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埃勒里·奎因

埃勒里·奎因是曼弗雷德·班宁顿·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这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美国推理小说代名词,他们堪称侦探推理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的经典作家,开创了合作撰写推理小说成功的先例。埃勒里·奎因也是其小说中的主人公,其角色本身就是一位侦探小说作家兼超级侦探。年轻英俊的侦探埃勒里·奎因和他的父亲——纽约警察局的警官理查德·奎因是其大多数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从1929年到1971年,埃勒里·奎因发表了数十部推理小说。
目录
埃勒里·奎因介绍

人物经历

童年时期

1905年1月11日,曼弗德·利奥波夫斯基(Manford Lepofsky)生于纽约布鲁克林,Benjamin Lepofsky和Rebecca Wallerstein之子,还有两个姐妹;他的童年在布鲁克林度过;

童年的李有一段被他称为街头暴力(brutality of the streets)的困难时期,此时他开始通过书本寻求庇护。(时间不详)

1905年10月20日,丹尼尔·南西(Daniel Nathan)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Meyer H. Nathan和Dora Wallerstein之子;后来搬往纽约乡下的埃勒米亚(Elmira);

1917年,丹奈全家回到布鲁克林,住进娘家的房子;

1917年冬,丹奈左耳脓肿卧床,开始接触侦探小说,他的阿姨就在他的床头给他读阿瑟·柯南·道尔的《冒险史》,这影响了他的一生;

1921年,时值高中的第三学年,16岁的丹奈辍学打工以便补贴家用;

青年时代

1926年,丹奈与Mary Beck结婚,育有2子;而大学毕业的李为自己找了一条通往广告业的路。

1927年,李与弗朗西斯(Frances Guihan)合作,为无声电影“Closed Gate”写了剧本;

1928年,李与Betty Miller结婚;丹奈成为纽约一家广告代理商的编辑和艺术主管;

1928年,二人历时3个月写出了《罗马帽子之谜》,作为当时McClures杂志和Lippincotts书屋联合主办的侦探小说有奖征文参赛作品,原本应获首奖,因杂志社突然倒闭,继任者将奖授予了别人;

1929年,Stocks出版社(Lippincotts书屋)将《罗马帽子之谜》出版,共发行8000册;

1930年,创作了《弗兰西寓所粉末之谜》,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为他们以后坚持创作埋下伏笔;

冉冉新星

1931年,二人正式放弃工作,改为专心写作,预示了一个时代的来临;

1932年,二人发表四部长篇侦探小说,两部以“埃勒里·奎因”名义发表的《希腊棺材之谜》和《埃及十字之谜》,两部以“巴纳比·罗斯”名义发表的《X的悲剧》和《Y的悲剧》。四部堪称解谜推理的经典作品;

1932年,二人带着面具在哥伦比亚大学等会场展开辩论,当时人们以为埃勒里·奎因就是S.S.范·达因,而巴纳比·罗斯是Alexander Woolcott,实际上在《罗马帽子之谜》的序言中奎因就留下线索告诉读者罗斯其实是奎因的分身;

1932年,在《X的悲剧》中首次使用临终的线索,此后在1933年的《孪生之谜》中将“临终的线索”带入埃勒里系列,并成为奎因的标志性诡计;

1933年10月,二人创建月刊杂志《神秘联盟》,遗憾的是维持了4期(第5期出好但没有发行)就夭折了;

1932年-1935年,二人一共创作了6部奎因系列小说,另有四部署名为巴纳比·罗斯(Barnaby Ross),即后来闻名于世的悲剧系列,塑造了哲瑞·雷恩这样一位睿智的老人;

1934年6月,奎因的《中国橘子之谜》简写版发表在光面杂志《红皮书》(Redbook)上,同年10月期的《红皮书》刊登了奎因的短篇小说《疯狂下午茶》;

1935年,美国Liberty公司出品了首部埃勒里电影“The Spanish Cape Mystery”,Donald Cook成为首位扮演埃勒里的演员,并不成功,此后虽然多家电影公司拍摄了奎因电影(大部分不是基于原著改编的),但是都相当失败;

1936年10月10日,世人第一次知道奎因和罗斯的真面目,《出版家周刊》的《神秘的面具作家》一文揭示了二人身份;

遭遇低谷

1936年,《半途之屋》已经可以看到奎因受到的光面杂志影响;

1937年至1938年,奎因创作了《恶魔的报酬》(1937)和《红桃四》(1938),作为他们进军电影界的号角;此段时期他们的创作受到女性光面杂志的影响较大,失去了一些公平性和智力的激情;

1938年,丹奈利用自己的藏书主编了侦探小说选集《挑战读者》,此后致力于收集短篇侦探小说,建立了世界上最好的私人短篇侦探小说图书馆,后将藏品卖与得克萨斯州大学图书馆;

1939年4月7日,二人首次合作播出系列广播剧“Author! Author!”(Mutual广播网),持续到1940年2月12日;

1939年,丹奈全家搬到长岛的Great Neck;

1939年6月18日,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埃勒里·奎因悬疑广播剧”第一篇“The Adventure of The Gum-Chewing Millionaire”,使用了“挑战听众”的独特手法,此后二人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广播剧上,取得了很大成功,每周的广播剧一直延续到1948年;

1939年,丹奈写好一部小说的大纲,却发现情节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新作《无人生还》类似,不得不放弃;

1939年,《龙牙》成为奎因最后一部为了迎合电影及光面杂志而写的小说,奎因第二时期结束;

1930年代末期,奎因曾在好莱坞当过一阵子的编剧,这段在哥伦比亚、米高梅及派拉蒙片厂工作的期间,写了不少迎合好莱坞口味的剧本,包括为“瘦子”系列创作了一个故事,但大都被束之高阁,没有拍成电影;

