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链蛇(学名:Dinodon rufozonatum),是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又称火赤链,链蛇属于微毒蛇。是一种常生活于丘陵、山地、平原、田野村舍及水域附近的蛇。
赤链蛇是一种拥有“达氏腺”的蛇类,通俗易懂地讲达氏腺和毒腺的主要区别在于发达程度,达氏腺较短,只能连接到后槽牙,毒腺则更发达,可以连接到最前端的毒牙上。一般来说达氏腺只生长于游蛇科身上,像虎斑颈槽蛇、赤链蛇、非洲腾蛇、非洲树蛇等蛇类,它们都属于游蛇科的毒蛇,统一的特点就是毒牙长在口腔深处,攻击体型较大的猎物时注毒会十分困难。所以这类毒蛇的毒液主要不是捕食猎物,而是在吞咽时麻痹猎物,还能帮助快速消化。
所以赤链蛇可以说是具有达氏腺的毒蛇,只不过很难通过攻击注射到人类体内,而且赤链蛇的毒性非常弱,比普通蜜蜂蜇到人后还要轻微,才一度被人称为无毒蛇或者微毒蛇。赤链蛇咬人后只会引起轻微的红肿和丘疹反应,并无其他不适,它的毒液强度还是远远伤害不到人类的,甚至连老鼠都杀不死,除非是本身就有严重过敏反应,比如被蚊虫叮咬都会过敏的人类,才有可能会引发中毒反应,总体来说它对人类的威胁不大。
生活于海拔1900米以下的丘陵、平原;常见于田野、竹林、村舍及水域附近,在村民住院内也常有发现(山区少见,城市周边的郊区半郊区以及城里的花园等地都有)。以树洞、坟洞、地洞或石堆、瓦片下为窝,野外废弃的土窑及附近多有发现。
中国国内分布于江西省、浙江省、安徽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台湾省、河北省、云南省、福建省、江苏省、贵州省、陕西省、四川省、山西省、黑龙江省、河南省。
也分布于朝鲜及日本。
赤链蛇全长1-1.5m。头较宽扁,头部黑色,枕部具红色“∧”形斑,体背黑褐色,具多数(60以上)红色窄横斑,腹面灰黄色,腹鳞两侧杂以黑褐色点斑。眼较小,瞳孔直立,椭圆形。颊鳞1,常入眶;眶前鳞1(2),眶后鳞2;颞鳞2 3,上唇鳞2-3-3或3-2-3(2-2-3)式。背鳞19(21)-17(19)-15(17)行,中段平滑夫棱;腹鳞184-225;肛鳞完整,尾下鳞45-95对。
头部略扁,呈椭圆形。吻鳞高,从背面可以看到。鼻间鳞小,前端椭圆。额鳞短,长约等于自其前缘到鼻间鳞前缘的距离。颅顶鳞长而大,长为额鳞与前额鳞之和。眼上鳞小。颊鳞狭长、入眼,下与第2、3片上唇鳞相接。上唇鳞8片。眼前鳞小,1片,不达头背;眼后鳞2片,偶为3片。前颞鳞2片,下面一片特大;后颞鳞3片。鼻孔位于2鼻鳞之间,有瓣膜。下唇鳞10片,前颏鳞比后颏鳞大,与前4个下唇鳞相接。后颏鳞与第一腹鳞间有2对小鳞。体鳞光滑,背中央后部有数行微弱的起棱。鳞列19~17~15行。腹鳞187~207片,肛鳞单一,尾下鳞64~79对。体背面黑色,具有约70条左右狭窄的红色横纹;头部鳞片黑色,有显明的红色边缘。头后部有一"丫"形纹。腹部白色,在肛门前面则散生灰黑色小点。有时尾下全呈灰黑色。此蛇属中型蛇类,体长可达1.5米以上,体重达1000~1250克左右,最大者可达1500克。
赤链蛇以蛙类、蜥蜴及鱼类为食。性较凶猛,微毒。多在傍晚出来活动,属夜行性蛇类。晚10时以后活动频繁,白天蜷曲不动,常将头部盘缩在身体下面。
不主动攻击人,性懒不爱动,爬行缓慢。但在受到惊吓时行动敏捷,捕咬目标明确。遇到敌害时,先将头部深深埋于体下,摇动尾巴警告,如警告敌害无效,会弯成S型会发起攻击,野生个体较凶猛,一旦被抓住会乱咬,尤其喜欢咬软的东西,有咬人不放的习性。
家庭玩赏性饲养赤链蛇,其饲养箱以透明的塑料、玻璃或有机玻璃质的为好,便于观赏。箱体的大小以100厘米×50厘米×(60~70)厘米为合适,上面用铁丝网制成既通气良好又牢固的盖子盖好。也可以用木箱饲养,但木箱四周要衬一层铁丝网,以防止其将木箱钻破逃走。
配合其喜爱阴暗潮湿的环境,可以在饲养箱中放置沉木或石块供起躲藏,或者铺少许苔藓保持潮湿,并提供其游泳的水容器。箱的底层宜铺一层5~6厘米厚的潮沙土,沙土上垫一层纸,便于清除打扫污物时更换,免得细小的污物掉在沙土中不好处理。即使这样,沙土隔一段时间也要换上新的。箱内还要放一个陶质或瓷质的盘子或水槽,每天都要换上清水。蛇的生活是离不开水的。此外,箱内应放2~3段比蛇身粗一些的树枝段和1~2块破损了一半的大钵子或瓦缸,倒扣在纸上,树段供蛇盘在上面休息和玩耍,破缸(钵)供蛇在里面藏身隐蔽,使它生活得更舒服。
