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受朋友之托到美国西部矿区安吉尔,找西蒙·威勒打听一个名叫吉姆·斯迈雷的下落,却被威勒堵在墙角,硬是听他说了一通乱七八糟不相关的事情,最后才找机会惶惶逃走。事后“我”心里嘀咕,“我”的朋友根本就不认识此人,他只不过编了个恶作剧,骗“我”去听威勒枯燥无味的讲述,拿“我”开心罢了。威勒讲述时,脸上不露一丝笑意,眉头一皱不皱,语调严肃沉闷,表面看起来煞有介事,很可能要告诉“我”一件非常要紧的事情。结果他却东扯一句,西扯一句,不停地绕来绕去,没完没了地说些无关痛痒的事情,让“我”不知所云,“我”最后选择逃跑了事。
在威勒讲述的琐事中,有不少欺骗的例子。斯迈雷上了陌生人的当,赌青蛙时输掉了一大笔钱。那只青蛙上了人的当,被灌了两大捧铁砂仍试图腾空而起。那条擅长撕咬对手的后腿而屡屡获胜的狗也被人所骗,当它面对一条被锯去了后腿的狗,找不到下嘴的地方时,伤透了心,仆地而终。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该小说的背景是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淘金热,此时正值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整个美国社会热衷商业投机,判断社会价值的唯一标准便是对金钱占有的多寡;资本家为了积累财富,巧取豪夺,不择手段;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身利益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为了聚敛金钱,人与人之间相互欺骗,尔虞我诈,甚至丧失基本的道德标准。
创作经历
虽然马克·吐温生活在美国内战前后,但是他早年就来到西部谋生,受到更多的是“淘金热”的影响。马克·吐温,在美国西部边疆挖过矿、淘过金,还做过编辑。当时的加利福尼亚州,做每件事情都要通过打赌来决定的。卡拉维拉斯县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境内。当时到美国西部的“淘金者”,简直就像是《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嗜赌成性的吉姆·斯迈雷,为打赌甘愿跟着屎壳郎走到墨西哥去看个究竟。该故事反映出当时美国西部人的性格。一群群的移民到美国西部边疆地区,生存竞争残酷,这样的现实生活反映在《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的故事中。
人物介绍
吉姆·斯迈雷
小说的主人公吉姆·斯迈雷,他什么都赌,赌鸡猫打架,赌停在篱笆上的哪只小鸟先飞走,甚至连人最尊贵的生命他也去赌。只要让他赌,不管赌什么,他都称心如意。他对待赌博的态度很“执着”,如果看到一个金龟子在走,他也要跟人赌它多久要去哪里,只要有人愿意赌,他甚至可以跟着去墨西哥。对待事情认真执着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值得学习和发扬,但是斯迈雷这种“优秀”的品质却表现在赌博上,他把赌博当作一件正事来做,当作生活全部内容的“执着劲”让人十分好笑。斯迈雷如此执着的结果是受人愚弄,输掉了比赛。
西蒙·威勒
西蒙是个“好脾气”的老人,他是故事的讲述者。“我”受朋友之托向西蒙打听列昂尼达斯·W·斯迈雷的下落,但西蒙不管“我”此行的目的,强行向“我”讲述毫不相干的吉姆·斯迈雷的故事。而且为了防止“我”逃跑,还把“我”逼到墙角,用椅子封住“我”的去路。西蒙讲的故事荒唐可笑,但他却很严肃,眉头紧皱,脸上不露一丝笑意,叙述腔调四平八稳,看起来认认真真、诚心诚意,似乎正在做一件很要紧的事情。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主题思想:对美国19世纪下半叶的现实问题进行批判。
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19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上升阶段,经济实力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高。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以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胜利而告终,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迎来了一段巩固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统一,经济日趋繁荣,社会不断进步,人民深受鼓舞,应该说,这个时期的美国现实状况是非常良好的。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对美国的人文观念造成了极大冲击,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开始腐蚀美国,统治者的虚伪狡诈和巧取豪夺,阶层间的贿赂成风和利益侵轧,小市民的财富梦幻和投机狂热,构成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镀金时代”。马克·吐温对美国现实的批判,是一个社会个体对自己处境的思考和抗争。
