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前身是1955年在开封创办的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校位于省会郑州,现有5个校区,分别为龙子湖校区、东明路校区、人民路校区、东风路校区,文化路校区,占地面积1862亩。建筑面积97.64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7亿元。图书馆各类图书162万册,中外文期刊3383种,中外文数据库113种,馆藏的中医线装古籍文献尤为丰富,收藏量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教育部中医学专业“5 3”一体化招生院校、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龙头和中心。
建校多年来,学校已由单一的中医药学科发展为医、理、管、工、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本科、研究生(博士、硕士)、留学生、继续教育等多个培养层次和类别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截至2023年,现设有中医学院(仲景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康复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儿科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本草书院、尚真书院、仲景书院等21个学院及书院,现有党政管理机构21个、群团机构2个、直属单位10个。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海外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287人,博士研究生187人。留学生89人。
党建成果:学校党委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有33个二级基层党组织,427个基层党支部,校本部现有党员7338人,其中学生党员3158人。学校17个基层党组织被授予“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领导班子2018-2020连续3年考核优秀;5个基层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2个支部获批“省级样板党支部”;2020年,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地结对帮扶”新县工作队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河南中医药大学脱贫攻坚集体获全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记大功”专项奖励;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项,1人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荣获“2019全省统战工作成绩突出单位”“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20年获批河南省文明校园;2022年,书院建设荣获河南省“我为群众办实事”“100个群众满意度高的实事(服务项目)”,1人荣获河南省“我为群众办实事”100名党员服务标兵。
学科建设:学校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4个,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1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9个。2019年,启动学科特区计划,成立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特区建设。2020年,学校进入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行列,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进入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行列。2021年中医学科入选河南省一流学科创建学科。
教育教学: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海外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4839人,其中本专科生21298人,硕士研究生3268人,博士研究生184人,留学生89人。为社会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16余万名。学校现设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制药工程、中药制药、生物工程、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化产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康复治疗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汉语国际教育、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软件工程、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临床医学、中医康复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学、中医骨伤科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运动康复、医学信息工程等33个本科专业和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学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布局更趋合理,现有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等1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16个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门课程入选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科建设:截至2023年,有4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2个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省级线下一流课程、28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门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3门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依托仲景故里资源,开办了“仲景学术传承班”“平乐正骨传承班”“中药传承班”。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护理学、医学技术9个一级学科,及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公共管理、药学、生物与医药7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科学研究: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临床研究基地及其他研究基地58个,其中省部级平台16个、省级平台42个。省部级平台包括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1个:中药安全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科研平台13个:包括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建设平台2个;省级平台包括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科研平台19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6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河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科研平台23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6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1个、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1个。厅局级科研平台38个,包括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3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河南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21个、河南省中药安全监管科学研究基地1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5个、郑州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校级科研平台30个。
社会服务:学校下设3所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直属附属医院,开放床位6400余张。年门诊量达627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24万余人次,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稳居全国同类医院前列。附属医院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大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有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35个、省级重点专科23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8个,河南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健康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有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分别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市中医院、安阳市中医院、濮阳市中医院、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洛阳市中医院、驻马店市中医院,其他教学实习医院70所。医疗联合体建设卓有成效,与143家兄弟医院、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拉大了合作框架。
文化传承创新:学校以传承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打造中原中医药文化品牌为目标,加大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拥有河南中医药博物馆、河南中药植物园、人体科学馆、中医源文化展厅、医德馆以及中原文化、中医药文化、药企文化展厅,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积极向各界宣传、展示中医药文化。近年来接待省内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生等中医药爱好者5万余人。2015年,学校被命名为第一批“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全国第一家以高校名义获此殊荣的单位。2019年,获批“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020年,获批河南省及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疫情防控: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讲政治、顾大局,把对党的绝对忠诚落实到敢于担难担险和服务发展大局中。2020年,4所附属医院选派87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江夏方舱医院,两年来选派医护人员11500余人次参与全市核酸检测,2400多名实习生在全省50多家医院投身疫情防控。2022年4月以来,组建三支医疗队奔赴上海支援抗疫。郑福增同志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多个部门、单位、个人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表彰。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国网、中华网、央广网等数十家媒体对学校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特色做法和显著成效进行了广泛报道。
