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资源
南京图书馆总体馆藏已形成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资源体系,有馆藏超过1100万册(截至2013年),藏书总量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位居全国第三,亚洲第四。
馆舍面积2.37万平方米,藏书超过1100万册(截至2013年)。其中有图书、报刊,还藏有地图、图片、金石拓片、缩微胶卷、幻灯、录像片、唱片等。该馆藏有古籍善本1万部10万册,有唐代人写本、辽代写经、宋本方志、元刻散曲总集等稀见古籍和大量明刻资料及明清抄本。南图还相当完整地保存了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丁丙的八千卷楼旧藏。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和江苏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均设在南图。
古籍文献
南京图书馆所藏上百万册古代文献,就是在近百年风雨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其中国学图书馆藏书十之八九得之于私家藏书楼,以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武昌范氏木犀香馆、桃源宋氏之藏书最为著名。在中央图书馆时期,曾两次大规模地收进历代文献。第一次是抗日战争初期,江、浙、皖、沪的藏书世家,为了生计所迫,同时怕被人劫掠,因此大批善本图书逐浙流入上海书肆中。当时在郑振铎等爱国人士呼吁下,重庆教育部同意从中英庚子赔款会拨交中央图书馆的建筑费中提取部分,收购上海书肆文献;第二次是在抗战胜利后,接收陈群泽存书库的藏书。1948年冬,中央图书馆挑选馆藏珍善本书籍13万余册,分三批运往台湾。其中包括原泽存书库的全部善本文献。新中国建立后,南京图书馆的古代文献通过各种途径,又增入了很多,如1952年起陆续接收原苏南文管会调拨的线装书就达数十万册。而得之于藏书家的图书也有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朱希祖遗书与顾氏过云楼藏书。
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要收藏1949年(即新中国成立之年)以前印制、书写而成的各类文献资料的部门。现共有历史文献图书、报刊230万册,其中古籍约160多万册。历史文献是馆藏一大特色,包含有古籍160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古籍中善本又达14万册,其中不乏唐代写本、辽代写经、宋、元、明、清历代写印珍本,已有282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另外,部门还收藏有历史文献影印本、缩微胶卷、电子版读物,以及与研究历史文献有关的新版平装书等,可提供读者在馆查阅。
民国文献
藏书来源:南京图书馆的前身是国民党的中央图书馆和江苏省国学图书馆。解放后,这两个馆的藏书除少部分运往台湾外,大部分保留了下来。特别是国民党逃离南京后,许多政府机关、团体及中央政治学校所存文献也被送抵我馆。日本同文书院及英国文化委员会留下的解放前出版的日文、西文原版图书在我馆也保存的相当完好。因此,我馆就成为了目前国内为数不多、保存民国文献资料最为完整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
藏书特色:南京图书馆所收藏的70余万册民国文献,包括民国时期的图书40万余册、期刊近万种,报纸千余种。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学和体育各个领域。其中政府出版物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在全国独占鳌头。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公报、会议纪要、法令法规以及议会、国会、旧政协、国民大会、国民党各军事机构、国民党党务方面的重要文献;国民党政界、军界要人的传记资料等。尤其是大量的、尚未公开出版的油印本内部资料,史料价值很高。另外,馆藏的革命书刊也为一大特色。各个时期共产党领导人著作、各个革命时期的宣传刊物,真实的记录了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再现了我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史实。
