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特色
豆面卷子北京称驴打滚,是满洲以及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满洲地区一般叫豆面卷子),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源于满洲,缘起于承德,盛行于北京。由于清朝的八旗子弟爱吃粘食,“驴打滚”很快就传到了北京,成为北京的一种风味小吃。自古以来承德地区就盛产一种黍米,据《热河志·物产》记载:“黍,土人称为黄米”。这种黍米,性粘,承德叫黄米,可闷干饭,或碾成粉用来做粘豆包、年糕和“驴打滚”。喜吃粘食本来是满族人的传统,因为满族的狩猎生活,经常是早出晚归,吃粘食耐饿。“驴打滚”就是在200多年前从粘食中演变出来的一种大众化小吃。可见“驴打滚”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食用指南
驴打滚的制作配方不需要那么精细,只要把面团的柔软度和好就行了,白糖这些加多加少看你喜欢的甜度。水要慢慢加入,不要一次全部倒进去了,万一不小心倒的太多太软了,不要担心,可以再加些糯米粉进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黄豆粉我是买了熟的黄豆粉,刚好小区里摆着我就顺便买了一包,一般菜场里的黄豆粉是生的,生的只要在锅里稍稍炒一下,颜色变原来的加深点就可以,动作要快,很容易焦掉。火不要开的太大,面团蒸好取出的时候有点粘,满难擀开的,只要在擀面仗上刷上 植物油就可以操作了,切的时候刀要粘上冷水。配方也没个明确只要是:豆沙是自己做的,自己做的豆沙比较纯正。糯米粉适量,白糖适量,水适量,黄豆粉适量,根据人数可增减糯米粉等量。
历史习俗
为什么叫驴打滚?是指成形后滚于炒豆面中,似驴爱在黄沙土中打滚?
这一点人们不太清楚,连清人写的《燕都小食品杂咏》中也觉得不可思议。有诗为证云:“红糖水馅巧安排,黄米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进一步指出称:“黄米拈面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豆面中,成球形,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不去考证叫驴打滚的起由,反正它是一种北京传统名小吃,可入北京习俗之列。至于张江裁先生讲的:“近年则少见矣”的议论,已属过去。撞长小吃制作的南来顺饭庄和它的分店,常年均有驴打滚的供应,这一点是北京人可以一饱口福的幸事。
北京人食“驴打滚”(豆面糕)的历史,爱吃豆面糕的习俗已很久远。据张江裁(出生年月无可考)写的《燕京民间食货史料杆》中记载称:“驴打滚,乃用黄米粘面蒸熟,裹以红糖水为馅,滚于炒豆面中,使成球形。燕市各大庙会集市时,多有售此者。兼亦有沿街叫卖,近年则少见矣。”从记述中可知,此品在庙会集市中必售的食品。驴打滚要用黄米粘面(也有用江米面代替的,多加一点水使之软润,然后上笼蒸熟;黄豆炒熟后轧成面,将蒸熟的粘米蘸上黄豆面擀成片,抹上糖水豆馅卷起,切成小块即成。驴打滚口味香柑,有特有的豆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