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倪吾诚出生在河北的一个穷乡僻壤之中——孟官屯。他家是当地首富,祖父参加过“公车上书”,维新失败后上吊自杀。倪吾诚长到十几岁,思想行为继承了祖父的偏激,母亲企图用抽大烟和娶媳妇的办法来挽救他。尽管倪吾诚使尽了浑身解数来反抗,但婚姻的枷锁最终还是套在了他的脖子上。女方静宜是乡下地主的女儿,和寡母姜赵氏及也是寡居的姐姐静珍住在一起。婚后不久,倪吾诚的母亲亡故,他变卖了家产,坚持要出洋,在静宜家的帮助下,终于如愿以偿。 旅欧两年的倪吾诚回来后,在北平的一家大学任教。倪吾诚本身是位并无多少能力的知识分子,在西方他或许能较轻易谋一饭碗,然在40年代之中国,光有一些洋理想、洋知识是万万不能做成什么的。他到处借钱,仅为了一解馋瘾,为了给子女们买份礼物。他是深爱妻儿的,但又见他们生活在“愚昧”、“落后”中而不自觉,便觉可惜,便觉可恨,而他,其实又无能力真正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倪吾诚喜欢酒肉,喜欢舞会,喜欢洗澡,喜欢西方文明,在他眼中,沾上“洋”的便是好的。他也曾试图给子女们一些“洋”知识。教女儿挺起胸走路,带儿子上澡堂,给他们买玩具———活动变人形。可惜,这一切家人群起而攻之,故收效甚微。倪吾诚一身洋气,以文明自居,追求爱情、追求生活质量,企图以此改造妻子。然而静宜要的不是当狐狸精,要的是生孩子,要的是省钱买煤球而不是没有用的玩具“活动变人形”。争论一直贯穿于他们的全部生活,尤其是静宜乡下的母亲和姐姐也来北平同居后,三个女人组成了反对倪吾诚的统一战线,家里成了一个随时可以爆炸的火药桶。 倪吾诚几天不回家,静宜恨得咬牙切齿,以为他在外面嫖妓。而实际上他只是受不了家里的气氛,就在外面游荡请客,大谈自己的抱负,和学生探讨中国的前途。回家后冷战依然不断,他给了静宜一枚用来领工资的图章,母女三人与他立刻化干戈为玉帛。静宜郑重其事地去学校领工资,却发现倪吾诚早就把工资领去了。她暴跳如雷,回家后与母亲姐姐共同算计丈夫,偷走了他兜里的钱,又扣了他一身绿豆汤,倪吾诚狼狈逃窜。 倪萍是静宜的大女儿,才9岁,过早的懂事了。家中三个妇女对爸爸的恶毒诅咒每每让她胆战心惊。一天,倪吾诚酒醉后在雨中跳墙回家,差一点命丧九泉。静宜的照顾又让他感到了人间的一点温情,然而学校将他开除了,他不知道这是妻子糟蹋他的结果。倪吾诚和静宜的和好让岳母和静珍有些失落,甚至不满,她俩不知道如何排遣这种没有斗争的日子。 在妻子怀第三个孩子的时候他想到离婚,引来同乡好友的一致谴责,于是远逃他乡。之后又去过解放区,解放后终于离婚,然再婚并未给他带来幸福。在一次次运动中,他热情高昂地赞美领袖的英明,一如小丑般慷慨激昂,倒也少了皮肉之苦。晚年十分寂寞,子女皆以与他交谈为一大累事、一大恨事。
人物关系
全书实际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从海外归来的知识分子——倪吾诚,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在两个大学里担任讲师的职位。书中描写了两类人,一类是知识分子,一类是市民。倪藻的母亲静宜就是一个典型的市民。他的家庭也是一个标准的四口之家。静宜和倪吾诚有两个孩子——倪藻和倪萍。这个家庭里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姥姥江赵氏,就是倪吾诚的丈母娘;一个是江赵氏的大女儿,叫静珍。静宜、江赵氏和静珍又构成一个小团体,这是典型的从天津的农村转到北京来的市民家族。
作者简介
王蒙(1934~) 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 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 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这时期著有长篇 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 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 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 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 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 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 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