1940年4月26日,366期(连载到375期)的《Gulf Funny Weekly》刊登了首篇奎因系列漫画“The Adventure of the Secret Partner”(根据广播剧改编);

1940年11月,一场车祸差点夺走丹奈的性命,好在吉人自有天相,奎因逃过一劫,1941年初得以康复;

巅峰时刻

1941年,为了纪念埃德加·爱伦·坡《莫格街谋杀案》发表100周年,奎因选编了《101年的娱乐:伟大的侦探小说1841-1941》,这是史上重要的文选集;

1941年,侦探推理的顶尖杂志《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EQMM)诞生,丹奈说,《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是要将侦探小说从通俗文学提升为正统的文学形式,通过提供这样一个实践的场所来鼓励我们中间的人写出更好的作品,培养和发展更多新的作家。直至今日,仍是这一领域的翘楚;

1942年,《凶镇》发表,开创了埃勒里·奎因的新纪元,形成了埃勒里·奎因自己的模式。奎因小说完成了从解决心智游戏到哲人侦探的转变,EQ进入巅峰时代;1942年5月,EQMM改为双月刊,不久改为月刊;

1942年,奎因出版《The Detective Short Story: A Bibliography》,一本研究短篇小说书目的专著,在当时很了不起;

1942年7月4日,经过三个月的求爱,李与Kaye Brinker结婚,后者是曾经奎因广播剧中的女演员,他们育有8个子女,4男4女;

1943年,丹奈受邀参加BSI(贝克街小分队,著名且相当严格的福尔摩斯迷协会)聚餐;

1944年,奎因选编《歇洛克·福尔摩斯失败史》,收录33篇小说,包括马克·吐温、欧·亨利等人作品,出版后遭到柯南·道尔之子埃德里安·柯南·道尔等人的反对;

1945年6月,丹奈的妻子玛丽因为癌症濒临死亡,并在当年去世;丹奈为了自己和两个儿子打算,坚强的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进行EQMM的工作;

1945年,包括埃勒里·奎因、厄尔·斯坦利·加德纳等人在内的一些侦探小说家聚集在纽约讨论一个专业侦探小说家的组织。于是后来成立了著名的“全美侦探小说作家协会”(MWA,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

1945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埃勒里·奎因系列广播剧获得MWA埃德加第一届最佳广播剧奖;

1946年,奎因编辑出版《The Queen’s Award, 1946》,收录EQMM年度最佳短篇小说,此后几乎年年出版;

1947年,丹奈与Hilda Wiesenthal成婚,后者因为Isadore Silverman医生死在二战而成为寡妇,后育有1子;

1947年4月,李和妻子因为广播剧的关系,随之搬到洛杉矶;

1948年,丹奈与Hilda Wiesenthal唯一的孩子斯蒂芬·丹奈呱呱坠地;

1948年,奎因编辑的选集和杂志获得埃德加奖最佳短篇奖;

1950年10月14日,首部埃勒里系列电视片“The Adventures of Ellery Queen”在Dumont电视台播出,持续到1951年;

1950年,丹奈成为BSI正式成员,受封“临终的侦探”(因为奎因小说中经常出现临终的线索);

1950年,获埃德加最佳短篇奖:“十年以来自始至终为《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服务”;

1951年,《Queen's Quorum, A History of the Detective/Crime Story》获埃德加特别奖,这本书精选了105本具有重要意义的短篇小说集加以介绍,是读者和收藏家按图索骥的好帮手,1969年出版了修订版增订至125本;

1951年,EQMM10周年特辑上奎因对Howard Haycraft的《Murder for Pleasure》(1941)中“读者选出的里程碑式侦探小说列表”进行了增补,推出了“HQ书单”(THE HAYCRAFT-QUEEN DEFINITIVE LIBRARY OF DETECTIVE-CRIME-MYSTERY FICTION),在推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后又再次增补,1956年推出最终版);

1953年,Little Brown出版社出版《金色的夏天》,署名为丹奈的出生名丹尼尔·南西,这是一本具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记叙了小丹尼尔在乡下的生活,其中包含一些丹奈写的诗;

1954年,斯蒂芬·丹奈因为脑部疾病夭折,这对于丹奈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1954年,Little Brown出版了《A Silver Anniversary Tribute to Ellery Queen from Authors, Critics, Editors and Famous Fans》,纪念《罗马帽子》出版25周年;

1957年,奎因出版《In the Queens' Parlor, And Other Leaves From Editors' Notebook》。这本书总共收录了五十则形形色色的文章,来源多半为EQMM的编辑手记。其中既有学术性很强的论文,也有轻松戏谑的散文。

1958年,埃勒里·奎因写完了《最后一击》,一个时代渐渐的画上了句号;

王朝渐逝

1961年,埃勒里·奎因获得爱德加“大师奖”(Grand Master award);

1968年,以研究、介绍奎因为主的杂志《The Queen Canon Bibliofile》(后更名为“The Ellery Queen Review”)出版,1970年停刊,由Robert Washer编辑;

1968年,Iona学院授予给奎因哥伦比亚侦探小说奖(Columbia Prize in Mystery);

1969年2月22日,《纽约时报》发表Israel Shenker为《罗马帽子》出版40周年作的访谈文章;

1969年,埃德加特别奖:纪念《罗马帽子之谜》发行40周年;

1971年4月3日,曼弗雷德·本宁顿·李在New Milford去世。丹奈继续从事《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的编辑工作,此后没有丹奈发表过奎因的长篇侦探小说;

1972年,丹奈的第二位妻子Hilda Wiesenthal因为癌症去世;

1973年,Francis M. Nevins Jr和Ray Stanich合著了研究奎因广播剧的专著《The Sound of Detection: Ellery Queen's Adventures in Radio》(2002年出版了增订版);

