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安吉县境内西南部,天目山山脉北部,与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地理坐标为在东经119°23′48″-119°26′38″,北纬30°22′32″-30°25′12″之间。
浙江安吉小鲵自然保护区内山高水长,主峰海拔1587.4米,是天目山脉和浙北最高峰;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95.8%。
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总特征是: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的生长。[15]2016年,安吉县雨量明显偏多,为近60年最多年份,气温显著偏高,日照正常。全县年降雨量2003.4毫米,比常年多590.2毫米,比2015年多275.9毫米,雨日172天,年日照时数1762.5小时,比常年少29.9小时,比2015年少96.5小时,年平均气温17.0℃,比常年高1.4℃,比2015年高0.6℃,年极端高温度39.9℃,极端低气温为-11.7℃。
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浙江安吉县境内西南部,安吉、临安、宁国3县市交界处,与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保护区总面积1242.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567.1公顷,缓冲区面积143.9公顷,实验区面积531.5公顷。
浙江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龙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落叶阔叶林。2002年,确定以保护银缕梅、鹅掌楸等珍稀濒危动植物和落叶阔叶林原生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2015年,调整为野生动物类型,重点保护安吉小鲵及银缕梅等珍稀濒危动植物。
浙江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是是中国东部中亚热带北缘和长三角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区内共有维管植物1478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08种。有陆生脊椎动物25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7种。另有昆虫170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黑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鬣羚。
1992年,浙江师范大学的顾清辉教授于海拔1300米的泥炭藓沼泽地里发现了这一全新物种,并命名为安吉小鲵。自然界中,它是稀少而珍贵的成员——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出的十大极度濒危动植物名单上,它与熊猫、扬子鳄一同榜上有名,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也均将其列为极危种。全世界范围内,70%的小鲵栖息在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350米的龙王山顶,一片面积1.2公顷的高山沼泽地。千亩田几乎就是安吉小鲵最后的栖息地。
安吉小鲵繁衍的艰难。小鲵的卵,产在一对卵袋里。雌鲵一年只产一对卵袋,里面有96~151粒卵。高海拔气候多变,小水坑随时可能消失。冬季和初春,昆虫、蚯蚓等食物也很匮乏。同一个水塘里,先孵化出的蝌蚪,会吃掉未孵化的鲵卵来果腹。恶劣的环境,同族的互相残杀,大吃小、强吃弱,让安吉小鲵家族无法“人丁兴旺”。保护区理论估计,小鲵的成功孵化率在3%~5%。
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后,对管理能力的提升、资金投入上的支持、科研监测水平的提高,对外合作交流的开展都有重大意义。
2016年,安吉县林业局对保护区将在核心区装上电子监控设备,对安吉小鲵繁殖水平实行监控,成立执法部门实行24小时巡查制度等。同时对栖息地实行改造与保护,人工改造水坑,扩大水域面积。
1985年,安吉小鲵自然保护区成立。前身是龙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落叶阔叶林。
2002年,确定以保护银缕梅、鹅掌楸等珍稀濒危动植物和落叶阔叶林原生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
2015年,保护区调整为野生动物类型。
2016年,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得浙江省林学会颁发的首批“浙江省林业科普基地”荣誉称号。
2017年7月4日,安吉小鲵自然保护区列入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2018年3月19日,国务院批准新建浙江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杭州至安吉
从杭州驾车出发,出市北郊,经104国道至彭公,上04省道至安吉各景点,全程63公里。
南京至安吉
1、驾车从南京出发,经杭宁高速至湖州鹿山口下,再上11省道至安吉各个景点,全程250公里。
2、驾车从南京出发,上宁徽高速至安徽郎溪,再经广德,泗安,上04省道至安吉各个景点,全程240公里。
上海至安吉
1、从上海延安高架往A9线湖州方向,徐泾入口(申苏浙皖高速),过了长兴路段后有个安吉出口,转入杭长高速,安吉北出口下,往杭州方向开,20分钟左右到安吉县城。
2、驾车从上海出发,经318国道至湖州鹿山,再上11省道至安吉县城,全程220公里。
3、驾车从上海出发,上沪杭高速公路,在杭州北的地方转到杭州绕城,在绕城上的杭州莫干山路下高速,经勾庄收费站,走104国道往湖州方向,再转04省道至安吉县城,全程23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