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道故城遗址,位于永州市宁远县城东偏南11千米的,冷水镇培泽村南下胡家村北,西部约200米是由南向北流的泠江河。城地处泠江河的第二台地上。其东北角为九嶷山九峰之一的萧韶峰。
现故城遗址规模犹存,城址呈长方形,夯筑。城墙南北长170米,东西宽87米,总占地面积14790平方米,四角城雉残高5~7米,四周夯土城墙残高1~5米,城周围有护城壕宽17~25米,深⒉5~3米,城外有4处墓葬群。1977年,湖南省博物馆在此地发掘了数座汉代墓葬。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帛书地形图上泠道故城位置清晰。泠道故城遗址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地理、郡县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活动均有重要的意义。
泠道县为秦置,经两汉至南北朝称泠道,隋废泠道并入营道县,县治仍旧。初元四年(前45),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新莽王朝时,改泠道县为泠陵县,东汉建武元年(25),恢复泠道县名。
西汉时,今宁远境内设营道、泠道二县和舂陵侯国,属零陵郡。初元四年(前45),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新莽王朝时,改泠道县为泠陵县,改营道县为九疑亭。
东汉建武元年(25),恢复泠道、营道县名。
三国东吴凤凰元年(272),析泠道县置舂阳县。
晋朝永和年间,改舂阳县为舂陵县。
隋朝开皇九年(589),舂陵、泠道并入营道县。
隋朝大业十三年(617),萧铣改营道县为梁兴县。
唐朝武德四年(621),改梁兴县为唐兴县;长寿二年(693)改为武盛县;神龙元年(705)复为唐兴县;天宝元年(742),改唐兴县为延唐县。
五代后梁时改为延昌县;后唐时复为延唐县。
后晋天福七年(942),改延唐县为延熹县,至宋乾德三年(965)改宁远县,县治迁今址,故城废。泠道城作为县治长达1100余年,为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形图》所标城邑之一。是目前保存较好的古城址之一。城附近有长达十余里之古墓群,并有聚落遗址,其丰富的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