1974年,Francis M. Nevins Jr.出版了研究奎因作品的专著《Royal Bloodline: Ellery Queen, Author and Detective》,获得当年的埃德加特别奖;

1975年11月,丹奈与Koppel Rose结婚,这是一位艺术家,她给了丹奈较为幸福的晚年;

1977年,丹奈去日本会见了松本清张、鲇川哲也等人;

1979年4月17日,丹奈被Carroll大学授予名誉博士,颁发了人文学博士证书;

1979年,NBC(国家广播公司)电视系列片“Ellery Queen”播出,持续到1976年,Jim Hutton扮演的埃勒里,David Wayne扮演理查德,较为成功;

1979年,日本松竹映画出品了基于《凶镇》的电影“配达されない三通の手纸”(三封没有送达的信,但电影中的侦探不叫埃勒里),丹奈为此去日本参加首映式;

1980年10月后,丹奈身体情况开始恶化;

1982年9月3日,弗瑞德里克·丹奈在纽约White Plains去世;

1983年,MWA设立了“埃勒里·奎因奖”,用来表彰具有埃勒里·奎因精神的出版者和编辑等;

1991年,丹奈的最后一位妻子Koppel Rose在爱尔兰科克市的一家医院去世;

1999年,EQMM出版双月合辑埃勒里·奎因特刊,纪念《罗马帽子》出版70周年;

1999年,为纪念奎因诞生70周年,《错误的悲剧及其他》一书出版,其中包括一部完成提纲却没有写成长篇小说的大纲,六部短篇以及各种评论杂文。

作品列表

详细列表

奎因第一时期作品

The Roman Hat Mystery--1929 《罗马帽子之谜》

The French Powder Mystery--1930 《法国粉末之谜》(法国香粉之谜,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

The Dutch Shoe Mystery--1931 《荷兰鞋之谜》

The Greek Coffin Mystery--1932 《希腊棺材之谜》

The Egyptian Cross Mystery--1932 《埃及十字架之谜》

The Tragedy of X--1932 《X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Y--1932 《Y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Z--1933 《Z的悲剧》

Drury Lane's Last Case--1933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

The American Gun Mystery--1933 《美国枪之谜》

The Siamese Twin Mystery--1933 《暹罗连体人之谜》(孪生之谜)

The Adventures of Ellery Queen --1934

《疯狂下午茶》(奎因冒险史)短篇小说集包括下列作品:

The Adventure of the African Traveller (非洲旅行者)

The Adventure of the Hanging Acrobat (吊死的特技演员)

The Adventure of the One - penny Black (黑便士)

The Adventure of the Beared Lady (有胡子的女人)

The Adventure of the Three Lame Men (三个跛子)

The Adventure of the Invisible Lover (隐形的仰慕者)

The Adventure of the Teakwood Case (柚木烟盒)

The Adventure of “The Two-heated Dog” (双头狗)

The Adventure of the Glass -domed Clock (玻璃圆顶钟)

The Adventure of the Seven Black (七只黑猫)

The Adventure of the Mad Tea -party (疯狂下午茶)

The Chinese Orange Mystery--1934 《中国橘子之谜》

The Spanish Cape Mystery--1935 《西班牙披肩之谜》

奎因第二时期作品

Halfway House--1936 《半途之屋》(瑞典火柴之谜)注:非国名系列

The Door Between--1937 《生死之门》(日本扇子之谜,隔间的门)注:非国名系列

The Devil to Pay--1937 《恶魔的报酬》

The Four of Hearts--1938 《红桃4》

The Dragon's Teeth--1939 《龙牙》

The New Adventures of Ellery Queen--1940 《上帝之灯》,短篇小说集【包括:

The Adventure of theTreasure Hunt (寻宝游戏)

The Adventure of the Hollow Dragon (空洞的龙)

The Adventure of the House of Darkness (黑暗之屋)

The Adventure of the Bleeding Portrait (泣血的画像)

Man Bites Dog (人咬狗)

Long Shot (长射)

Mind over Matter (心灵胜于物质)

Trojan Horse (木马)

The Lamp of God (上帝之灯)】

奎因第三时期作品

Calamity Town--1942 《凶镇》(又名《灾难之城》)

There Was an Old Woman--1943 《从前有个老女人》(住在鞋子里的女人)

The Murderer is a Fox--1945 《凶手是狐》(狐狸凶手)

Ten Days' Wonder--1948 《十日惊奇》

Cat of Many Tails--1949 《九尾怪猫》

Double, Double--1950 《双倍,双倍》(双面莱特)

The Origin of Evil--1951 《恶之源》

The King is Dead--1952 《王者已逝》

Calendar of Crime--1952 《犯罪日历》短篇小说集,【包括:

The Inner Circle (圈内小集团)

The Presidents Half Disme (总统的半角银币)

The Ides of Michael Magoon (马古恩倒霉的日子)

The Emperor's Dice (皇帝的骰子)

The Gettysburg Bugle (葛底斯堡军号)

The Medical Finger (医药手指)

The Fallen Angel (堕落的天使)

The Needle's Eye (针眼)

The Three R's (三个R的秘密)

The Dead Cat (死猫)

The Telltale Bottle (故事瓶)

The Dauphin's Doll (王储的玩偶)】

The Scarlet Letters--1953 《血色的信》(猩红色的信)

The Glass Village-- 1954 《玻璃村庄》

Q.B.I. --1955 《奎因调查局》(QBI:奎因调查公司)

Inspector Queen's Own Case--1956 《奎因探长自己的案子》

The Finishing Stroke--1958 《最后一击》

奎因第四时期作品

The Player on the Other Side--1963

《另一方玩家》

(本书系Theodore Sturgeon 根据丹奈创作的大纲写成)

And on the Eighth Day--1964

《然后在第八天》

(本书系Avram Davidson 根据丹奈创作的大纲写成)

