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氏塔位于洞庭湖边西南,塔为砖石结构,楼阁式,八角七层,通高39米,下部塔基用五层麻石铺砌而成,塔身全部用青砖砌筑。自第二层起,每层四面均设有小佛龛,共有28个,龛内原供小佛像。每层檐角设小钟,微风吹来,叮当作响。塔顶置有铁刹相轮,上有6根铁链从塔顶直贯塔基,是用来起稳固和避雷作用的。宝塔巍然耸立,雄视洞庭湖,为“巴陵胜状”之一。这一宏伟的建筑,体现着唐宋时期的艺术风格。可惜塔为实心,不能登临眺望洞庭风光。
慈氏塔的修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古代,洞庭湖里有水妖作怪,经常出来为害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大家集资,准备修一座宝塔妖。在修塔地点附近,住着一户人家,全家人大都被水妖涌起的恶浪吞没,只剩下一个寡妇,人称慈氏。她听说要建塔镇妖,把多年积蓄下来的一点钱全部捐献出来,还日夜不停地为造塔的人们烧茶送水,来回奔走。不幸塔未修完,她就离开了人世。人们为了纪念她,把塔命名为慈氏塔,并在塔旁修建了慈氏寺。
慈氏塔建筑的历史据光绪《巴陵县志》记载: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年至714年),西域有个叫妙吉祥的佛教徒来到岳慈氏塔阳,父老们说,西方有一条白色孽龙窜到这一带,日久将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必须建塔镇压之。传说城内有一寡妇慈氏,以慈悲为怀,捐钱建造了这座宝塔,所以叫做慈氏塔。但根据考证:所谓“慈氏”,并不是指的某寡妇,而是指佛教中的弥勒佛。佛以慈悲为本,弥勒即梵文“慈氏”的意思,故称慈氏塔。慈氏寺供奉的就是弥勒佛。又据《岳阳风土记》载:慈氏塔“日出之初,影射重湖,镇洞庭水孽。”这是人们建造慈氏塔的主要目的,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一种善良的愿望。慈氏塔建造之后,在南宋淳佑年间重修过,已有800余年的历史,虽然经历了风雨雷电和战火的摧残,仍巍然屹立,仅佛像和铁铃不复存在,它的浑厚坚实,不能不令人赞叹不已。慈氏塔1956年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5月至10月,是岳阳-洞庭湖旅游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