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交叉融合的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学校创办于1955年,初名为北京邮电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64所重点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1998年入选全国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2011年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2022年均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两个学科群入选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所在地北京,现有海淀校区、昌平校区。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及留学生28000余名。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未来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人文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玛丽女王海南学院、体育部等教学单位。学校学科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大学科门类。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为A+学科。
近年来,学校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育成果奖、北京市教育成果奖等各级各类评选工作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立未来学院“元班”,开展本硕博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北邮—华为学院”,打造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产教融合“北邮方案”。入选首批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承担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学生创新创业和专业竞赛成绩突出,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200余所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加入中泰高等教育联盟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与亚太电信组织、国际电信联盟等行业特色型国际组织开展深度合作。发挥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作用,开展全球胜任力线上实训,积极主办高层次国际会议,持续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与斐济南太平洋大学、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分别合作建设了孔子学院,获评“全球示范孔子学院”、“先进孔子课堂”等荣誉称号。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成立了“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海南学院”,为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国家实验室、行业头部企业、地方省市政府等开展紧密合作,加强产学研协同攻关,积极服务雄安新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国家战略规划区域建设,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1955年,北京邮电学院成立,隶属原邮电部,是以天津大学电讯系、电话电报通讯和无线电通信广播两个专业及重庆大学电机系电话电报通讯专业为基础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设有线电通信工程系、无线电通信工程系、工程经济系。
1959年,北京电信学院及其附属中技部并入北京邮电学院。
1960年,北京邮电学院被确定为全国64所重点院校之一。北京邮电科技大学并入北京邮电学院。
1971年,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为北京电信工程学院。
1973年,恢复北京邮电学院建制,教学单位恢复电信工程系、无线电工程系、工程经济系、基础部、函授部。
1980年,成立邮电机械工程系、邮电管理工程系、应用物理系。
1985年,成立计算机工程系。
1986年,成立社会科学系。
1989年,成立应用科技系。
1993年,“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了校名。
1996年,成立信息工程系。
1997年,应用科技系改为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1997年,管理工程系与社会科学系合并,成立管理与人文学院。应用科学技术系改名为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改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立电信工程学院。
1998年,成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61所“211工程”院校。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1999年,成为全国开展远程教育试点的四所院校之一。
2000年,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管理与人文学院调整为经济管理学院、文法经济学院,外语系更名为语言学院,信息工程系更名为信息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更名为自动化学院,电子工程系更名为电子工程学院,基础部更名为理学院。
2001年,成立软件学院。
2004年,成为全国56所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成立国际学院、民族教育学院。宏福校区正式启用。
2005年,教育部和原信息产业部联合签署协议共建北京邮电大学。
2008年,成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人文学院、网络技术研究院、光通信与光电子学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
2011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2012年,成立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沙河校区开工建设。
2013年,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
2015年,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现代邮政学院。沙河校区正式启用。
2016年,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2017年,“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
2020年,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组建新的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国际示范性软件学院)、现代邮政学院(自动化学院)。
2022年,“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未来学院、玛丽女王海南学院。
2023年,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
2024年1月,北京邮电大学-中电万维空间计算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3月,北京邮电大学美育中心在沙河校区正式揭牌。
2025年1月,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网络空间安全创新实践中心揭牌成立。4月,北京邮电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北京邮电大学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孵化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4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