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渭水利风景区位于渭河岐山段北岸,是一项集护岸固堤、生态景观、生物净水、亲水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湿地特色景观惠民工程。该景区于2012年6月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已建成景区面积160万平方米,建设景观大道9.26公里,建造景观水面40万平方米,建成湖面16处,节点景观4处,小岛19处,栽植芦苇千余亩,种植草皮300余亩,水生植物繁育苗木基地238亩,种植各类乔、灌木43.7万株,引进金叶芦、卡开芦、莲花、水葱、千屈菜等水生植物24种11.2万株,为白鹭、灰鹤、水鸭、燕鸥等水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其中投资3500万元的渭河岐山段十里芦苇生态景观长廊工程被树立为陕西省渭河治理样板工程,2014年9月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芦苇景观长廊景色宜人,滩地和广场软硬景观交相辉映,其独特的原生态风光和诗画般的水利风景成了沿岸群众的最佳休闲娱乐场所、宝鸡大城市副中心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渭河是条“母亲河”,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但前些年,渭河竟然成了藏污纳垢的“垃圾箱”。曾受着渭河恩泽的岐山人,对这条“母亲河”爱恨有加。
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不畏艰险,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如今,勤劳勇敢的岐山人在渭河之畔精心谱写着治渭乐章。
面对渭河,他们大胆喊出了“整治环境,美化母亲河”的铮铮誓言。 2011年初夏时节,一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治渭战斗在 10公里长的渭河长廊打响,一段波澜壮阔的治河史在西岐大地上演。
善治者先治水。岐山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把渭河综合整治作为盛世治水、兴岐富民的重大战役,拿在手上,放在案头。打造防洪安澜屏障等战役接连打响。
治渭没有现成的经验,在“母亲河”创建水利风景区更是新的尝试。岐山人开动脑筋,请专家、拜名师,学江南经验,像绣花女一样在渭河两岸细心描绘,大到每个景点规划、小到水草种植方法,建设者经历着一个个挑战。建设中,他们探索出了具有岐山特色的治渭模式。
以洪畅堤固为前提,不栽植大的乔木,不搞永久性建筑。
尊重河床的自然现状,不人为改水、改河,施工就地取材。
在护坡覆土,栽花种草;在水里栽植20多种水生植物,给鸟类、鱼类留下足够的栖息空间。
修建广场、游园、栈道,为游客提供游乐之地。
将河滩、河堤、护坡全都绿化美化,并建设周易广场、周礼广场,融入西周文化元素。
风景区不光处处见景,还要有整体效果,而作为水利风景区更要有独到之处、压轴之景。县水利部门想尽办法,阅遍南方水利风景区的亮点之笔,结合西部干旱少雨、渭河排洪的实际,精心设计了十里景观芦苇长廊,把它当作风景区的核心和治渭“名篇”去建设。
不建则罢,一建惊人。在芦苇长廊施工中,他们花费了大量心血。南方生长的普通芦苇,要在北方渭河滩大面积种植,能否成活?面对新课题,县水利局技术人员蹲守渭河滩,吃住在工地,从选苗、繁育、栽植等环节反复试验、对比,摸索出了坡面压条、水边扦插、滩地埋根的栽种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