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托比亚斯·斯摩莱特Tobias Smollett(1721—1771)英国小说家。出生于苏格兰。祖父是法官,父亲因非长子,没有继承权。作者出生后不久,父亲去世,成为孤儿。稍长入格拉斯哥大学,同时给医师当学徒。青年时期就创作了一本诗剧《弑君者》,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的事迹,表现了爱国精神。1739年带了这部作品到伦敦,希望上演,但未成功。1741年他担任海军军医助手,参加了英法争夺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殖民地的战争。后退出海军,在牙买加居留,结婚后于1744年回英,以行医、写作为生。1763年前往国外养病,1771年死于意大利。
斯摩莱特写过诗和医学论文;还为托利派办过杂志(《批评评论》、《不列颠人》),并为此入狱;写过一部 4卷本英国史及《法、意游记》(1766);翻译过《吉尔·布拉斯》和《堂吉诃德》。
作品简介
受西班牙文学传统的影响,流浪汉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流行一时。斯摩莱特的小说处女作《蓝登传》(1748)就是一部典型的流浪汉小说,它将一系列有趣的事件串联在一起,表现主人公寻找爱情与财富的经历。小说有很强的自传性,是英国第一部揭露海军内幕的小说,广泛揭露了英国社会从贵族到赌徒和妓女的各阶层,以及他们在法、德的冒险。主人公蓝登出生于苏格兰的绅士家庭。因不堪其祖父的暴虐,蓝登的父亲在他很小便离家出走。在没有父爱的环境成人后,蓝登带上一名侍从到伦敦谋生。经过努力,他获得医师资格,当上助理海军医生,在海上经历过种种磨难,一度沦为奴仆并爱上主人的侄女。由于爱情无望,他返回伦敦,因债务缠身被关进监狱。后来,叔父将他救出,两人一起四处流浪,在西班牙遇见早年离家出走现已身为富豪的父亲。蓝登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绅士生活。
《蓝登传》是斯摩莱特改造西班牙流浪汉小说传统的产物。它非常“适合英国现代读者的现实主义欣赏趣味,并且描写了一个可以辨认的现代世界”。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故事情节惊险曲折,但人物塑造却过于平淡无奇。而在其代表作《亨佛利·克林克》中,情况正好调了过来。
《佩雷格林·皮克尔传》(1751年)的主人公是一位英格兰人,包含了斯摩莱特一些最为机智和欢快的讽刺。《皮克尔传》(1751)也是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在英、法、荷等地的冒险为线索,刻画了一系列较好的人物,如令人生畏但心地善良的船长特伦宁。《斐迪南伯爵》(1753)写一个无恶不作的恶棍的行径。这部作品和《朗斯洛·格里弗斯爵士》(1760~1762,分期发表,写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写得较差。1769年发表《原子传》,假托写日本历史,以日本和中国作战为线索,讽刺英国政治。
作者的最后一部小说《亨佛利·克林克》(1771)用书信体裁,通过威尔士绅士布兰勃尔一家人在英国和苏格兰的旅途中发出的书信,描写了社会风貌,人物刻划细腻、幽默,主人公古怪而善良,接近感伤主义小说,常被看作是斯摩莱特最好的小说。 主要记述身患疾病的威尔士绅士马修前往巴斯疗养,妹妹碧莎及其侍女等人一同前往,然后又途经伦敦,北上爱丁堡,返回威尔士的经历。书名中的克林克使他们在旅途中收留的男仆,后来得知是马修的私生子。全书由不同人物所写的八十二封书信组成,从不同侧面描绘18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图景,塑造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如令人生畏但心地善良的船长特伦宁。糅合理查逊的艺术手法与菲尔丁的小说主题,表明作者已经摆脱早年模仿流浪汉小说的创作模式,具备了更强的艺术创造能力。
文学地位
斯摩莱特的小说既具有很强的写实成分,又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与菲尔丁和理查逊一样,斯摩莱特是18世纪英国小说发展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作用的人物。经过这些小说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在英国已臻成熟,从而为现实主义小说在19世纪的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