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人物
齐雨亭,长春“积德泉”烧锅创始人。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初,携子齐子升“闯关东”来到宽城子(今长春市)。他在垦荒中发现一个泉眼,泉水清澈透明,味道淡中略带微甜,非常适宜造酒。于是他开始在此地筹划建酒厂,请来当地秀才为烧锅起名日“涌发合”,寓意财源滚滚,如泉喷涌;同时聘请酿洒师徐长久亲自掌握酿造技术。经过筹备,涌发合烧锅店于同年农历四月二十日(5月20日)正式开张。
1850年(道光三十年),宽城子一带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齐雨亭暂停酿酒,为百姓供水供粥,周济灾民。获得施舍的灾民,纷纷呼吁将涌发合烧酒改叫“积德泉烧酒”,以此回报他的大恩大德。齐雨亭于1864年去世。
公司简介
综述
长春积德泉酿酒厂,是由原中国国营长春市酿酒总厂(国家大型二级企业)转制而成的企业,创建于一八五一年(清咸丰元年),已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酿酒技艺。是东北地区久负盛名的老字号企业,也是中国国家酒文化重点研究单位之一。
2006年12月长春积德泉酿酒厂被中国商务部首批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且是吉林省唯一一家拥有百年金字招牌的酒类企业。
产品
“积德泉”注册商标荣获吉林省著名商标称号,其传统工艺品种有白酒、清酒、黄酒、滋补酒、烹调料酒五大系列,其中玉米黄酒生产工艺,属中国首创,以特制老酒为代表的黄酒系列产品,连续荣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大奖。红穗牌烹调料酒,也是积德泉研制的独家技术产品,曾独占京、津、唐、华北地区市场十几年,仍颇有影响。保健滋补酒,利用东北特产人参、鹿茸、茸血、鹿鞭、熊胆、雄蚕蛾、红景天等名贵补品,采用独特配方精制而成。许多品种荣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银奖,吉林省优质产品奖。积德泉产品一直以保证质量为经营主旨,赢得了各阶层消费者的好评。
质量
为做大企业,做强品牌,积德泉在充分考虑水质、空气、环境质量和发展前景的前提下,聘请专家考察地下水资源,历经两年时间,于毗邻长春净月潭——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的奢岭镇地下160多米深处挖掘到长白山余脉水系,据此新建了一座占地15.8万平方米,年产八千吨以上,集绿色种植、酿酒生产、饲料加工、参观游览、餐饮娱乐、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积德泉酒文化旅游度假山庄。山庄内各种娱乐设施项目齐全,垂钓池、烧烤园、游乐场、原始生态逍遥谷、骑马、特色烤全羊、篝火晚会、丛林野战,流连忘返。山庄内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就餐,600多人住宿,500人会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幽雅舒适的环境,是从事商务、旅游、休闲娱乐最理想的选择,既可以在这里吃喝玩乐,又可以参观百年老酒厂,传统的酿酒工艺,现场品尝粮食酿出的美酒,而且您还可以买到出厂价位的积德泉任何一款酒类产品。
品牌历史
综述
有200多年历史的“积德泉”老烧锅,它经过的岁月,可以说是长春的缩影。也可以这么说,没有“积德泉”也不会有长春的某种文化,民俗和历史。
创始
一位掌柜王云堂在和日本人、俄国人的争斗中,积德泉烧锅败下阵来,并开始衰败。在积德泉的历史上,“王云堂”这个名字不能不提。王云堂,河北乐亭人士,曾是长春新民胡同附近的“同合盛”杂货铺的小伙计,后来成功接兑衰败了两年多的积德泉,是位有民族气节的民族资本家,在商界颇有声誉。
