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这是一个男孩与一个大他18岁的女性的故事。这样的爱情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悬念贯穿漫长的纠葛,成长与冲突一起展开。在这部自传体故事中充满不寻常的审美情趣,纯净、灵动,新鲜又催人泪下的爱情与性爱,是感受力和想像力的文字盛宴。作者本人在笔下人物最痛苦时不哭,最高兴时不笑,他把心灵深处的哭泣与微笑用最平和的语言传递给了读者。静水流得深,这是本文最成功之处,不动声色地偷走你的心。
图书评价
在我阅读《在春天回想一个比我年长的女人》(以下简称《在春天》)的过程中,不断会想起从前爱唱的鲍勃·迪伦的一首歌《答案就在风中》,那歌这样唱着:“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长为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也有不同的答案,但我想爱情当是其中必要的一课。细想起来,少年生活与成人其实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他们也有自己的社会关系,有必须承担的责任。唯有爱情,它发生在青春萌动之后,是一种全新的经历、体验。正在此意义上,我把《在春天》既读成一本爱情小说,也读成一本成长小说。对于正值青春期的主人公“小天”,他遭遇爱情是一种必然——如前所说——是成长必须经历的一课。逾越“常规”的是,主人公爱的是一位年龄大他十八岁的中年女子“玲姐”。很难说这样一番爱情遭遇是不幸还是幸运。“不幸”是因为它“越轨”,主人公遭遇或选择了一场不被看好、难度极大甚至是无望的爱情。“幸运”同样也是因为它的“越轨”,“非常规”的爱情给当事人提供了高难度的爱情挑战,也提供了非常规的爱情体验。
一般来说,“非常规爱情”的爱情小说,其结局总是“悲剧性”的,很难出现童话般的美好结局。因此,这种爱情小说的动人之处,在于它展示了一段稀缺的浪漫奇情,令我们这些读者——多半只是遭遇过“常规爱情”的凡夫俗子——在如痴如醉的阅读中目眩心迷,为主人公唏嘘掉泪。
然而《在春天》在表现一场非常规的爱情方面,多有越出了我们对这类小说模式的阅读期待之处。首先,处于爱情一方的玲姐,那种爱的渴望、冲动,以及由此导致的矛盾、焦灼、痛苦、自责与自弃并没有得到多少表达,她的情感缺乏足够的张力,显得激情不足,理智有余,只是一味地拒绝与逃避。因此,小说中并没有出现多少动人的“燃烧着的”浪漫奇情,也因此,非常规的爱情变成非常规的爱情追逐,主人公小天自始至终在那里一往情深、不计成败地追逐,置环境的压力于不顾,置青春靓丽的许可佳的凌厉爱情攻势于不顾,置玲姐毫不含糊与妥协的拒绝于不顾。
于是,主人公小天便从爱情状态转变为一种激情状态。如果说爱情是一种情感与理性的兼容与统一,那么激情则是纯情感、非理性的状态。一方面,它使主体始终处于饱满、高亢的情感当中;另一方面,它又是不假思考,不作选择,甚至不计得失的,始终保持着“将爱情进行到底”的信念与勇毅。
在小说中,我们没有读到多少关于主人公激情缘由的描写,也许答案隐含在我们这个时代当中,我说过,当常规逐渐沦为平庸,爱情的情感资源日趋稀薄,大概只有在拒绝常规、一往无前的激情中,才能获得充实的、具有生命意义的情感满足。(光明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