对美国人性的批判
赌徒最大特点就是嗜赌如命,凡事必赌。小说中对赌徒吉姆·斯迈雷的刻画说要是他看见一只屎壳郎朝哪个方向走,他就跟你赌它几天才能到——不论到哪儿都行;只要你接茬,哪怕是去墨西哥,他也会跟着那只屎壳郎,看看它到底去不去那儿,路上得花几天的时间。虽然屎壳郎这东西极臭极丑,但是赌徒不嫌弃,因为热爱赌博,自然也就爱屋及乌,喜欢屎壳郎了。
类似的赌事也发生在吉姆·斯迈雷身上,沃尔克牧师的太太身患重病,眼看就要没救了。这时医生过来看完病人后说道:“我主保佑,她能缓过来了。”不料这时,赌徒冷不丁跳出来说要押两块五,赌她缓不过来。这本是生死攸关时刻,性命悬于一线,大家都屏声息气,心中悲然、肃然。赌徒却突然跳出来打赌,把它当作一件普通赌事,压根就没把人命当回事。从中可以看出,赌徒吉姆·斯迈雷可以为打赌而蔑视人世间的任何世事,即便是人命在他眼里也远远不及打赌的“乐趣”重要。通过这样的人物刻画描写,作者意在揭示自己对当时被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腐蚀了的扭曲的人性的批判。
对美国政治的批判
小说中马克·吐温有意将小斗狗名叫安德鲁·杰克逊,跳蛙则叫丹尼尔·韦伯斯特,这俩名字恰好是当时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头面人物的名字。小说把政党领袖比作斗狗是一种嘲弄,接着又对斗狗进行看似表扬的讽刺:“那可是只好狗,那个安德鲁·杰克逊要是活着,一准会出名,胚子好,又聪明。”可实际上斗狗的本领很简单,它只会咬其他狗的后腿。而且,在故事的最后,“安德鲁·杰克逊”竟然遇上了一只没有后腿的狗,黔驴技穷只能战死沙场。还有小说中的跳蛙,实际上不过是只蛤蟆,在英语词汇中这词还有讨人嫌的意思。小说先写跳蛙的自负,然后写它的愚蠢,尽管这是只训练有素的从未败过的跳蛙,但是最终却被人灌满了沙弹不能动弹,输掉了比赛。[4] 这些情节看似荒唐透顶,却有着深厚的现实根基,来源于马克·吐温对客观社会的慧眼观察,它们深刻地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本质:奉行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投机盛行,人情冷漠,缺乏诚信和沟通,道德沦丧。马克·吐温借用两个曾经不可一世、最后却惨败而终的动物形象,尖锐地讽刺了资产阶级统治者的愚蠢和无能,预示了他们终将灭亡的命运。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的题材,尖锐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黑暗。
艺术特色
写作手法
悬念、突转等手法的运用:作家利用陌生化理论,借助悬念和突转的手法,别出心裁地描写了从事斗鸡、斗狗的赌徒的生活。描写视角独特,构思新奇,延长了审美时间,增强了审美效果。陌生化理论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让赌徒的丑态大显原形。作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人们赌博的心态、赌博的内幕、赌博的机关技巧和赌博的恶果。
斗狗是小说中赌徒斯麦利常用的赌博方法,而且每赌必赢。刚开始时,小狗表面上装出一副可怜相。“光看外表你准以为它一钱不值,就配在那儿拴着,一副贼溜溜的样子,老想偷点什么。”作者通过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陌生化效果。
斗狗时,赌徒斯麦利的小狗先是假装可怜,迷惑对手,让对手放松警惕,产生麻痹思想。然后凶相毕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小狗采用了假痴不癫的战术,还采用持久战术,克敌制胜。小狗不断变换着战术,先哀后凶。这里作者利用突转,产生陌生化效果:它不断消耗对方体力,当对方力竭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当快速制敌不能取胜时,就利用持久战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取得胜利。小狗的取胜方法就是接二连三被对手撕咬,毫不心灰意冷,而是“突然咬住对方的后腿关节,死死咬住不放,嚼都不嚼一下,不管要咬多久,那怕是一年,直到对方认输为止”。这里采用突转的写作手法使局面发生改变,小狗由逆境到顺境,最终获得胜利。