“九·一八”事变以前,他是长春商会会长,事变后即辞去商界职务,不为日伪做事。1924年初,积德泉的老掌柜齐发,和“同合盛”的王云堂约好商谈出兑烧锅一事。而出兑那一天,也正是长春府枪毙女土匪驮龙的日子,驮龙在临刑前要碗积德泉老酒的场景,老齐发看在眼里不禁当街落泪。
积德泉的新掌柜王云堂,有4个合资伙伴,其中有一名日本人叫后藤爱,之所以要让日本人加入,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可以多少减少日方的干扰,比如治安管理等。
当年长春著名的书法家王休然先生为王云堂写下了“积德泉”三个字。1924年农历五月初六,天气响晴,倒闭两年多的积德泉终于重新“开烧”了。
易主之后的积德泉烧锅,重新盖起了50间酒作坊,并以泉子为中心扩展成东西两院,重新招雇了200多名糟腿子、选拔了院心、外柜、磨头、槽头、锅头等,每日三班倒开始酿酒。长春百姓都感觉到了积德泉的新变化。
经营
据《长春文史资料》记载:“民国12年(1923年)积德泉每日三班造酒,每班红粮五石,大麦八斗,小豆四斗,共计日用原料十五石红粮,二石四斗大麦,一石二斗小豆(大麦和小豆是制大曲的原料)。全年共计用红粮四千五百石,大麦七百二十石,小豆三百六十石,还附属有小型油坊,后来改成四班造酒。为加强管理,王云堂干脆搬到院内的正房五间居住,加上店铺和账房,生产显得十分规范。”那时,积德泉工友和吃劳金的人下工都要走一个“角门”,就像各单位的收发室一样,屋子里坐着“门役”,专门检查是否有人偷油偷酒。烧锅讲仁义,出酒时只要赶上,认识不认识都给酒喝,就是不许人偷。但这些往往都不明说,而是让工友迈门槛。对此,吉林省民俗专家曹保明所撰写的《积德泉》曾给予相关描述:积德泉烧锅的木头门槛子足有二尺半高,偷酒的人往往是用一个猪吹泡灌上酒,藏在大褂里边,贴着肚子挂在腰带子上。但在这样的门槛子前,只要偷者一迈高腿一猫腰,猪吹泡被挤压,酒会流出来。这叫会偷的不如会查的。重新“开烧”的积德泉烧锅,无论在出酒数量,还是“口头”(味道)和质量上,都堪称当地之首。提起积德泉,老长春人都会大拇指一挑。一时间,“积德泉酒”成了东北民间家喻户晓的老酒,而王云堂也一跃成为东北地面商业界的头面人物。
相关事件
此外,与王云堂有关的几件大事有:1930年(民国期间)参加吉林省烟酒事务总局在长春举办的东北老酒评定大赛,积德泉夺得头牌;1933年,溥仪当上了伪满洲国皇帝,积德泉的房产和地盘,都被划进了“皇宫”建筑用地里,王云堂通过一系列活动,终于以高代价保住了积德泉未搬迁;1946年,王云堂被解放军聘为商会顾问,主办筹集大量现款、布匹、鞋袜等军需物资,并将自存高粱约25万公斤
供给解放军司令部;其后,国民党接管了长春,为避迫害,王云堂于1947年初举家去了北京;1948年,长春解放后,长春市政府接管了积德泉酒厂,成为当时第一家国营企业,命名为长春市酿酒厂,“积德泉”作为酒厂的注册商标;1956年政府找到了王云堂,按公私合营政策给其逐月支付资产利息,王云堂有感于党的关怀,主动向中国人民救济总会长春分会捐赠人民币2.7万元,并将《资治通鉴》等藏书2000余册献给了长春市图书馆。
发展
一锅老酒解放后,废弃了二年多的“积德泉”终于又恢复了顽强的生命力。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政府决定让“积德泉”立刻生产一批“老酒”,如果有可能的话,还要拿出一批当年的传统名牌,送往北京,给毛主席尝尝东北“积德泉”的老酒。工人们乐坏了,就在1949年的9月,庆祝国庆和送往北京的“名牌”酒都生产出来了,整整装了一大马车准备拉到火车站上装火车。2004年8月5日,位于长春市黄河路1462号的长春积德泉酿酒厂内,正在灌“最后一批酒”,之所以说是“最后”,是因为酒厂在灌完这批酒后,即将整体搬迁至长春双阳奢岭的新厂区,届时,包括尚未全部迁移的全套生产线在内,新厂区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来“积德泉”历史上的崭新一页。据长春积德泉酿酒厂的办公室主任何乃森介绍,酒厂的位置,即曾经的“宽城子”,已成为长春二环路以内的市中心区。加上近20年来发展成形的光复路商贸市场,北至东八条街、南到长通路,客商云集,交通阻塞,卫生脏乱。酒厂身陷其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日甚,已保证不了工艺质量要求。同时,市政府限令二环路以内不许存在工业烟囱,这也让酒厂生产失去了蒸汽动力。另外,企业环境形象受损,也严重影响了产品出口及外商合作项目……为了谱写“积德泉”的新篇章,酒厂一定要寻找到一处与积德泉原始水质相同的、山清水秀没有污染的宝地,整体搬迁,重建酒厂。