中文书刊
南京图书馆中文图书资料中除丰富的历史文献之外,建国以来的中文书报刊,学科覆盖面广,收藏全面、完整、丰富。结合我省政治、经济、科研、文化、教育等建设的需要,中文图书的入藏量逐年递增,现已达到年入藏3万余种,近10万册。同时拥有国内出版的中文期刊5430余种、中文报纸340余种以及大量港台版书报刊。馆藏中文资料还包括:各类标准、专利说明书、内部科技资料、“文革”资料等。
中文图书
馆藏中文图书中江苏地方文献为收藏重点,尽可能做到系统、完整;各学科工具书尤其是年鉴收集较为齐全;拥有大量艺术、建筑、装潢、广告、服装等各类精美画册、参考资料;法律、经济、历史、文学艺术、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等学科资料丰富;注意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热门学科资料的收集,确保了学术性、研究性、资料性文献与通俗性、普及性文献的有机构成,合理入藏。正是我馆拥有了大量、丰富、系统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学科的各类中文图书资料,才极大地满足了各层次、各学科读者的不同需求,从而保证了我馆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
馆藏中文图书由于入藏年代不同,先后使用了多部图书分类法组织藏书。藏书采用分类排架法。1975年前的图书可通过馆藏书本式目录和计算机目录查询,在馆阅览。
中文报刊
馆藏中文期刊5430多种,过刊总数已达20多万册(装订册);中文报纸340余种,过报总数也已达3万多册(装订册)。中文报刊资料尽可能做到系统、完整。丰富的馆藏中文报刊中不乏珍品,许多报刊从创刊至今收藏完整,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我馆中文报刊资料尽最大努力满足读者的需求,其查阅量也始终位居各类文献资料之首。
馆藏中文报刊分别采用流水号固定排架法。中文期刊又分两个排架系统,其中一个是索取号前冠“A”。中文报纸的索取号前冠“B”。中文报刊都可通过卡片目录(报刊名、分类)和计算机目录检索查询。中文刊提供在馆阅览,70年代以后的可外借。中文报纸只提供在馆查阅。
馆藏港台版的中文书刊索取号前冠“X”。
外文书刊
南京图书馆馆藏外文图书60多万册,其中1949年前出版的外文书占相当的数量。馆藏旧外文图书(以西文、日文图书为主)主要来源于原中央图书馆(我馆的前身)、中央政治大学图书馆、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图书馆、上海日本近代科学图书馆、原英国文化委员会以及从各处接受来的外文书刊。馆藏旧外文书因来源多渠道,使用的分类表不同,排架的方式不一致而造成藏书体系的复杂。但我馆旧外文书藏量大,品位高,其中不乏珍本和善本。馆藏建国后新外文书根据我省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的重点和需求,侧重于电子、轻纺、化工、机械、法律、经济、文学艺术及各类工具书等的入藏。建国以来外文图书的来源,以订购为主,还包括与国外40多个国家、地区、高校之间的交换以及国外在华使馆、机构、企业等的赠送等多种途径。
西文书
馆藏建国前旧西文书分固定排架和分类排架两部分,因不同来源,形成并仍保持各自不同的分类排架体系。另有部分旧西文书后经整理按固定流水号排架,号码前加“A”。旧西文书总数约为10万册。建国后新西文藏书按登录号顺序固定排架。将其中多卷书另外排列并加上卷次号,形成两条线排列。数量达20多册万。
馆藏这部分旧西文图书中有一些是欧洲17、18、19世纪的出版物,主要以人文科学为主,包括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艺术类的图书。其中尤其是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涉及到中国的哲学、宗教、历史和风土人情。这部分图书在当时一般是由外国传教士及商人、外国使团、探险家带入我国的,也有的是他们自己所著的有关中国方面的图书,更是弥足珍贵。
南京图书馆收藏最早的是1654年(清朝顺治年问)Martin.p.所著的《鞑靼与中国作战史》。此外还有1655年(清朝顺治年间)Seme De·F Alvare所著的《大清中国史》,1697年(清朝康熙年问)Compte.Louis Le所著的《回忆与观察——大清帝国游记》,1738年(清乾隆年闻)Du Halde,P.F.B.所著的《关于中国、鞑靼、朝鲜、西藏的历史和地理的考察》,1769年(清乾隆年间)Chece,M.所著的《关于孔子以及中国历史的研究》等数十本。公元1801年以前的外文出版物为善本图书。在1934年,中央图书馆曾以本馆影印的《四库全书珍本》与各国进行图书交换,得到了许多关于论述中国的图书。