The Fourth Side of the Triangle --1965

《三角形的第四边》

(本书系Avram Davidson 根据丹奈创作的大纲写成)

Queen's Full--1966 《奎因出击》

A Study in Terror-1966 《恐怖的研究》

Face to Face--1967 《脸对脸》

The House of Brass--1968 《铜屋》

Cop Out--1968 《逃避》

Q.E.D. -- Queen's Experiments in Detection--1968 《奎因的推理实验》

The Last Woman in His Life--1969 《他生命中最后的女人》

A Fine and Private Place--1971 《美好的秘密之地》

The Blue Movie Murders--1972 《色情电影谋杀案》(本书由爱德华霍克代笔完成)

The Tragedy of Errors and Others--1999 《错误的悲剧》(未完成的小说大纲、短篇集以及纪念文集)

The Adventure of the Murdered Moths--2005 《被谋杀的飞蛾》(短篇广播剧集)

衍生节目

埃勒里·奎因的形象并不仅仅活跃在奎因的小说里。同时也出现在当时他所能涉及的各个领域。借此埃勒里这个充满魅力的侦探形象在美国成了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系列小说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广播剧和漫画等。

广播节目

在1939年到1949年间,美国全部三个收音机网络都在播放广播节目《埃勒里·奎因冒险记》。到了1970年代,在各地播放的凑时广播《埃勒里·奎因的一分钟推理》每次播放开始都有这么一段宣言:‘我是埃勒里·奎因……’,接着在一分钟内叙述一个谜团。然后,电台怂恿听众去破解这个谜团,最先破解这个谜团的人将得到一笔奖金。

电视节目

海伦妮·汉夫的知名著作《查宁十字路84号》就是电视节目版的《埃勒里·奎因冒险记》,在杜蒙特(DuMont)电视网首播,但旋即又换到美国广播公司播出。在播映的初期,奎因一角由利伊·哈特(Lee Hart)演出,而在该演员去世后,改由利伊·鲍曼接演。在1954年,这部作品回到杜蒙特播映,并改由雨果·马罗主演。乔治·纳德尔则在《埃勒里·奎因继续冒险记》(1958-59)里扮演奎因,但在最后一个事件里,被换成由利伊·菲利普斯担当演出。

彼得·罗福特在1971年的电视节目─《埃勒里·奎因:别看背后》里,成为巨星。老牌演员哈利·摩尔根则扮演奎因的老爸奎因巡官;不过,在这个节目里,埃勒里·奎因却叫奎因巡官“叔叔”。

1975—1976年的电视连续剧《埃勒里·奎因》由曾负责《神探可伦坡》的William Link和Richard Levinson负责编写,并模仿奎因的早期风格。奎因由吉姆·赫顿出演,并由大卫·韦恩饰演其父,上演1940年代纽约的探案故事。Tom Reese演出奎因巡官的助手维利,是系列影集的固定班底之一(这个角色曾经在小说、广播与电视节目中出现,但在此影集出现前未被安排成主要的配角)。影集每集最后会由埃勒里(除去一集是由其父)召集所有嫌疑人齐聚一堂并指出他们中的真凶,而且这一幕之前,总是会有「向读者挑战」的宣言,大侦探奎因走进事件现场,并邀请观众亲自去破解谜团。许多媒体都认为这个系列的作品是埃勒里奎因为电视节目带来的最佳产物。2位编剧後来更是因《神探可伦坡和埃勒里奎因电视剧》(Columbo and Ellery Queen TV series)的贡献获得1979年爱伦坡特别奖。

电影

《西班牙岬角的秘密》(1935)——唐纳德·柯克饰埃勒里·奎因,盖伊·阿萨(Guy Usher)饰奎因巡官(演出作品《西班牙岬角的秘密》)

《橘子秘密》(The Mandarin Mystery)(1936)——艾迪·昆伊伦饰埃勒里·奎因,韦德·保特勒(Wade Boteler)饰奎因巡官(改编自《中国橘子的秘密》)

《大侦探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 Master Detective)(1940)——拉尔夫·贝拉米饰埃勒里·奎因,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奎因巡官

《埃勒里·奎因的屋檐之谜》(Ellery Queen's Penthouse Mystery)(1941)—— 拉尔夫·贝拉米饰埃勒里·奎因,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奎因巡官

《埃勒里·奎因与谋杀擂台》(Ellery Queen and the Murder Ring)(1941)—— 拉尔夫·贝拉米饰埃勒里·奎因,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奎因巡官

《埃勒里·奎因与完美犯罪》(Ellery Queen and the Perfect Crime)(1941)—— 拉尔夫·贝拉米饰埃勒里·奎因,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奎因巡官

《敌方密探遇上埃勒里·奎因》(Enemy Agents Meet Ellery Queen) (1942)—— 拉尔夫·贝拉米饰埃勒里·奎因,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奎因巡官

《埃勒里·奎因千钧一发》(A Close Call for Ellery Queen) (1942)——威廉·加尔根饰埃勒里·奎因,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奎因巡官

《给埃勒里·奎因的拼命机会》 (A Desperate Chance for Ellery Queen)(1942)—— 威廉·加尔根饰埃勒里·奎因, 玛格丽特·林赛伊饰妮基·波特,查理·格普温饰奎因巡官

《La Décade prodigieuse》(1971)(英译《Ten Days' Wonder》)(十日奇迹)─—克洛德·查布洛尔执导,巨星安东尼·帕金斯与奥尔逊·威尔士演出(以《十日惊奇》为蓝本,但剧中没有登场任何侦探)

《配达されない三通の手纸》(1979)(英译《The three undelivered letters》,中译《信札疑云》)─— 由日本导演野村芳太郎执导(以《灾难之城》为蓝本,但没有任何侦探登场)

