主峰科考路线由新大至七娘山主峰,海拔869米,长3300米。鹿雁线由鹿嘴至七娘山次峰大雁顶,海拔804米,长3600米。主峰线入口还特别修建了近2000平方米的登山入口广场,供游客集散和休憩。
登山科考路线沿途还设计了21基风光互补LED路灯、21处手机充电服务站、10处服务点、7座风雨亭、18处观景平台,为登山游客提供服务,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理念;海岸景观大道西起杨梅坑,东至鹿嘴,总长约6公里,供游客游览海岸地貌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