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詹姆斯·费尼莫·库珀,美国小说家。1789年 9月15日生于新泽西州的伯灵顿。出生的第二年,全家迁移至纽约州的库珀斯敦。他的父亲威廉·库珀是英国教友派教徒的后裔,是当地的大地主,拥有大量新开发的土地,曾任当地法官、国会议员,库珀斯敦就是以威廉·库珀的姓氏命名。他在政治上属于保守的联邦派。他的思想和社会地位对詹姆斯·库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库柏的母亲伊丽莎白·费尼莫尔是瑞典人。在12个兄弟姐妹中,库柏排行11。
他在库柏镇一直生活到12岁。镇子附近未开发地上残存的印第安人以及关于印第安人的传说,给库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促使他日后第一个在长篇小说中采用印第安题材。1801年,父亲把他送到纽约州首府奥尔巴尼,在圣彼得牧师家学习,为进入耶鲁大学做准备。13岁时,库柏转到耶鲁上学,读到第三学年,因违犯校规被开除。据说当时他试图把炸药放入锁孔来打开他朋友的房门。 1806年10月,库柏在一艘商船上当了水手,随船去欧洲,做了11个月的海上航行。1808年1月,他加入海军,做见习士官。1809年11月,他开始任海军军官,从海军准尉直至升任为海军上尉。曾在安大略湖畔一海军基地参加造船工作,1810年,他请了一年长假,在假期中结了婚。1811年,库柏自海军退役。这五六年的海上生涯,为他后来写海上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库柏的妻子苏珊·狄兰色,出身于纽约州著名的大地主家庭,父母在威契斯特县拥有大片土地。婚后,库柏就和妻子定居威契斯特,有时则住在库柏镇,过着乡绅生活,直到1822年迁往纽约。他在威契斯特,听到不少关于独立战争时期的故事,这又为他创作革命历史小说提供了素材。
主要作品
31岁时开始写小说。第 1部小说《戒备》于1820年自费出版。小说写他未曾经历过的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很不成功。在妻子的鼓励下,他改变方向,写了一部他认为“应当是纯粹美国式的以爱国为主题的书”,即《间谍》。故事发生在独立战争时期两军争夺的要地韦斯切斯特。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爱国的英雄哈维·柏契。他是贫穷的小贩,受起义军总司令华盛顿的派遣去刺探敌方的情报,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勇敢地执行任务,革命胜利后仍当小贩。小说在1821年出版后受到欢迎。 库珀以后又写了反映边疆生活的《拓荒者》(1823)和反映航海生活的《舵手》(1824),在美国文学史上开创了3种不同类型的小说,即革命历史小说《间谍》、边疆冒险小说《拓荒者》和海上冒险小说《舵手》。
《拓荒者》是以猎人纳蒂·班波为主要人物的五部曲《皮袜子故事集》之一。开始时库珀并没有通盘的写作计划。按内容顺序排列,1841年出版的《杀鹿者》应居先,依次为《最后的莫希干人》(1826)、《探路人》(1840)、《拓荒者》和《大草原》(1827)。库珀在《拓荒者》中着力描写独立战争后纽约州开发地上的小城镇生活。因使用鹿皮护腿而得到“皮袜子”绰号的纳蒂·班波在森林中以狩猎为生,与印第安人为伍,因两次救过法官的女儿,法官企图把班波置于他所代表的“文明”的保护之下。班波不喜爱这种“文明”,走向西部未开发的土地去过他热爱的森林生活。小说中还穿插描写传奇式的爱情故事。五部曲中最出色的一部是《最后的莫希干人》,故事发生在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主义者为掠夺印第安人土地而发生战争,印第安人一方面被屠杀或者充当炮灰,另一方面又互相残杀,终于使整个部落绝灭。库珀虽然对印第安人的遭遇往往流露出同情和愤慨,但明显地站在英国殖民军一方,认为亲英的印第安人都是善良的,亲法的则是恶人。这部小说以英军司令的两个女儿前往司令部的经历为线索,展开了在原始森林中的探路、追踪、伏击、战斗等惊险情节的描写。在《大草原》里,库珀描写班波在90高龄仍充当带路人,以后死在西部草原他视为兄弟的印第安人之中。这套“皮袜子故事”对后来美国的西部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关于海上生活的描写中,库珀也发挥了他擅长写惊险情节的才能。《舵手》以美国独立战争为背景,以当时著名的船长约翰·保尔·琼斯为原型,写“舵手”奉命前往英国海岸绑架英国上校霍沃德时被擒,设法逃脱,后来在海上经过多次战斗终于获胜,有不少惊险情节。此后,库珀又创作了很多海上冒险小说,还写了各种海盗式人物。这类小说大多情节曲折,戏剧性强,描写生动,而且穿插着爱情故事,曾受到梅尔维尔和康拉德等作家的称誉。
1826年,他出任美国驻法国里昂的领事,并到意大利和英国旅行。除了写海上冒险小说之外,他还写了反映欧洲生活的三部曲:《刺客》(1831)、《黑衣教士》(1832)和《刽子手》(1833),表现教权和封建势力在资本主义兴起之前已日趋腐朽和衰落。
1835年,库珀回到美国。这时的美国与他离去时大不相同。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庸俗和报界与政客的勾结表示厌恶,同时又支持联邦派而指责杰弗逊推行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他一方面积极支持英国、法国和荷兰的民主运动,另一方面又对“民主国家误解和增加公众权力的自然倾向”感到忧虑和恐惧。他甚至维护早已过时的荷兰殖民主义者的佃农制,反对在纽约州兴起的农民抗租运动。他在回国后写的小说《归途》和《家乡面貌》(1838)不仅讽刺了美国社会,还讽刺了库珀斯敦的一些人物的伪善和愚蠢,因此而受到舆论的攻击。库珀晚年有许多时间都花在争吵上:他跟左邻右舍为财产所有权争吵,跟他的同胞为他对美国希望的幻灭争吵。他的许多作品深深地吸引着一些儿童读者,包括《马克礁》(1847),一部鲁滨孙式的作品,原名《火山口》。库珀一直被人称作美国的沃尔特·司各特,他对他所描写的边地生活并无切身的了解,但他却描写得异常生动,在把美国的印第安人描写的淡泊而明智上颇有影响。晚年他甚至支持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战争。1851年 9月14日去世。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华盛顿·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
人物评论
库珀在30年创作生涯中写了50多部小说和其他著作。巴尔扎克曾说:“如果库珀在刻划人物方面也达到他在描绘自然现象方面的同样成就,我们这门艺术就会以他的话为准。”库珀作品有它的缺点,如思想深度不足,语言不大自然,爱情故事往往落于俗套等,但他对美国小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最有成就的作品,如《皮袜子故事集》五部曲,至今仍拥有不少读者。他的小说题材广泛,情节曲折,对自然景物和海上生活的描写也很出色,有不少人物的刻画是成功的;他对资产阶级的庸俗和伪善、对财阀所控制的政治和报纸舆论的批评,都切中时弊。美国文学评论家罗伯特·斯皮勒认为库珀是当时最敏锐的社会评论家之一。库柏的才华曾经受到别林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巴尔扎克、雨果、歌德、康拉德、高尔基等许多世界著名作家的热烈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