建设新厂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经查阅地矿部门的勘测资料得知,在长春,像这种地质断层构造的基岩裂隙地下水系,除了“人民广场—积德泉—伪皇宫”一条水线外,尚未开发的还有“净月潭—奢岭—双阳吊水湖”一条水线。经过三年多的考察勘测,终于选定了净月潭以南,长清公路16.8公里路东的一块山间空地。那里山林环抱,溪水长流,远离村镇,空气清新。地下水量充沛,水质为偏硅酸盐矿泉水,果真与早年积德泉水一般无二。经过平整土地,拓展出的新厂区为4万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成一座年产8000吨各类酒,集生产操作、参观游览、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花园式绿色酒厂。长春积德泉酿酒厂的车间内包装出厂的是有名的“红穗料酒”。这套生产线将全部迁往双阳奢岭长清公路16.8公里处。55岁的办公室主任何乃森穿上工作服,他在检查并试图记住灌制最后一批酒的过程和场景,这对于他而言,不仅仅是工作意义上的,更是作为在酒厂工作了二三十年的一个老员工的心情所致,因为他知道,“积德泉”这一路走来不容易,至少在他所经历过的这些年中是这样……
并购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长春积德泉酿酒厂也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逐步陷入困难局面,负担沉重、生产萎缩、市场走低……只有那150多年积累起来的精湛技艺和文化内涵,似乎一直深深植根于企业之中,植根于工厂员工的心中,等待春风的吹拂。1999年夏天,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长春市酿酒总厂被吉林省东宸集团购并,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更名为长春积德泉酿酒厂。改制后的酒厂,白酒、黄酒、清酒迅速恢复生产,积德泉特酿、老窖、粮液、春泉白酒、老黄酒、清酒、红穗牌烹调料酒等名牌产品重现省内外市场。超滤机、电脑灌装机、自动洗瓶机等一批当代最先进的工装设备……老品牌正欲重振声威。翘首企盼,搬迁后的长春积德泉酿酒厂,带给全新的起飞姿态。
清宫御酒
提起积德泉,长春老百姓可谓耳熟能详,它不仅是酒,更是一种酒魂。
“积德泉”系王玉堂等五人集资五万元(伪币)在1931年接兑协和栈所属“泉兴德”铺店后而组成的。
在积德泉的历史上,王玉堂这个名字不能不提。
王玉堂,乐亭县芦葭河人。17岁在长春“同和盛”钱号学徒,后来成为具有民族气节的民族资本家。“九一八”事变前,他是长春商会会长,事变后,即辞去商界职务,不为日伪做事。
王玉堂有四个合作伙伴,其中一名日本人叫后藤爱,之所以要让日本人加入,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可以减少日方的干扰,比如治安管理等。
1931年,王玉堂发现了泉眼,兴办积德泉烧锅,由合伙人之一的曹菡(前清举人)手书“积德泉”三个大字。当年积德泉,有50间酒作房,以泉眼为中心扩展成东西两院,招雇有200多名糟腿子酿酒工人,选拔了院心、外柜、磨头、槽头、锅头等工人。每日三班酿酒,每班红粮五石,大麦八斗,小豆四斗,共计日用原料十五石红粮,二石四斗大麦,一石二斗小豆(大麦和小豆是制大曲的原料)。全年共计用红粮四千五百石,大麦七百二十石,小豆三百六十石,还附属有小型油坊,后来改成四班造酒。
