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描写四川偏僻山村葫芦坝农民许茂一家的命运遭遇,回顾了合作化以来农村生活的曲折,反映了“文革”后期群众与“四人帮”的较量。1975年“四届人大”召开,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各条战线传来了整顿的喜讯。原县委宣传部长颜少春来到葫芦坝住在许茂家。许茂是土改积极分子、合作化时的作业组长,但长期“左”的政策使他变得孤僻自私,在集市上他竟压价买下别人用来付药钱的食油,再高价售给他人。连大女儿病逝,他也因大女婿金东水刚挨了整怕受牵连就不闻不问。但他勤劳善良的本性并没有改变,工作组来后生活有了转机,他就逐渐清醒了起来,并满怀深情地接纳了金东水一家。他的四女儿许秀云性格温和又坚韧不拔,是富有传统美德的劳动妇女。她受尽了郑百如的欺凌折磨,又遭他遗弃,但她仍顽强地追求理想的生活,她拒绝家人的安排,决心和她所同情和敬重的金东水生活在一起。当听到别人另为金东水作媒时,她痛苦得投河自尽。最终他俩成了眷属,她担负起抚养大姐遗孤的责任。 金东水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基层干部,在郑百如不断打击陷害下,他中年丧妻,住房被焚,只得拖儿带女蛰居在小小的提水站里。但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丝毫没有动摇,他为勤恳忠厚、委屈应付的大队长龙庆排忧解难,为葫芦坝设计了近期和远景的规划。生活正出现转机,工作组却又被撤了回去,颜少春说:“不过,我们还会回来的!”
1978年以前,中国作家受制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小说创作和观念的发展变化同样不能离开这一传统和现实。大概从1978年代开始,小说开始显示出一体化时代不尽相同的追求和风貌。 作为一种想象和虚构的文体形式,逐渐脱离了单纯的政治目标和强调的教化功能。对人的内心痛苦、情感要求、思想矛盾等与人性相关的问题,开始在小说中得以反映和表现。
两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根据周克芹的小说改编摄制而成,据说在当时的八十年代,由于导演与原著者之间对剧本有分歧,结果产生了中国百年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八一厂与北影厂同时开机制作同一部电影,几乎是同时上映;八一厂选择了王馥荔、斯琴高娃主演,而北影厂则选择了李秀明、张金玲、杨在葆主演,确实在当时的电影界热闹了一番。
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版本较为忠实于原著,以四姑娘许秀云的命运为主线,展示了在特定环境下人们心中的痛苦纠缠和各种复杂的矛盾带给人的影响。
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版本将原著悲剧情节的中心由四姑娘许秀云移到了许茂身上,对主要人物的个性、心理活动重新进行的加工,强化了影片的思想性和社会性。影片在选景、构图等方面采用水墨画的写意风格,并表现出具有浓郁的四川地域特色。
许茂是作品中刻画得最有深度的人物形象。在农业合作化时期,担任作业组长的许茂,全身心地投入集体的农副业生产,是一位深受人们敬重的“爱社如家”的积极分子。他居住的那座宽敞、明亮的三合头草房大院,就是合作化以后他辛勤劳动的结晶。之后随着左倾思潮的泛滥和“文革”的一场动乱,农民利益受到严重的侵害,许茂的灵魂开始变异,性格也变得自私、
冷酷、无情无义。他情愿让自己宽敞的三合头草房空着,也不肯接纳遭灾的大女儿一家;在连云场赶集时,他趁穷苦女人为孩子治病之危,竟压价倒卖菜油。一个从农业合作化时期顺畅生活过来的农民,性格竟然发生如此剧变!作者解剖许茂老汉,更是在解剖历史。在“文革”后期,当许茂从工作组的整顿中看到了葫芦坝的希望,他那被扭曲的性格又开始朝着正常的方向转变,焕发了生活的热情。小说让许茂思想性格的变化历程烙上鲜明的时代印记,包孕着农村生活曲折变化的丰富内容。
四姑娘许秀云,是许茂众多女儿中受苦最深、感情负荷最重,也是作者倾注了全部热情刻意描写的一个人物。她勤劳、善良、贤淑,性格蕴藉,对爱情和幸福充满执着的追求。虽然在少女时就受到郑百如的奸污,被迫成婚后又受到他百般折磨直至遗弃,但这些都没能泯灭她对生活的希望。面对郑百如泼来的污水和不被人理解(包括自己的父亲和姐妹)的现实,她始终未放弃一个普通农家妇女所能采取的抗争行动。她拒绝再嫁到外地,在连云场,她落落大方地跟金东水一家人走在众目睽睽的街上,在夜间细雨中,她奔走于乡亲们中间,揭发郑百如的罪行。许秀云的悲苦命运和不屈抗争的精神,以及她在逆境中对未来幸福的执着追求,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而且反映出迷雾将要消散,光明日渐显现的时代进程。
除许茂老汉和四姑娘许秀云外,小说对三姑娘的泼辣、七姑娘的庸俗、九姑娘的纯真,都写得颇有个性与特色。
作者简介
周克芹,农民作家,1937年生,四川省简阳人。1953年考入成都农业技术学校,
1958年毕业于成都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回乡务农,先后当过农民、民校教师、生产队长、大队会计、农业技术员、公社和区干部。曾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1959年开始文学创作。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村生活,他的作品大都是反映农村生活的题材,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63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井台上》之后,1973年以来陆续发表了《早行人》等20余篇作品。197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0年5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标志着作家创作道路上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勿忘草》、《山月不知心里事》连续获1980、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陆续发表《邱家桥首户》、《晚霞》、《果园的主人》、《上行车、下行车》、《秋之惑》等颇有影响的中短篇小说。他的作品还有中短篇小说集《二丫和落魄秀才》,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短篇小说《勿忘草》、《山月不知心里事》、《桔香,桔香》和《晚》等等。其中《勿忘草》和《山月不知心里事》分 别获1980年和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9年调四川省文联任专职作家。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现代作家》主编等。1990年因病逝世。
周克芹善于描写蜀中农村的生活和人物,小说中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沉委婉的情韵,不仅蕴蓄着作者对“农业问题”、“农民问题”的理性思考,也标志着他的艺术追求。
第一章 雾茫茫
第二章 未圆的月亮
第三章 初访
第四章 不眠之夜
第五章 连云场上
第六章 田园诗
第七章 雨潇潇
第八章 寂寞
第九章 夜深沉
第十章 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