开始饲养最好从幼蛇养起。养幼蛇的方法很简单,把它关在洞养箱内,只要每天供应新鲜的食用就行了。初生的仔蛇不吃食,因其腹中的卵黄可维持6~7天。随着卵黄等体内积蓄的营养素耗尽,经过8~12天第1次蜕皮后蛇开始进食,此时活动能力逐渐加强,开始投喂小昆虫的幼虫、小鱼虾及蝌蚪等活食,再经几天之后喂一般成蛇的食物,不要每天都喂,隔3~5天喂1次就行。这以后,可投喂小青蛙、小鼠、小鱼、蜥蜴和其他活昆虫。
在饲养过程中,不要老用一种饲料饲喂,要经常调换品种,如用老鼠、鱼、泥鳅、水蛇、蟾蜍、小鸡等不断轮换。为了贮备食物方便,可以驯诱蛇吃死泥鳅。所谓死泥鳅,不是病死的或不新鲜的死泥鳅,而是把活泥鳅放在开水中烫死的新鲜泥鳅。在驯诱赤链蛇吃死泥鳅之前,应暂停投喂其他食物。
赤链蛇也很喜欢吃小鸡,孵鸡场淘汰的雏鸡也是一种上好的食物。
赤链蛇有食蛇的习性,因此,每个饲养箱中只养1~2条,不宜多条混养,大蛇和小蛇、亲蛇和仔蛇都不宜养在一起。赤链蛇吞食食物之后喜欢静卧,此时不要去惊扰它,如果受到惊扰,它很可能会把吃进的食物吐出来。
赤链蛇在适宜的环境中生存很少生病,是人工养殖的种类中死亡率较低的品种,其生命力较强,这也是人们大量养殖该蛇的主要原因。不过该蛇在冬眠后或出蛰活动后不久常伴有口腔炎的发生。
应加强消毒,并及时隔离治疗,以防相互传染。蛇场、蛇窝在盛夏季节和雨季,要保持清洁和干燥。环境湿度一旦达到85%以上时,此蛇易患霉斑病。此病对该蛇的危害性最大,不亚于肺炎的危害程度。
为了更好的消除和预防上述蛇病,在饲养季节蛇场内要经常打扫卫生,定期更换饮用水。避免场内、窝内过分潮湿,保证蛇场通风,并定期给予全方位彻底消毒,即连续消毒7~10天,每天早晚各1次。
赤链蛇繁殖系卵生,5~6月交配,7~8月产卵,每产7~15枚,孵化期40~50天。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1.抗感染功效,赤链蛇水、醇萃取液均有显著的抗感染功效。20g/kg、10g/kg醇、水提取液灌胃对鸡蛋清及琼脂性大白鼠足发胀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与氢化可的松15mg/kg的功效相仿,另外不一样使用量的水、醇提取液也可以显著抑止二甲苯致小白鼠耳炎性发胀。
2.止痛功效,热、电、有机化学(酒石酸锑钾)刺激性均可证实赤链蛇水、醇萃取液均有显著的止痛功效,对有机化学刺激性止痛功效尤其明显,对热刺激效果较弱。
3.镇定、摧眠功效,本产品50%醇萃取液灌胃对戊巴比妥钠阈下摧眠使用量有极强的摧眠功效,并有抑止小白鼠自发性活动的功效,还能增加小白鼠戊巴比妥钠睡觉时间;100%醇萃取液对小白鼠有显著的立即摧眠功效,抗压强度与35mg/kg戊巴比妥钠非常,水萃取液功效不显著。
4.抗惊劂功效,赤链蛇醇提液对回苏灵、士的宁、电体克年至厥均有抵抗和维护功效,以100%醇萃取液20g/kg功效尤其显著。抗压强度与25mg/kg苯巴比妥钠非常,水萃取液无功效。
尽管说赤练蛇有一定的微毒副作用,可是在中药材上面有许多的药效使用价值的,例如可以祛风湿,止疼的,另外也可以祛毒的,赤练蛇临床医学上是开展一些生产加工的,能够开展一些碾磨成预留的,能够开展风干,配置一定的调料开展临床医学运用的,主要用途也是很普遍的,可以医治一些病症。
赤链蛇的毒性一直饱受争议。
对于“无毒”(non-venumous)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它用来指那些不含毒液(传统的对“毒液”此词的综合定义为:被一种特殊器官所传输的,一种特殊腺体产生的复杂的物质,一定剂量会对有机体产生危害,被用于制服、消化猎物或防卫)的蛇,也用来指那些生产可能包含蛇毒中常见毒素的口腔分泌物,但并没有在其生存中扮演任何角色的蛇。因此,“无毒”(non-venumous)的种类完全可能从医学角度上严重影响被咬者,而它们的口腔产物,不能在一个不同的术语系统中被认为是“无害的”(harmless)。这意味着以生物学角度严格意义说,“毒液”(venum)不能被解读为在医学上是必然危险的,而“有毒的(toxic)口腔分泌物”或“达氏腺分泌物”,同理地应不被解释为是无害的。
2020年9月30日,国家林草局在其官网发布《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于赤链蛇等45种野生动物,《通知》明确要求要积极引导有关养殖户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养殖活动,并按有关规定完成处置工作。确需适量保留种源用于科学研究等非食用性目的的,要充分论证工作方案的可行性,并严格履行相关手续。
2012年8月,上海一码头出现上百条赤链蛇,引发船民和码头工人恐慌,这可能是有组织的放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