关于佛教方面的图书,如1879年(清光绪年间)Edikins,Joseph所著的《中国人佛教》,1884年(清光绪年间)Beal.S.所著的《中国佛教》;关于人物传记方面的如1875年(清光绪年间)Legge.James所著的《孟子的生平及其著作》;关于游记方面的,如1771年(清乾隆年问)Osbeck,peter所著的《中国和东方航海记》,1804年(清嘉庆年间)Barrow,John所著的《北京及其它地区的旅行》。1863年(清同治年间)Knight,Captain所著的《喀什米尔和西藏的徒步旅行记》,这部分关于论述中国的图书对我国的政治、外交等方面都起着作用。
日文书
馆藏日文书分旧日文书和新日文书两部分。
建国前入藏的旧日文书一部分按各自原有的分类体系组织分类排架。另一部分是经过建国后集中整理,采用流水号固定排架。旧日文书总数近10万册。
建国后馆藏新日文书,采用图书登录号固定排架,将其中多卷书另外排列并加上卷次号,形成两条线排列。新日文图书索取号前加“N”(Nippon),以示与其他文种区别。数量达2万余册。
馆藏旧日文书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是反映和研究我国三、四十年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土人情、物产地貌等多方面情况的文献资料。从原上海日本近代图书馆接收的藏书体系中还附有两支辅助藏书,即“通俗文库”:通俗文艺读物和“中国专著”:集中了有关中国的专门著述。大量各类年鉴等工具书也是构成馆藏旧日文图书的特色。
俄文书
馆藏俄文书系统是我馆建国后建立的一个藏书系统,现已有14万册图书。按固定排架号顺序排列,为了便于区别,在俄文图书排架号前加“P”。
特色资源
轻纺艺术类杂志
南京图书馆五楼外文书刊阅览室现藏有日、英、法、意、港、台版本的期刊杂志有纺织服装样块、服装设计、美术摄影、建筑装潢、中外影视约二百余种。这些期刊大多数选自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刊物内容丰富,图片实例很多,尤其是纺织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等轻工业产品的造型、色彩设计较为完整,自成系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于1990年创办了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这也是江苏省内首家专为盲人服务的图书馆。
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自创办至今,深受广大盲人读者的欢迎。先后有全国人大《残疾人保障法》考察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调研组、中国盲人协会及兄弟省市残联、图书馆的领导莅临参观、指导工作,多家新闻单位对盲图工作给予了关注和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根据盲人通过声音吸取外部信息的特点,盲图配置了录音卡座、VCD、CD播放机、快速复录机、光盘刻录机、电脑、录音制作等设备,并拥有各类盲文图书1500余册、磁带16000余盒、CD光盘2000余盘。内容涉及政治、法律、医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服务方式主要有电话咨询、预约、上门服务、建立集体外借点服务、免费为盲人读者复制有声读物、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盲人读者活动。
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将密切结合盲人读者的阅读倾向,不断地扩充资源存储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力争把盲图办成盲人读者的学习乐园。我们也殷切期望进一步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与支持,为提高盲人文化素质,平等参与社会活动,摆脱困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楼层功能
负一
