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永乐时,清晏园为督理漕粮的管仓户部分署,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政府在清江浦设官治河,河督靳辅在明代户部分司旧址设立行馆,雍正七年(1729年),改设江南河道总督署。后经历任河督整修,公园建成规模。清晏园曾先后称为西园、淮园、澹园、清宴园、留园、叶挺公园、城南公园。1991年,公园更名为清晏园。园内亭、台、楼、阁、假山错落有致,曲径、长廊、流水循环往复,四季花繁木盛,秀丽典雅。
组成
清晏园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仿古建筑:主要有淮香堂、蕉吟馆、今来雨轩,以及蔷薇园与曲廊、水榭、船楼和谦豫斋等。
2、坐落在西北的关帝庙。
3、坐落在西南的叶园(今为叶挺纪念堂)。
4、坐落在荷池北的荷芳书院。
5、假山、曲桥类景点。
河道总督署
河道总督署是清代全国最高的治水机构,是国家在京城以外专设的治河决策、指挥和管理机构,管辖着黄、淮、运河。从1678年始,清代常驻淮安的河道总督有72任,共58位,历时183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裁河道总督,由漕运总督兼理河务,迁驻清宴园,历时43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裁漕督,总督署改为江北巡抚署;1905年改设江北提督于此。
河道总督直接受命于皇帝,下辖四道、二十四厅二十四(河兵)营,其”规模之大,县城无两“。河道总督的正职多为正二品,或是从一品,副职为正三品。朝廷还常以官阶较高的官员任河道总督,如高斌,嵇曾筠等人均授大学士衔。
现河道总督为2008年复建。集中展示了淮安古今治水成就,成为展示淮安水利的一扇窗口。
观赏价值
其中的荷芳书院最值一提。荷芳书院原是清代河督靳辅所建的清晏园的一部分,清晏园始建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当时手握数大权的河督驻节清江浦:“凿池种树,以为行馆。”后又几经修建,方具园林规模。荷芳书院是清晏园内最具有特色的建筑,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兴建,后屡经变故,清晏园面目全非,“唯存荷芳书院”。荷芳书院在苏皖边区政府时期,辟为新华图书馆,后因纪念“四·八”遇难烈士,又易名为博古图书馆,近年来重新翻修,复名为“荷芳书院”,门侧楹联仍为旧句:名园别有天地,老树不知岁时。
以荷芳书院周围,是当年河督游憩之所,碑亭和碑廊就建在此处。从这些御制的碑文中,可以了解到治水的艰辛和漕运的情况,是一组不可多得的水利史料和历史文物。
在观赏风景、乘艇游弋的同时,还可在园内看到各种书画摄影展览、盆景花卉展览和儿童游艺场等。清晏园是游览者得以心旷神怡的乐园。
清晏园在二十世纪时曾经被当成是居民区供人居住,其中如今的紫藤花馆等地就是典型的民居区。
交通信息
淮安公交1-40路为市区线路,61-68路为楚州区线路。公交8路 连接市区和楚州区。 重要线路:8路:淮安车站--周恩来纪念馆--楚州车站。 62路:吴承恩故居--勺湖--周恩来故居--镇淮楼--楚州车站--周恩来纪念馆。 出租车:起步价8元(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