其中,妮基·波特(Nikki Porter)一角原本只登场于电影版的故事,而没有登场在任何长、短篇小说;直到《There Was An Old Woman》(1943)中的一个角色(奎因的调情对象)主动改名为妮基·波特,并担任奎因的秘书,妮基·波特出现在之后的小说与作品里。有人推测此举是为了将1940年到1942的电影间,两人的爱情原素放到小说之中。

创作历程

奎因早年的小说,从《罗马帽子》到《西班牙披肩之谜》(1935),通常被认为是奎因的第一时期。除了以国名系列为代表的九部作品。他们还以另一个笔名“巴纳比·罗斯”创作了聋侦探哲瑞·雷恩系列,包括《X的悲剧》、《Y的悲剧》等共四部。最初作者不肯公布这两个笔名的真实身份,还制造了戴着面具的奎因和同样戴着面具的罗斯同时登台比试推理能力的戏剧性场面。这时期,他们以传统解谜小说为目标,很多都堪称黄金时代最优秀的作品。小说的最大特色是推理分析缜密、细致,布局丝丝入扣、一环套一环,线索公平合理、解谜趣味浓厚。勿需多言,凡是解谜侦探小说的拥护者必然会钟情于他们的作品。

奎因第二时期的开始于《半途之屋》(1936),这是第一个标题没有包含国名的埃勒里的案子。这时期丹奈和李主要受女性光面杂志的影响,大约在30年代中期他们开始把小说卖给光面杂志还有好莱坞。30年代后期他们曾经为哥伦比亚、派拉蒙和米高梅作过编剧。较之早期的名著,第二时期的小说智力游戏上是薄弱的,有着过多的女性情感,人物出于改编电影的考虑而人性化。另一方面,阐释了广泛的看法,纵观这个时期,我们看到整个第二时期为使埃勒里和奎因的世界更加人性化而努力,也是为集大成的第三时期作铺垫。1939年的《龙牙》宣告了这时期的结束。

到第三期才称得上是奎因个人创作思想的完全体现,即:侦探小说不仅是讲述侦探案件的故事,同样可以写成具有严肃主题的小说。这时期的《凶镇》(1942)、《十日惊奇》(1948)、《九尾怪猫》(1949)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侦探小说,更因为其中包含的深层次的社会、宗教、人文思想而成为具有文学水准的严肃小说。《凶镇》中劳拉和吉姆之间的关系,《十日惊奇》中霍华德和继母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爱情元素,而是作者试图探讨的问题。这些小说不可以只读一遍,而是应当重复阅读从中汲取作者的深层思想。此外,奎因将“神探已死”的理念带入小说,给与埃勒里一种重生的洗礼。

第四期作品不再像第三期那样主题严肃而沉重,转而重新带有游戏性质。不过和第一期标榜挑战读者不同,第四期作品带给读者的是一种趣味性,这在短篇小说中更为明显,诡计显得虽然简单却不失巧妙,似乎也在预示着奎因组合正在走向终点。1971年4月3日,李去世了,虽然此后丹奈继续从事他的侦探小说事业,但是没有再发表过奎因的长篇侦探小说。1982年9月3日,丹奈在纽约去世,埃勒里·奎因也就终结他半世纪的侦探历程。

创作特点

从创作模式来看,奎因系列属于典型的古典式侦探小说。一桩谋杀案,一系列线索,一群嫌疑犯,一个能把一些不相关的事实串联成清晰、完整图画的天才侦探,所有这些古典式侦探小说的要素都贯穿“埃勒里·奎因”小说的始终。在早期,丹奈和李主要受阿加莎·克里斯蒂、范·戴恩等人的影响,十分重视情节设置。书中描述的案件恍如河面上笼罩着的一团团迷雾,让读者跟随着穿过这一团团迷雾,走到阳光明媚的彼岸。丹奈和李信奉“均等线索”的创作原则,所有与案件有关的线索均被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读者也能运用逻辑推理断案,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相比之下,他们对人物刻画不是很重视,从《罗马礼帽之谜》、《希腊棺材之谜》到《龙齿》,埃勒里·奎因显得个性苍白,无血无肉。关于这一点,连曼弗雷德·李也觉察到了。他在后来的文章中,喜欢称早期的埃勒里·奎因为“迄今所出现的最大学究”。这样的作品所推崇的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着现成的社会秩序,而侦探是维护这种社会秩序的正义化身,一切社会矛盾都直接表现为他和罪犯的争斗。随着该系列的不断推进,丹奈和李也逐渐增加了埃勒里·奎因的描写深度,人物形象变得丰满,虽说还没有达到立体的程度,但已经被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而且他的破案行动已经开始融入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

所有这些,突出地表现在丹奈和李40年代和50年代的作品,如《十天的奇迹》(1948)、《多尾猫》(1949)、《加倍,加倍》(1950)、《邪恶之源》(1951)、《猩红色信件》(1953),等等。它们不但情节构思精巧,也强调背景描写和气氛烘托,人物刻画较为深刻,复杂的逻辑推理与深层的人物分析交融在一起,反映出历史、心理、宗教等方面的深度,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埃勒里·奎因的侦探小说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运用逻辑推理,对犯罪现象作科学分析,尤其注重犯罪目的与现场察看,并安排了引人入胜、错综复杂的情节,在寻常人不为注意的细节中演绎出动人的故事。凶杀现场气氛神秘,作品有很强的可读性,结局则有出人意料的安排。埃勒里·奎因的推理小说注重逻辑,崇尚公平性和解释的唯一性。小说设局精巧,推理严密。不看到最后,读者很难猜到罪犯是谁;看到谜底后,对作者无懈可击的严密推理只能赞叹。这对表兄弟对自己的作品中的谜题设置有着强烈的自信,他们从不屑于误导读者,从不向读者提供无用的信息。每当故事进行到高潮,埃勒里·奎因总会以“挑战读者”的方式与读者一决高下,而挑战通常以读者心悦诚服的失利告终。“挑战读者”的设置,也因此成为了奎因作品的商标和世界推理小说历史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桥段。另外,奎因的作品丝毫没有对暴力、色情的渲染,这在侦探小说中是难能可贵的。