该层设有展览厅、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及六朝遗迹展示区。
展览厅面积870平方米,隔断灵活,可举办多种类型的展览。
学术报告厅面积500平方米,不定期举办会议、学术报告、讲座等各类活动。
多功能厅面积1020平方米,设有座位364个,品牌公益文化活动“南图讲座”每周六、周日上午在此举办。
六朝遗迹展示区已成为南图新馆公共区域的一大亮点。以“湮没的皇宫”为主题,用玻璃地坪保护起六朝时期梁代建康城内皇城遗迹,免费向读者开放。
一层
该层设有导读台、存包处、综合服务区、中文报纸阅览室、少儿书刊借阅室、视障人书刊借阅室。
导读台解答读者疑问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引导读者有效利用图书馆。
存包处设有44组自助存包柜,为读者免费提供1056个存包位。
中文报纸阅览室面积750平方米,提供馆藏近500种中文现报纸阅览、以及中外文过期报纸、网络版报纸的查阅服务。读者免证入室阅览。
少儿书刊借阅室面积360平方米,提供馆藏2万余册各类少儿图书、期刊、报纸的借阅和网上冲浪、多媒体欣赏等服务,并举办各类型少儿活动。
视障人书刊借阅室提供馆藏2.6万余册(盘)盲文书刊、有声读物的借阅、复制以及视障人专用电脑上网、盲文打字、助视仪和馆藏资料影片放映等服务,不定期开展各类残障读者活动。
综合服务区位于一楼大厅南侧,分为总服务台、电脑目录检索两个区域,总面积400平方米。总服务台提供办证、咨询、还书等服务,并配备了最新的叫号设备,方便读者办证。电脑目录检索区配有计算机24台供读者检索南图馆藏书目。
二层 该层为书刊借阅服务区,设有中文图书借阅、外文图书借阅区域。提供馆藏近5年近40万册中文图书(包括附书光盘)、以及约3万余册原版外文书的借阅服务。
三层
该层以书刊阅览服务为主,设有中文图书阅览、中外文期刊阅览、中文过刊借阅、中外文工具书查阅和文献检索区域。提供馆藏近3年18万余册中文图书、近6000余种中文现刊阅览服务;1.6万余册中文工具书、5000余册外文工具书、50余种检索工具书、近60余个数据库、近3年1300余种外文期刊和5种外文现报纸的查阅服务;近6年4万余册中文合订本期刊阅览外借服务。同时提供文献检索、参考咨询等专题服务。
四层 该层为专题文献服务区,设有港澳台文献、艺术图像资料、民国文献、地方文献等十多个专题阅览区。提供馆藏10万余册专题类书刊,4万余册港澳台书刊报、德语和国际交换资料,6万册民国文献与地方文献新印本,部分民国文献原本,以及4万余册艺术图像书刊资料的在馆阅览服务。同时提供各类课题咨询以及跟踪服务。
五层
该层设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欣赏室、古籍阅览室。
电子阅览室配有电脑225台,可提供Internet访问以及60个中外文数据库、电子书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的查阅服务。
多媒体欣赏室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欣赏设备,可提供资料片播放、音乐欣赏服务,并可适用于小型会议的召开(暂未开放)。
古籍阅览室:提供5万册新印本、1万盒缩微胶卷与部分电子版、原本古籍阅览服务。古籍新印本可提供复印服务。同时提供各类课题咨询以及跟踪服务。
六、七层 六七层为典藏文献服务区,为读者提供典藏中外文过刊及典藏中外文图书咨询、查阅及复印服务。每层均设有环境安静优雅的阅览室,读者可在该室阅览典藏文献。
借阅办理
成人:直接到图书馆一楼大厅南侧办理只需要本人身份证(军人证或护照)和复印件以及100元押金,(英文书籍400元押金)借书证没有有效期,借书30天,可以续借一次10天。
儿童:直接到图书馆一楼大厅南侧办理只需要本人身份证和复印件以及50元押金,借书证没有有效期,借书30天,可以续借一次10天。
年龄在10-15周岁的少儿读者,凭户口薄和一张本人照片在新馆的少儿借阅室办理《临时少儿阅览证》,凭证阅览。
残疾读者凭残疾人有关证件,在“视障人借阅室”免费办证借阅。
交通指南
地址
总馆地址: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189号
信息部地址: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66号
古籍部地址:南京市鼓楼区龙蟠里9号
邮编:210002
交通
地铁
南京地铁2号线和南京地铁3号线到大行宫站,下车步行1-2分钟即到达。
公交
29、44、65、95、304、游1、游2到总统府站,下车即到达。
1、5、9、25、163到大行宫站,下车步行2-3分钟即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