社会声誉:近年来,中央、省、市等新闻媒体对学校整体发展、教学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师生先进事迹等进行了广泛报道。学校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学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中原最具魅力大学”等诸多殊荣,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校德育评估中均获优秀。顺利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河南中医药大学2024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河南中医药大学招生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24年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自身发展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层次招生工作。
第三条 河南中医药大学招生录取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四条 学校注册地址为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56号。
第二章 学校概况
第五条 学校全称:河南中医药大学,国标代码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并有留学生、华侨、港澳台学生招生资格的普通本科公办高等学校,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学校位于省会郑州,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教育部中医学专业“5 3”一体化招生院校、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龙头和中心。
第六条 河南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管、工、文、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高等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办学层次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兼招专科生(单独考试招生)。办学形式以全日制在校生为主。现有36个本科专业;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第三章 招生组织机构和人员
第七条 河南中医药大学成立了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招生委员会,负责对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第八条 河南中医药大学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负责学校招生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九条 河南中医药大学不委托任何社会性中介机构或个人从事招生工作。
第四章 招生计划
第十条 河南中医药大学根据社会需求、发展规划、办学条件、生源状况、学科发展等因素,结合近年来本校招生计划编制情况,综合分析,制定本校招生计划,经校长办公会和学校党委会审定后,报河南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审批。
第十一条 河南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根据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制定招生方案,并报河南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审核备案。学校招生就业处同时将生源来源计划按要求及时报送有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主管部门,并通过相关渠道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 根据教育部有关政策,我校安排少量预留计划,并报主管部门审核、教育部备案,主要用于录取调档比例大于100%时符合录取要求并服从专业调剂的进档考生。
第十三条 2024年,学校本科面向河南、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江苏、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广东、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安徽、重庆、海南、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山西、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西藏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并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的招生录取。在河南省内参加提前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和本科二批等批次招生。
第十四条 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科大联合学院,由中国河南中医药大学和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联合创办,是教育部和河南省政府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24年招生专业为药学(中外合作办学)、制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学制四年,办学地点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龙子湖校区。
第十五条 学校部分本科专业按大类招生,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将招生大类视作一个专业志愿填报即可。
学校按大类招生的有中药学类(包含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中药制药、生物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等专业)、公共管理类(包含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健康服务与管理、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等专业)、计算机类(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医学信息工程等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类(包含英语、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
学校构建书院与学院双轨协同育人模式,大类招生录取的新生入学后实行大类培养和书院制管理,并于第一学年末根据学业成绩排名按专业比例进行分流。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六条 录取体制:学校招生工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执行“学校负责、省招办监督”的规定。
第十七条 提档比例: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情况和有关规定确定提档比例。
第十八条 录取原则:对于进档考生,我校采取“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原则。即先按分数高低排序,再按其专业志愿检索分档,分配专业(所有专业调剂考生的优先级均低于其他进档考生)。在投档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相关科目分数高者。相关科目分数比较顺序:语文、数学、外语。
第十九条 按大类招生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中的英语专业,在第一学年末专业分流时,只接收高考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科大联合学院的药学(中外合作办学)、制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招收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其他专业外语语种不限,考生进校后均以英语安排外语教学,请非英语语种考生谨慎报考。
第二十条 退档原则:以下情况学校可予以退档: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所报考专业已满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体检不符合录取要求者;分数低于所有专业均无法满足者;不符合专业要求条件者;高考诚信档案有不良记录者。
第二十一条 体检要求:学校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的有关规定。录取期间,根据高考体检表无法确定身体状况的考生,学校组织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不适合所报考专业学习的考生,学校予以退档。新生入校后,学校将进行体检复查,对在高考体检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者,将做出相应处理,直至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二十二条 我校录取各专业学生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第二十三条 对经各省招生考试主管部门认可、公示并已计入高考成绩,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我校原则上予以认可,并根据该省有关规定提档录取。
第二十四条 录取结束后,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我校在河南中医药大学招生网上及时向社会公布录取结果。
第六章 收费标准及其他
第二十五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学生入学时必须按学校规定的缴费方式和时间缴纳学费、住宿费。经河南省物价局、财政厅和教育厅批准,2024年学费收费标准为:
普通本科:医学类专业:5500元/生∙学年和6000元/生∙学年(详见学校招生网),文史类专业:4400元/生∙学年,理工类专业:5000元/生∙学年。
大类招生的中药学类专业,在专业分流前学费按照5500元/生∙学年标准执行,专业分流后到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学费按照5000元/生∙学年标准执行,并退还专业分流前学费差额部分;专业分流后到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学生学费标准不变。