二、故事的文学性很强,尤其是埃勒里·奎因这一形象令人难忘。埃勒里是纽约警长奎因的儿子,这对父子搭档各有特点。父亲奎因性格朴实,行事坚决,有很丰富的破案经验;儿子埃勒里则是一个想象丰富的推理家。他们在破案时,各执一词,但最后又互相配合,最终擒获凶手。埃勒里·奎因这一文学形象也给读者以充分的信任感,并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通过神秘的谋杀案,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中上层人物惟利是图、尔虞我诈的卑鄙本质。他们为了金钱,采用移货栽赃、陷害无辜的手法,可以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在他们眼里,骨肉之情、手足之情都可以拿来换金钱。利之所在,趋之若鹜,人与人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利益关系。

除了两人共用的笔名,“埃勒里·奎因”也是是丹奈与李笔下的名侦探的名字,而其灵感来自范·达因笔下的菲洛·凡斯。当他们获知其作品《罗马帽子的秘密》已经内定胜出后,他们便开始庆祝并准备成为正职的推理小说作家;然而,《麦克鲁杂志》却突然宣布倒闭,并将大奖颁给别人。所幸,利普平科特出版社仍然同意出版他们的小说,于是埃勒里·奎因就在1929年蹒跚登场。之后,埃勒里·奎因开始以冷静、知性的贵族姿态出现在“国名系列”中,将离奇的谜案逐一破解,并展开一系列精采的探案故事。

在早期的作品里,奎因给人一种自负、狂妄的感觉,为了寻求刺激,他自己一个人研究并且独立探案。他的个性源自他的去世的母亲(一位纽约富翁的千金,嫁给其父奎因巡官)。在菲洛·凡斯系列作品大行其道时,奎因从他初次登场就一直保持狂妄的德性,并持续到第九、十部的作品。从1940年的《灾难之城》开始,这种狂妄的个性却不翼而飞,消失无踪;奎因变得较有人情味,并容易受到旁人的影响而产生情绪,甚至企图放弃探案。然而,在晚期的作品里,奎因几乎变成一个匿名、没有特征的登场角色,而只是为了去解决事件。

奎因小说中出现的推理过程往往是一个推理方程。埃勒里自己说道:“纯粹的推理包含着当你穷尽了每个可能性,但有一个在一个给定的等式中,一个不管多么不可能,不管多么荒唐的可能性,它可能看起来未被证实,肯定是正确的那个。”(《罗马帽子之谜》)这种手法和福尔摩斯的消去法很接近:“当你把绝不可能的因素都除去以后,不管剩下的是什么——不管多么难以相信的事——那就是实情”(《四签名》)。但是,奎因的手法更类似数学中求条件极值的方法。为了论证出真凶,在案情的基础上,用包含多个参数的约束方程获得唯一的解答。比如在《西班牙披肩之谜》中,埃勒里罗列出六个凶手必备的条件,也许会有其他人附合其中的若干条,但是有且只有凶手才能完全具备六个条件。埃勒里说:“如果结论和一系列前提条件结合得天衣无缝,那么结论的正确概率约对很高。”(《法国粉末之谜》)合理、全面的设置参数正是埃勒里作出正确推理的关键因素,反之就是读者挑战失败的根结。

奎因的推理分析过程和科学发现的过程相当类似:从实际的观测或试验到成为定律或者经验公式到系统的解释规律的本质。奎因的小说中,先是进行调查、寻找线索,接着对线索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推论,最后再对推论本身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事件的真相和本质。比如在《法国粉末之谜》中奎因花费大量笔墨描写埃勒里在弗兰奇百货公司和弗兰奇公寓中收集线索的过程。埃勒里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无论是现场遗留的蛛丝马迹还是相关人员提供的证词。接着,埃勒里对于纸牌、口红、香烟、帽子、鞋子、书档等推理出一些论断,其中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既有阶段性的也有结论性的,甚至我们在解答部分会看到奎因大部分的推理是指向正确方向而非误导读者。最终,埃勒里对于推论本身分析,寻找到附合凶手身份所需要具备的一系列条件,得出真凶身份。

纵观奎因小说,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手法有这样几个:消失的线索、挑战读者、多重解答、临终留言。尽管这些手法也存在于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但是不可否认奎因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消失的线索指某个事物原本应该出现的却没有出现。《罗马帽子之谜》就运用了这一手法,原本应该戴在死者头上的礼帽却无端消失,其中必然和案件有所牵连。在《王者已逝》中,埃勒里罗列了大量证据和一长串的衣服清单,尽管令读者迷惑不解,但是埃勒里却从中找到了那个消失的线索。消失的线索在奎因早期作品的推理程序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罗马帽子之谜》中消失的礼帽,《西班牙披肩之谜》中尸体身上消失的衣服,《X之悲剧》中消失的凶器,等等。埃勒里在进行推理之时都将这些线索放在首位,思考它们之所以消失的原因。读者不难发现,一旦合理的解答了“消失的线索”这一问题,推断出正确的凶手也就显得轻松许多。

挑战读者不仅是奎因的原创,更是奎因最具影响力标榜公平竞争的标志。“让读者小心!”这是奎因化身J. J. McC.向读者提出的警告。线索均以给出,读者诸君能指出凶手,并且做出正确推理吗?挑战读者不仅是对读者的挑战,也是对作家本人的挑战,因为这样做不仅需要勇气,更要求作品具有非常高的公平竞争性。我们看到,奎因的小说不仅不会隐瞒线索,甚至会给读者提供一些正确的阶段性的结论,可见奎因对自己作品信心之强。

