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老城区的南门,是银川古城六座古城楼中,保存下来的惟一的最完整的城门楼,当地人习惯称为南门楼。如今看到的南门,是1917年重建的,50年代以来经过多次整修,拆除了南门楼东西两侧的城墙,开辟了南门广场;又在门楼两侧修筑观礼台,南北种植了不少的花草树木。南门在当地还俗称“小天安门”,台基正中壁有一个南北向的拱形门洞。台基北面门洞的两侧,有对称式的台阶,游客可以沿着台阶等上城楼。在高大的台座中央,建有歇山顶重檐二层楼阁,白墙红柱绿瓦,很像北京的天安门城楼。南门前面的南门广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银川市举行重大庆典集会的场所。但随着银川城市的高速发展,南门附近已经是高楼林立,当年登楼远眺的效果已经不复存在了,各种集会、活动也搬到了现代化的人民广场。南门距离银川的新华商业圈、玉皇阁和鼓楼等老城区内的景点都不远,可以一并游玩。这里距离老城区的两处旅游集散地——旅游汽车站(清河北街)和新月广场都在3公里左右。
南薰门通高27.5米。砖包台基高7米,长88米,宽24.5米。台基正中壁有一南北向拱形门洞。台基北面门洞两侧有对称式的台阶,可登临而上。在高大的台座中央,建有歇山顶重檐二层楼阁,高20.5米。整座建筑结构严谨,廊檐彩绘,红墙碧瓦,气势宏大,素有“小天安门”之誉。
南薰门始建年代不详,相传为明朝朱棣在灵州时所建,同北京天安门几乎同一时间建造,因当时有传闻朱棣意图谋反,故朱棣将此门建的比天安门小一些。清乾隆三年(1739年)发生大地震,府城尽毁,城门亦坍塌。乾隆五年又重建,有“南楼秋色”一景。清宣统三年(1911年),南薰门毁于战火。民国初年再次修复。
1953年,人民政府拆除了南薰门东西两侧的城墙,开辟了南门广场。1979年在门楼两侧修筑观礼台,南北种植花草树木。南薰门经过多次修葺后,在周围现代建筑物的烘托下,显得更加宏伟壮观。1985年被列为银川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