第二批本科与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联办专业:护理学(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英语方向)、运动康复:12000元/生∙学年;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与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合作)、医学影像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与意大利基耶地-佩斯卡拉大学合作):18000元/生∙学年。
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科大联合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和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共同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药学、制药工程专业学费暂按现行收费标准执行,如遇政策调整,按最新政策执行。
住宿费收费标准暂定:
龙子湖校区为六人间800元/生∙学年、四人间1000元/生∙学年,如遇政策调整,按政府最新政策执行。
第二十六条 新生入学报到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进行全面新生资格复查。资格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依据有关规定,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冒名顶替、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并按上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我校是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院校之一,特别优秀的学生每年可获得8000元国家奖学金,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可获得5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另外我校设立了新生入学奖学金;设立了在校学生综合奖学金,根据每学年综合测评成绩,对约10%优秀学生予以2000元的奖励。
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每年有20%左右的学生可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16000元以内的国家助学贷款;20%左右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可获得平均3300元的国家助学金;学校还通过绿色通道、减免学费、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等措施对特别困难学生提供帮助。此外,学校还积极采取措施,争取社会各界的捐助与支持,设立相应的奖励或资助基金。学校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我校落实服兵役学费资助政策:自主择业的退役士兵,按政策规定,可申请学费减免,减免标准按所学专业的收费标准执行,每人每年最高16000元;学生在校或毕业后应征入伍,可申请学费补偿或助学贷款代偿,每人每年最高16000元。
第二十八条 新生入学注册后,学校依据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培养,合格后颁发河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颁发学士学位证书。符合条件、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申请修读双学位专业,成绩合格者颁发双学位专业学位证书。
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科大联合学院学生,符合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学位授予条件的,同时颁发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章程由河南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章程自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备案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一条 联系方式及地址:
学校招生网址:https://ptzs.hactcm.edu.cn/
招生专用邮箱:zszy@hactcm.edu.cn
招生咨询电话:0371-86667366(学校招生就业处)
纪检监督电话:0371-65575590(学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
招生就业处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56号河南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邮编:450046。
本章更新于2024年5月,最新章程以官网为准。
成立“河南中医药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并成功获批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国税局联合认定的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和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为争取个人和企业捐赠提供了便利条件,开拓了校、政、企多方共同合作的新模式。获得捐赠资金近2.1亿元。注册河南省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友会,为学校16余万名校友搭建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平台。与洛阳市、驻马店市等10余个市、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与宛西制药、羚锐制药、北京康仁堂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合作,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20余项。
国际交流合作: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近40年,目前紧紧围绕“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工作目标,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与医疗机构、企业等广泛开展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2020年学校获批开办我省第一所特色孔子学院——美国亚利桑那中医孔子学院,开展了意大利护理学、意大利医学影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2年教育部批准学校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MSU)设立“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科大联合学院”。学校“中国-马来西亚仲景中医药中心”揭牌;再次中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并获得“中医药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文化类项目。学校与河南省侨联共同开展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行动,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近年来,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8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78项;荣获全国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国家虚拟教学实验项目3项。成立“双创学院”,通过参加省级、国家级“挑战杯”“互联网 ”创新创业竞赛共荣获国家级奖项31项,省级奖项160余项。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名医大家、企业家、管理专家等。教师中涌现出了以国医大师、“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张磊、“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郑福增、“2020全国先进工作者”朱明军、首届“河南最美医生”李发枝、“全国五一巾帼奖章”李素云、“中国好医生”徐立然、“河南最美教师”朱现民。以及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和“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为代表的感动中原、唱响全国的优秀大学生先进群体,展示了学校良好的育人成果。
近年来,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24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80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47项;主编学术专著(译著)共2544部;发表学术论文50850篇,被SCI、EI、ISTP等收录2283篇;共承担科研项目1952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97项,省部级项目458项,厅局级项目1297项,累计承担科研项目计划经费25630.75万元。
仲景研究:学校积极开展仲景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进一步挖掘仲景学术,并使之发扬光大。学校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共同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仲景传承与创新专业委员会、河南省仲景方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张仲景传承创新中心,编撰完成了600万字、5卷12册的《张仲景学术研究大成》,出版了系列研究专著,建立了目前国内一流的仲景学术研究论文目录数据库;学校完成了《伤寒论》教学片及电影《张仲景》的拍摄,举办了仲景科技文化节、百家论坛、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等系列学术活动等,彰显了学校立足河南,突出仲景的办学特色。
1953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河南中医进修学校创建。
1958年9月4日,河南中医学院成立。
1979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面向全国招收和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
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7年,相继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3年,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
2011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订共建河南中医学院协议。
2012年,学校被列入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规划学校,并成为“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
2013年,学校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博士授权学科获得河南省和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
2016年,河南中医学院更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
2020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2020年11月,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