叙事技巧
小说一开头,故事的叙述者是第一人称“我”,受朋友之托,去拜访好脾气、爱絮叨的西蒙·威勒,向他打听“我”朋友的朋友列昂尼达斯·W·斯迈雷的下落。读者读到此,可能会想,接下来应该会描述“我”与西蒙·威勒之间发生的故事吧。不料,随着小说的进展,“我”却突然隐匿起来,故事的叙述者转而变为了西蒙·威勒,他不顾“我”的冷漠反应,喋喋不休地向“我”讲述了赌徒吉姆·斯迈雷的奇闻轶事。“我”转交了叙述权,成为了和读者一样的故事听众。这种叙述者的转换技巧,使得小说摆脱了传统的、单一的、专断的叙述者的模式,“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无所不晓的上帝,却成为了和读者平等的聆听者,而西蒙·威勒作为故事中的人物又成为了故事的叙述者,这样就使得故事具有了开放性,情节的发展具有了多种可能,从而无形中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和认同感。
幽默艺术
小说中的人物充满了喜剧元素。讲故事的西蒙是个“好脾气”的老人,却不顾“我”的真正来意,“把‘我’逼到墙角,拿自己的椅子封住我的去路”,讲了一通和“我”毫无关联的枯燥无味的事情。更为可笑的是,尽管“我”对故事反应冷淡,西蒙却一本正经,不苟言笑,要将讲述赌徒吉姆·斯迈雷的故事当作极其要紧的事情来办,并且语气中“透露出认认真真和诚心诚意的感人情绪”。寥寥数笔,便刻画出一个活在自己世界的固执己见的老人形象。
此外,西蒙在说话时,充满了地方口音、土语和俚语,甚至还有大量的语法错误。马克·吐温对此没有回避,而是运用拼音的方式如实地加以呈现,一个带有强烈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美国西部采矿工人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另一个搞笑人物是吉姆·斯迈雷,马克·吐温不惜浓墨重彩,采用夸张渲染的手法来突出他对赌博如痴如醉、无法自拔的丑态:“如果斗的是狗,他赌;斗的是猫,他赌;斗的是鸡,他还赌;嘿,就算有两只鸟落在篱笆上,他也要跟你赌哪一只先飞;要是他看见一只屎克螂朝哪里开步走,他就跟你赌它几天才能到——不论到哪儿都行;只要你接茬,哪怕是去墨西哥,他也会跟着那只屎克螂,看看它到底去不去那儿,路上得花几天的时间。”多么荒唐可笑啊,连屎壳郎这种人人避之不及的臭虫也竟然能用来打赌,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例来了吧。可是仔细一想,对于一个疯狂的赌徒来说,这一切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正是这种荒唐而又合理的夸张,突出了人物形象,营造出了极强的幽默“笑”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小说中那些被用来充当赌具的动物。这些动物在赌棍吉姆·斯迈雷的调教下似乎通了人性,也沾染了赌博的恶习。那匹病怏怏的母马,虽然比赛初期慢慢吞吞,可是“到了终点跟前,它就抖起精神,拼了老命;四只蹄子到处乱甩,甩空了的也有,甩偏了踢到篱笆上的也有,弄得尘土飞扬,再加上咳嗽、打喷嚏、攥鼻涕,闹闹哄哄——赶到裁判席前头的时候,它总是比别的马早一个头,让人能看明白。”完全是一副赌场老手的模样。这些出神入化的拟人化的描写,看似在写动物,实则是用动物作陪衬,精彩地刻画出赌徒斯迈雷赌场胜利时的狂妄得意以及失败时的无奈绝望,幽默效果顿时倍增。
作品评价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形象地勾勒出当时正在开发的美国西部地区的社会风貌,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其悬念突转手法的运用、新鲜视点的挖掘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李新霖(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910年),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美国著名小说家、作家、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哈克贝里·芬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