多重解答是推理小说数学化的一个标志,需要作者借助将同一案件经由不同的推理得出不相同的结论。多重解答很早就出现了,最著名的是安东尼·伯克莱的《毒巧克力命案》(1929)提供了六种以上的独立解答。奎因的《希腊棺材之谜》是此类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随着案情的发展,对各种不断出现的线索做出演绎,逐渐拼接出犯罪的整个面貌,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让读者的脑筋几乎难以跟上奎因数学分析的脚步。难能可贵的是,奎因不少多重解答仍然具有公平竞争的趣味,比如《非洲旅行者》,面对同样的线索,奎因安排三个人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且都合理有据,然而真相到底只有一个。这些手法归根结底还是显示了奎因侧重推理分析,也正是无数奎因读者最津津乐道的奎因特质。

另一个奎因系列的标志是“临终留言”,即被害人在临死之前留下一些线索以指正凶手。因此侦探为了解决犯罪需要能够读懂被害人的意思。临终留言并不是奎因最早提出的,在柯南·道尔的《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1917)就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手法。奎因最早运用它是在雷恩系列的《X的悲剧》中。雷恩这样解释临终留言:“在这件谋杀案中,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死者临死前所展现那种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他没办法也没时间在那一刻像平常人一样思考、一样行动,而是面对死亡,某种特殊的力量引发他脑中一闪的灵光,让他能在那不容延迟的一刻,生死一搏,成功留下这个指明凶手身份的线索。因此,我们可以明白——在生命结束那个弹指之时,人类心灵所爆发出的瞬间力量,多么神奇强大而几乎可说是无限的。”

其实临终留言并不是谋杀案件所必须的元素之一,它很少会出现在真实犯罪中。临终留言经常会有很多种解释,变数也很多,诸如被害人写了一半就因为某些原因中断了,凶手或者第三者改写临终留言,被害人留下错误留言,甚至这根本就不是线索而纯粹是偶然。因此,临终留言的引入与其说为了案件不如说为了推理,它也是增加小说数学化分析的一种手法。正是因为奎因,临终留言成为侦探小说主要诡计之一。

奎因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将真相保持到最后,这也是他的之所以小说复杂、费脑筋、不可思议、却令人着迷的重要原因。喜欢解谜的读者也是以将奎因的推理城堡摧毁为乐,于是,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然而,对于读者来说,“不管(推理)成败与否,这样的过程必然是美好的经验,所有的艰辛顿挫都会得到高度快乐的回报。”(《西班牙披肩之谜》)这便是奎因作品推理艺术的最大魅力。

人物影响

丹奈和李的一生的文学成就,无疑以“埃勒里·奎因”系列为最高。该系列跨越四十个春秋,规模宏大,品种繁多,而且大多数为畅销书,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赢得了许多奖项,如爱伦·坡奖、美国神秘小说家协会大师奖,等等。

从整个西方侦探推理小说史来看,埃勒里·奎因属于第三代作家。第一代是由福尔摩斯掀起的短篇侦探小说热,其主要作家是柯南道尔、普斯特、傅尔曼等人;第二代作家的代表人物有阿加莎·克里斯蒂、安东尼·贝克莱、范达因等人,他们在20世纪20年代成名,创立了长篇侦探推理小说的新形式。经过两代人的探索和创作,侦探推理小说的基本模式、写作手法均已确立,为新一代大师的崛起奠定了基础。30年代之后的侦探推理小说家注定成为该领域的集大成者,其中最著名的大师就是埃勒里·奎因。

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发端于1920年延续至1940年代。这时期出现了相当多著名的作家,成就了侦探小说的一个个高峰。而其中以黄金时代三巨头最为耀眼,至今仍然让人怀念。那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和约翰·迪克森·卡尔。安东尼·布彻甚至说:“埃勒里·奎因就是美国推理小说的同义词。”奎因的小说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再版,销量超过2亿册,其影响可见一斑。

奎因侦探推理小说开创了美国侦探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埃勒里·奎因曾先后五度获得美国推理小说的最高奖项埃德加·爱伦·坡奖,在历次“历史上最伟大的10位侦探推理小说家”的评选活动中,埃勒里·奎因均榜榜有名。

1941年,奎因创办了《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按他的话说,《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是要将侦探小说从通俗文学提升为正统的文学形式,通过提供这样一个实践的场所来鼓励我们中间的人写出更好的作品,培养和发展更多新的作家。例如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人物博尔赫斯的处女作就发表在该杂志上。时至今日,《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依然是世界上最专业、最成影响力最大的推理文学杂志。

身为一个成功的系列推理小说作家,埃勒里·奎因不只是一个笔名,他已然成为推理小说中的英雄。埃勒里·奎因的作品衍生出一系列的电影、广播节目、电视节目。奎因也是卓越的推理小说历史学者,并编辑数本短篇故事选集,如《福尔摩斯的恶运》。他们在《现代图书馆丛书》里994页的选集里所作的《101年的娱乐,优秀的推理故事,1841-1941》,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里程碑,许多年来被不断重复印制。这对表兄弟因为对推理小说的巨大贡献,在1961年得到美国推理小说作家协会颁发的大师奖殊荣。

1945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埃勒里·奎因系列广播剧获得MWA埃德加第一届最佳广播剧奖;1948年,奎因编辑的选集和杂志获得埃德加奖最佳短篇奖;1950年,获埃德加最佳短篇奖:1961年,埃勒里·奎因获得爱德加“大师奖”(Grand Master award); 1968年,Iona学院授予给奎因哥伦比亚侦探小说奖(Columbia Prize in Mystery);1979年4月17日,丹奈被Carroll大学授予名誉博士,颁发了人文学博士证书;1983年,MWA设立了“埃勒里·奎因奖”,用来表彰具有埃勒里·奎因精神的出版者和编辑等。