为加强管理,王玉堂干脆搬到院内的五间正房里居住,店铺和账房管理十分规范。那时,积德泉工友和吃“劳金”的人下工都要走一个“角门”,就像各单位的收发室一样,屋子里坐着“门役”,专门检查是否有人偷酒。“烧锅”讲仁义,出酒时只要赶上,认识不认识的都给酒喝,就是不许人偷。但这些往往都不明说,而是让工友迈门槛。对此,吉林省民俗专家曹保明所撰写的《积德泉》曾给予相关描述:“积德泉烧锅”的木门槛子足有二尺半高,偷酒的人往往是用一个“猪吹泡”(猪膀胱)灌上酒,藏在大褂里边,贴着肚子挂在腰带子。但在这样的门槛子前,只要偷酒者一迈高腿一猫腰,“猪水泡”被挤压,酒会流出来,这叫会偷的不如会查的。
重开的“积德泉”烧锅,无论在出酒数量,还是“口头”(味道)和质量上,都堪称当地之首。提起积德泉,老长春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一时间,积德泉成了东北家喻户晓的“老字号酒”,而王玉堂也一跃成为东北商界头面人物。后来王玉堂在日本人、俄国人的争斗中败下阵来,积德泉也开始衰败。
解放后,积德泉又恢复了生命力。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积德泉生产了一批传统名牌老酒,送往北京,用于庆祝开国大典。到了1984年,生产水平已居吉林省酿酒企业的首位,同时产品被中国轻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85年被评为吉林省优质产品。2000年经中国国家质量检验总局验收,企业成为首批获利国家级生产许可证的酿酒企业之一。
品牌发展
了解“积德泉”这个长春古老品牌的人,不妨前往长春净月潭南岸,在长清公路16.8公里处(双阳区奢岭镇幸福村境内),可以见到3座青山环抱中的建筑,这就是新的“积德泉”。
长春积德泉酿酒厂是1999年由中国原国有长春市酿酒总厂转制而成的股份制企业。这是一家始建于1851年的老字号,在东北地区久负盛名。可是,一段时间以来,去过黄河路“积德泉”旧址的人会发现,这里成了规模较大的海鲜批发市场,人们似乎难以找到“积德泉”的影子。
事实上,这一带的几家企业,都已经相继停业从商,与光复路连成一片。积德泉酒厂处在重重包围之中,同时,空气与水的质量也与过去大相径庭。
几经选择,积德泉酒厂在考虑了水质、空气质量和发展前景后,确定在长清公路16.8公里东侧一山间空地建新厂。据该厂负责人介绍,专家经过考证指出,此处水系处在净月潭与吊水壶断裂带,水质与积德泉原始水质相同,山清水秀,没有污染。双阳区计经局2002年8月即批准了这个南迁项目。在该项目的批复中看到,项目投资为1.19亿元,建设期至2004年末。其中,仅酿酒基本建设工程占地就达6.5万平方米,还有十几万平方米的其他项目用地,发展空间可谓大矣!
这里将是工业生态园区“积德泉”新厂址已经不是简单的“烧锅”了。它将建成一个酒文化社区、工业生态园区。除按传统工艺继续生产白酒、清酒、黄酒、滋补酒外,还将发展绿色种植业、营养饮品业、饲料加工业、绿色餐饮业,并建设旅游度假村。
过去,积德泉酒厂酿酒产生的大量酒糟成为企业的负担,不但没人要,想要运出市区还得搭上不少运费。企业迁到这里后,可以加工饲料,养牛,养鹿,打造积德泉无公害农家饲料的品牌形象。
该厂已在新址建成了人工湖、垂钓池等,下一步还将建起积德泉历史文化陈列馆,弘扬积德泉酒文化。“积德泉”南迁,既符合市政府“退二进三”的总体规划,更代表了“城市空心化”的趋势。
企业文化
积德泉以塑造品牌,品牌管理为市场营销核心内容,积德泉人精心经营,使这一‘中华老字号’金字品牌发扬光大。
优秀的企业,打造优秀的团队。从生产一线到销售一线,每一位‘积德泉’人都具有一个核心思想,那就是,团结、求实、创新、进取,发挥每一个人的最大潜力,充分体现积德泉人的强大凝聚力。
企业荣誉
获得过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国家经委金龙奖,中国首届黄酒节特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银奖和吉林省优质产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