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简介
千佛岩位于南京栖霞山栖霞寺东北侧山崖上,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
佛像现存515尊,佛龛294个,号称千佛岩。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
据史料考查,南京市栖霞山千佛岩的石窟佛像,较山西省大同市云岗石窟迟三十一年,但比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早十七年,故千佛岩被誉为“江南云冈”名闻中外。而名人石刻始于南朝,其分布相对集中于凤翔峰,中峰、东峰的诸景点。
千佛岩中“三圣殿”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
历史沿革
梁大同元年(504年),又传佛龛顶上出现佛光,因而齐梁两朝封建贵族如齐文惠太子萧长懋、豫章文献王萧嶷及臣民以为佛祖显灵,竞相捐资凿石造像,号称千佛而得名千佛岩。
佛像有坐有立,大有数丈,小仅盈寸,造型精美,与大同云冈石窟南北齐名。千佛岩在宋明两代,曾有修葺和增刻。岩壁上还有宋陆游九言所书的“古千佛岩栖霞寺”七个楷书大字。
受损情况
据古文献记载,这里曾有过一尊很精致的佛像,堪与云冈和龙门石窟媲美。但由于这里的石质属石英砂岩,易于风化,致使这里佛像的艺术价值有所折扣。
清咸丰年间,千佛崖遭严重破坏。1925年,栖霞寺住持若舜等人用水泥把部分造像涂缮,并“施唇以朱,画眼以墨”,以便观瞻。“文化大革命”中,千佛岩又遭破坏。现存造像515尊,,约有200尊左右、佛龛100座左右完好外,部分已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