作为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大师级人物,埃勒里·奎因尝试了推理小说几乎所有的可能性。为推理小说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身为一个内心燃烧着黄金时代火焰的人。挑战不可能犯罪的题材是奎因的一种特殊的爱好。他的长篇不可能犯罪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是经典地位不容忽视。中短篇的不可能消失作品较多。设计也非常精妙.每一部都非常好看。奎因借此表达了自身的能力、技巧和骄傲。

埃勒里·奎因相关榜单
世界十大著名侦探小说家 推理小说作家排行榜 你最爱哪位推理大神
世界十大侦探小说家名单如下:江户川乱步、埃德加·爱伦·坡、松本清张、约翰·迪克森·卡尔、阿瑟·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高木彬光、雷蒙德·钱德勒、埃勒里·奎因、乔治·西默农,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世界十大小说家 世界小说家排行榜 世界文学史不可磨灭的印记
世界十大小说家名单如下:托尔斯泰、威廉·莎士比亚、奥诺雷·德·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查尔斯·狄更斯、欧·亨利、居伊·德·莫泊桑、埃德加·爱伦·坡、马克·吐温、普罗斯佩·梅里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中国小说家排名 中国著名小说家盘点 国内作家排行榜
中国十大小说家名单如下:巴金、鲁迅、茅盾、莫言、张爱玲、王小波、贾平凹、余华、金庸、陈忠实,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世界著名科幻小说家 科幻小说家有哪些 你最喜欢谁
世界十大科幻小说家名单如下: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儒勒·凡尔纳、亚瑟·查理斯·克拉克、罗伯特·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弗兰克·赫伯特、刘慈欣(作家)、威廉·吉布森、星新一、奥森·斯科特·卡德,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世界十大著名侦探小说家 推理小说作家排行榜 你最爱哪位推理大神
世界十大侦探小说家名单如下:江户川乱步、埃德加·爱伦·坡、松本清张、约翰·迪克森·卡尔、阿瑟·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高木彬光、雷蒙德·钱德勒、埃勒里·奎因、乔治·西默农,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武侠小说家 中国武侠小说名家盘点 武侠小说作者都有哪些
中国十大武侠小说作家名单如下:金庸、古龙、梁羽生、卧龙生、温瑞安、还珠楼主、宫白羽、王度庐、黄易、郑证因,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言情小说作家排行榜 言情小说家排名 你最喜欢谁笔下的爱情
中国十大言情小说作家名单如下:张小娴、琼瑶、亦舒、辛夷坞、匪我思存、席绢、明晓溪、饶雪漫、郑媛、丁墨,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俄国著名小说家 俄国作家有哪些 谁的作品让你印象深刻
俄国十大小说家名单如下:托尔斯泰、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马克西姆·高尔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法国小说家 法国文学家盘点 你都读过谁的作品
法国十大小说家名单如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居伊·德·莫泊桑、维克多·雨果、亚历山大·小仲马、普罗斯佩·梅里美、亚历山大·仲马、克洛德·西蒙、居斯塔夫·福楼拜、罗曼·罗兰、儒勒·凡尔纳,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英国小说家 英国著名作家及作品 英国文学巨匠一览
英国十大小说家名单如下:威廉·莎士比亚、杰弗里·乔叟、约翰·德莱顿、塞缪尔·理查逊、丹尼尔·笛福、亨利·菲尔丁、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托比亚斯·斯摩莱特、夏洛蒂·勃朗特、乔纳森·斯威夫特,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美国小说家 美国作家排行榜 你读过谁的作品
美国十大小说家名单如下:欧·亨利、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西奥多·德莱塞、纳撒尼尔·霍桑、亨利·詹姆斯、赫尔曼·梅尔维尔、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尤金·奥尼尔,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日本十大小说家 日本著名作家盘点 你最喜欢霓虹国哪个作家
日本十大小说家名单如下:村上春树、松本清张、东野圭吾、渡边淳一、夏目漱石、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横沟正史、三岛由纪夫、江户川乱步,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作家
  • 网络作家
  • 言情小说家
  • 武侠小说家
  • 侦探小说家
  • 科幻小说家
  • 文人
  • 词作家
  • 元曲家
  • 翻译家
  • 艺术家
  • 演说家
  • 经济学家
  • 科学家
  • 设计师
  • 美食家
  • 管理学家
  • 才女
  • 才子
  • 诗人
  • 国学大师
  • 热门文章
  • 十大英国小说家
  • 十大中国小说家
  • 中国十大武侠小说家
  • 十大美国小说家
  • 世界十大著名侦探小说家
  • 日本十大小说家
  • 世界十大小说家
  • 中国十大言情小说作家
  • 十大世界著名科幻小说家
  • 十大法国小说家
  • 十大俄国著名小说家
  • 抖音最火的十大摄影师
  • 古代十大著名居士
  • 浙江十大书画家
  • 广东十大书法家
  • 热门词条
  • 1
    蒲松龄
  • 2
    巴金
  • 3
    郑媛
  • 4
    顾漫
  • 5
    托比亚斯·斯摩莱特
  • 6
    威廉·莎士比亚
  • 7
    孙晓
  • 8
    艾萨克·阿西莫夫
  • 9
    鲁迅
  • 10
    刘慈欣(作家)
  • 11
    川端康成
  • 12
    余华
  • 13
    贾平凹
  • 14
    莫言
  • 15
    琼瑶
  • 16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 17
    亨利·菲尔丁
  • 18
    张爱玲
  • 19
    约翰·德莱顿
  • 20
    辛克莱·刘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